三個故事告訴你:祖上積德 福澤子孫

三個故事告訴你:祖上積德 福澤子孫

文/玉潔(明慧之窗記者古雲編輯)

《周易》有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意思是說,積累善德的家族會有享不盡的福,如果積善之人今世享受不到,本人來生必有正報。

中國古代有一種說法是「身在公門好修行」。公門,指官衙、衙門;修行,是佛道修煉中的用語。意思是在官衙中做事的人行善事更容易,也可以為自己積福德,如果想修行也容易成功。

事實上,古代有很多身在公門中人,或助人消除貧困,昭雪冤情;或教化愚昧之人,扶助弱小;或不乘人之危索取,不因受賄而濫施刑罰;或不明知是冤情而故意冤枉,不舞文亂法而得到福報,後代子孫因此昌隆。

司獄救千人 子孫官運亨通

清朝康熙初年,山陰人陳理到廣西平樂府擔任司獄(註﹕掌管刑獄的官員)。三藩之亂時,他曾釋放被搶掠的婦女上千人。因害怕被叛軍知曉後怪罪他,他就將自己的房子燒了,給人造成自己已死的假相,然後悄悄躲起來。等叛亂平息,他才回來。

因為他積了如此大的陰德,陳理後世子孫官運不絕。長子陳允恭,康熙三十三年進士,官至翰林院編修、左僉都御史;次子陳廷綸,康熙三十九年進士,官至安徽廬州府知府。陳廷綸的女兒做了乾隆皇帝的芳嬪,後被尊為芳妃。

陳理的長孫陳齊襄,官至江西廣饒九南道;次孫陳齊叡,官至江南鎮江府通判;三孫陳齊賢,官至陝西鄜州知州;四孫陳齊芳,官至湖北監利縣知縣;五孫陳齊庶,刑部直隸司員外。這五個人都是雍正元年同榜舉人。還有孫子陳齊綬,做了恩蔭生;陳齊紳,考中乾隆十七年壬申進士,擔任翰林院編修。

再說陳理的曾孫一輩。陳聖瑞,任刑部陝西司郎中;陳聖時,任山東道監察御史;陳聖傳,任福建台灣縣縣丞,在賊匪林爽文叛亂中遇難,被賜世襲雲騎尉;陳聖修,官至雲南府通判;他們都中了舉人。

還有陳理的玄孫陳廣寧,以世襲雲騎尉的官職歷任壽春、兗州、騰越三鎮總兵,和錢泳是總角之交,因此錢泳將陳家的祖德記錄在了他的《履園叢話》書中。

官員明真相 一路高升

回到現實。玉潔是一名法輪功學員。丈夫當官,她經常能接觸到一些體制內的人員,玉潔給他們講大法真相、勸「三退」(退出中共黨、團、隊組織)。很多官員明真相後做了「三退」,並得了福報。

海外法輪功學員聲援退出中共黨團隊的“三退”大潮。(圖片來源:明慧網)

一次,玉潔及丈夫和老鄉聚會吃飯,聊天中有人說到法輪功,當年才三十多歲的正局級幹部張蒙(化名)說了些不好的話,因為一起吃飯的人不少,玉潔當時沒說甚麼。那時候,中共的謊言宣傳到處都是,毒害著世人。一天,玉潔去公園,看那裏擺放了由當地黨、政、工、團聯合搞的一次大型的誣蔑法輪功的展板。她想,不能讓這些邪惡的東西在這裏毒害世人,這是犯罪!她立即去找張蒙。

見面後,玉潔真誠地對他說:「你是我們老鄉中的精英,你不能不明白真相。我今天來是為你好,為了你的未來負責。」玉潔給了他幾張真相光盤與真相資料,並簡單講了她的修煉體會。他明白真相後,把那些邪惡展板都撤了。

後來,他還把他的家人帶到玉潔家來聽真相。之後,她陸續送給他們破網軟件、《九評共產黨》、《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書籍等,他和他的家人明白真相後都做了「三退」。張蒙後來也是一路高升,現任一個地級市的市長。

《共產主義的終極目的》一書第一次揭示,共產主義並非一種思潮、學說,或者在人類尋找出路時一個失敗了的嘗試。它是魔鬼,亦稱共產邪靈,由恨和宇宙底層空間各種敗壞物質構成,其終極目的是毀滅人類。共產邪靈毀滅人類最陰邪的一招,就是破壞創世主為救度眾生而造就的神傳文化,或曰中華傳統文化。(圖片來源:明慧網)

還有一政法部門的官員李明(化名),在表面的大形勢的壓力下,感到非常害怕,怕自己被查。玉潔對他說:「以後改過就好,但你要真正相信法輪大法好,向大法師父懺悔,並誠心敬念『法輪大法好』就不用害怕。」他說:「你說怎麼著,我就怎麼著。」玉潔給了他一些真相小冊子和真相光盤,他看完光盤後激動地對她說:「我可看見活佛了!」他一家三口都退出了中共組織。

某縣一個主管迫害法輪功的官員遭了大惡報,派誰去這個縣當官,誰就出事,沒有善終的。李明被派到該縣就職。他不但沒出任何事,幾年後,還提升到市裏當官去了。

明白真相得福報,真實不虛。

停止迫害法輪功 年過半百得貴子

玉潔也是一名私人診所的醫生,她明白法輪大法有使病人枯木逢春的威力。玉潔看病的原則是先給病人講法輪大法真相,再看病抓藥。然後,她再請他記住並要誠念「法輪大法好,真善忍好」。如果是政府人員,特別是公檢法人員,玉潔就特別強調他們不能再參與迫害法輪功。

有個患不孕症、長期擔任某中共高幹助手的女士,在玉潔幫她做了「三退」之後,已經五十歲出頭的她生了雙胞胎;有好幾個年過半百患不育症的公安局長,在承諾不再迫害法輪功,並聲明退出中共組織後,一、兩個月之內妻子就懷孕了。

為人父母者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其實都是為子女著想。但是如何為子女著想呢?將來老了能給子孫留下什麼呢?或許古人之言可供參考:「積金遺於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書遺於子孫,子孫未必能讀。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之中,此萬世傳家之寶訓也」。

(原文: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22/6/23/身在公門-行善得福報-445208.html

(本文主圖來源:Pixabay)

世局紛亂、災異頻仍、真假難辨⋯⋯
尋覓中,訪問明慧之窗,讓光明與智慧注入心田。

感謝您支持明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