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為人處世之道

康熙的為人處世之道

文/李平、敬紙(明慧之窗記者朱靜茹編輯)

康熙是一位偉大的皇帝,八歲登基,在位六十一年。《清史稿﹒聖祖本紀》評價康熙說:「早承大業,勤政愛民。經文緯武,寰宇一統。雖曰守成,實同開創焉。」康熙一生勤政,《庭訓格言》是教導皇子的家庭教育文章,由雍正追述、整理而成,其中不乏智慧圓明、道理深遠的警句。今摘錄幾則如下:

關於修口的見解

【訓曰】

吾人燕居之時,惟宜言古人善行善言。朕每對爾等多教以善,爾等回家,各告爾之妻子,爾之妻子亦莫不樂於聽也。事之美,豈有逾此者乎!

【翻譯】

我們閒居的時候,應該多多提倡古人行善的事蹟,宣講古人行善的言語。我每次都是教導你們做人要為善,你們回到家中,也要告訴你們的妻子兒女,你們的妻子兒女也會願意聽勸善的話。世事的美善,還有比勸人行善更好的嗎?


【訓曰】

今外邊之無賴小人及太監等,慣詈罵人,且動輒發誓,亦如罵人之語,皆出自口。我等為人上者,斷乎不可。或使令之輩有過,小則責之,大則撲之,詈罵之亦奚為?污穢之言輕出自口,所損大矣。爾等切記之!

【翻譯】

現在的市井無賴小人和太監們,習慣於責罵別人,而且動不動就賭咒發誓,發誓的話也像在罵人一樣,都從自己的口中而出。我們作為身居高位的人,絕對不能這樣做。即使是下邊辦事之人有了過錯,小錯就責問他,大錯就鞭打處罰他,又何必要辱罵不堪呢?污濁骯髒的話輕易地從自己的口中說出來,損失的德行是很大的。你們千萬要記住不能這樣做啊!


【訓曰】

朕決不欺人。即如今凡匠役人等,各有密傳技藝,決不肯告人。而朕問之,彼若開誠明奏,必密之,不告一人也。

【翻譯】

我絕不會欺騙他人。即使是現在平凡的手藝匠人等,他們各自都有密不傳人的技藝,是絕對不願意告訴外人的。但是如果我問到他們,他們能夠開誠佈公,坦白的告訴我,我一定會為之保密,不告訴任何人。

康熙皇帝朝服全身像。(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關於妒嫉心的談話

【訓曰】

凡人持身處世,惟當以恕存心。見人有得意事,便當生歡喜心。見人有失意事,便當生憐憫心。此皆自己實受用處。若夫忌人之成,樂人之敗,何與人事?徒自壞心術耳。古語云:「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如是存心,天必佑之。

【翻譯】

大凡人持身處世,應當心存寬恕。見到人有得意的事,便應當心生歡喜。見到人有失意的事,便應當心生憐憫。這都是自己實在受用的地方。如果妒忌別人的成功,樂於見到別人失敗,這有甚麼益處呢?只是自己心術壞而已。古語說:「見到人得到,如同自己得到。見到人失去,如同自己失去。」如果這樣存心,上天一定會護佑這樣的人。


【訓曰】

世上人心不一。有一種人,不記人之善,專記人之惡。視人有醜事惡事,轉以為快樂,如自得奇物者。然此等幸災樂禍之人,不知其心之何以生而怪異如是也。汝等當此為戒。

【翻譯】

世上的人心都不一樣。有一種人,不記人的好處,專記人的壞處。如果人家有醜事惡事,就變得很快樂,如同自己得到了珍奇的物品。然而這樣的幸災樂禍的人,不知道他的心怎麼生得這樣怪異?你們應當以此為戒。

關於勞逸的見解:

【訓曰】

世人皆好逸而惡勞,朕心則謂人恆勞而知逸。若安於逸則不惟不知逸,而遇勞即不能堪矣。故《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由是觀之,聖人以勞為福,以逸為禍也。

【翻譯】

世上的人都喜歡安逸而厭惡勞作,我卻認為人只有恆久的勞作,才會知道甚麼是安逸。如果一直處於安逸,那麼不僅不會知道甚麼是安逸,而且遇到勞苦也就不能承受了。所以《易經》說:「天體運行強健,君子也應該自強不息。」這樣看來,聖人把勞苦當作福,把安逸當作禍。


【訓曰】

嘗謂四肢之安佚也,性也。天下寧有不好逸樂者,但逸樂過節則不可。故君子者勤修不敢惰,制欲不敢縱,節樂不敢極,惜福不敢侈,守分不敢僭,是以身安而澤長也。《書》曰:「君子所其無逸。」《詩》曰:「好樂無荒,良士瞿瞿。」至哉,斯言乎!

【翻譯】

曾經說追求身體的安逸是人的本性。天下哪有不喜歡安逸歡樂的人,但安逸歡樂過份了則不可以。所以君子勤懇的修行而不敢懶惰,抑制慾望而不敢放縱,節制玩樂而不敢走極端,珍惜福份而不敢奢侈,安守本分而不敢僭越,這樣才會自身安頓而福澤久長。

《尚書》說:「君子不追求安逸。」《詩經》說:「喜好逸樂但不荒廢,賢良之士勤勤懇懇。」這話說的是最好的。

康熙在庭訓格言中還說:「己逸而必念人之勞,己安而必思人之苦。」就是自己在安逸的時候,一定要想到他人的勞苦,為他人著想。

庭訓之語  君臣民皆可讀

庭訓之語既是對自己一生的總結,也是對未來皇帝的告誡,因為,將來的皇帝必定是從受皇帝教育的皇子中產生的。康熙希望天下人都幸福,天下人都富裕。因為民之強弱決定著國家的強弱。民窮則國弱,民富則國強。

雖然此庭訓為教導皇子之言,對於朝中大臣也是一樣適用,因為皇子未成為皇帝之前,一樣做著安民輔國的工作。朝臣之間,難免存在競爭,相互妒嫉,甚至相互傾軋。若能依庭訓而行,則妒嫉心可消,人有即為我有,人失即為我失。與人肝膽相照,朋友必定眾多,爭鬥之心,也就慢慢消失了。

這對修身養性是多麼有益啊!當我們把別人的長處當作自己的長處時,別人反而會覺得此人胸懷廣大,可堪重任。這不就是在形成一個正氣浩然,愛人如己的朝廷嗎?於國於民,實為大大的好事一樁啊!對於那踐行庭訓之人,也必會得到上天的垂愛。

作為我等無官無財的普通百姓而言,此庭訓實為為人處世之良方,濟世安民之良藥。俗話說「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冤家多堵牆」。朋友從何處來?冤家從何處生?大抵都是自我與他人的分別心太強,固執己見,以己為大,造成友少敵多。

若能放下成見,放下自我,以他人之樂為己樂,以他人長處為己長處,以他人危難為己危難,如此心胸必有神佑。「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天道的規律是喜歡善人的,當我們符合天道的規律,放下自我的同時,包容他人的優缺點,這不就是得到神佑的最佳方法嗎?

道家講「天人合一」,當我們的心胸與道接近,符合天道,符合人倫,符合宇宙特性的時候,我們就實實在在地受益了!當我們把這樣的胸懷擴大到對待萬事萬物時,以天之樂為己樂,以天之憂為己憂,我們離得道也就不遠了。

當我們符合天道的規律,放下自我的同時,包容他人的優缺點,這不就是得到神佑的最佳方法嗎?(圖片來源:pixabay)

【延伸閱讀】:
康熙以勞為福 傑出的皇帝也是成功的教育家

明慧網原文: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11/4/11/文史漫談-康熙論勞逸-238878.html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11/4/13/【神傳文化】康熙談妒嫉心-238962.html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11/6/5/文史漫談-康熙論修口-239901.html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11/8/20/文史漫談-見人得失-如己得失-245612.html

(本文主圖來源:明慧之窗合成)

世局紛亂、災異頻仍、真假難辨⋯⋯
尋覓中,訪問明慧之窗,讓光明與智慧注入心田。

感謝您支持明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