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小年」送灶神:查善惡奏功過 保一家安泰!

話說「小年」送灶神:查善惡奏功過 保一家安泰!

文/若水(明慧之窗記者朱靜茹編輯)

黃曆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民間稱之為小年,是祭祀灶神的節日。

灶神起源甚早,來歷說法也很多。最初因「黃帝作灶」(《 事物原會》)、「炎帝作火」(《淮南子》),人們奉為灶神。為了感謝給予人類生存條件的神,人們開始祭拜。後來,隨著歷史的推衍,各種說法豐富起來。

灶神稱謂

灶神,也稱灶君、灶爺、灶王爺,灶王菩薩、灶公灶母、東廚司命、司命真君、九天東廚煙主、護宅天尊、東廚司命九靈元王定福神君等。《禮記・祭法》中「王為群姓立七祀」,即有一祀為「灶」,而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戶,或立灶」。

臘月二十三日就是灶神離開人間,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一家人這一年來所做所為的日子,所以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送灶神」。(明慧之窗合成)

送灶神

先秦時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指的是門(門神)、戶(窗神)、中雷(地基主)、灶(灶神)、行(道路)即戶一、灶二、三中雷、門四、行五等自然神。五位家神共同負責一家人的平安。

灶神之所以受人敬重,除了因掌管人們飲食,賜予生活上的便利外,灶神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間監察一家人善惡的官。灶神左右隨侍兩神,一捧「善罐」、一捧「惡罐」,隨時將一家人的行為記錄保存於罐中,年終時總計之後再向玉皇大帝報告。

臘月二十三日就是灶神離開人間,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一家人這一年來所做所為的日子,所以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送灶神」。

《東廚司命燈儀》中有言:「迭主陰陽,雖善善惡惡,均在修為;然是是非非,必恭記錄」。清代的《敬灶全書》則稱,灶君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惡,奏一家功過。每奉庚申日,上奏玉帝,終月則算。功多者,三年之後,天必降之福壽;過多者,三年之後,天必降之災殃。

在《太上感應篇》裏,又有「司命隨其輕重,奪其紀算」的記述。司命即指灶神,算為一百天,紀指十二年。就是說重罪判罰要減壽十二年的。

在《太上感應篇》裏,又有「司命隨其輕重,奪其紀算」的記述。司命即指灶神,算為一百天,紀指十二年。就是說重罪判罰要減壽十二年的。(明慧網)

祭灶神

古時祭灶不分貴賤,上至皇宮大臣,下至平民百姓,對灶神都是畢恭畢敬。祭灶日期也分階層,民間有所謂「官三」、「民四」、「鄧家五」之說:「官」指官紳權貴,習慣於年二十三祭灶;「民」指一般平民百姓,會在年二十四祭灶(但百姓為沾貴氣,也會在年二十三祭灶);「鄧家」即水上人家,會在年二十五舉行。

清帝在坤寧宮祭灶神

據有關資料記載:每年臘月二十三,清朝皇帝例行在坤寧宮大祭灶神,同時安設天、地神位,皇帝在神位前行九拜禮,以迎新年福禧。祭灶這天,坤寧宮設供案,安放神牌,神牌前安放香燭供品,殿廷中設燎爐、拜褥。

像民間一樣,供品一般都少不了又甜又黏的食物,目的是祈望灶王「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祭灶時,宮殿監奏請皇帝到坤寧宮佛像、神像、灶君前拈香行禮。禮畢,宮殿監再奏請皇后依次向灶君等神位行禮。

民間祭灶時要設立神主,用豐盛的酒食作為祭品祈求降福免災。祭灶神時,第一次進酒,向灶神誠心禱告,完畢後再進行第二次進酒,進第三次酒之後,將舊有的灶神像恭恭敬敬揭下,焚香叩首後焚燒,並虔誠禱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目的是祈禱灶王向玉皇大帝奏報一家人一年來的種種善事。

除夕接灶

送走神明後,除夕夜再把灶神接回來,此之謂「接灶」或「接神」。因為,除夕這一天灶神會帶著一家人應得的吉凶禍福,與其他諸神一同來到人間。 「接灶」時把新的灶神像粘貼好,換上新灶燈,在灶龕前燃香叩拜。古人對神明一向恭敬崇祀,人們能擺正人與神的關係。

《論語・八佾》有言:「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假如一個人得罪了天理,再向任何神位太廟禱告,那是沒有用的),這是孔子向弟子揭示「媚於灶」的真正原因。

《後漢書・陰識傳》:「宣帝時,陰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臘日晨炊,而灶神形見,子方再拜受慶;家有黃羊,因以祀之。自是巳後,暴至巨富。至識三世,而遂繁昌,故後常以臘日祀灶而薦黃羊焉。」陰子方是個至孝仁德的人,灶神顯像讓他看見了,他便殺了黃羊祭祀,後來家道繁昌。

清 黃鉞《畫龢豐協象》《黃羊祀灶》。(公有領域)

剪貼窗花

在中國北方,臘月二十三這一天,人們通過各種活動表示對神的敬仰,企盼福壽安康。剪貼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動。人們剪貼一些寓含美好願望的圖案貼在窗戶上,希望新年能給自己和家人帶來吉祥。

窗花內容有各種動植物的掌故,如喜鵲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戲牡丹,獅子滾繡球,三羊(陽)開泰,二龍戲珠,五蝠(福)捧壽,犀牛望月,蓮(連)年有魚(餘),鴛鴦戲水等等。也有各種戲劇故事,有「大登殿,二度梅,三娘教子四進士,五女拜壽六月雪,七月七日天河配,八仙慶壽九件衣」等。

窗花不僅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而且也增添了過年的喜慶氣氛。

結語

傳統上年節期間的祭祀內容主要在於表達恭敬、感恩、反省和許願。和其他過年的傳統習俗一樣,充滿了中國人敬畏天地神明的濃厚文化氣氛。事實上這也是中華正統文化的核心所在。

這種文化氛圍使得古人以謙卑、知足的態度對待生活:因為處處都有神靈監看,人如果要做虧心事也是有所顧忌的。

童謠唱到:「二十三,祭罷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過五,六天,大年就來到。辟邪盒,耍核桃,滴滴點點兩聲炮。五子登科乒乓響,起火升得比天高。」

對於中國民俗的年來說,臘月二十三這一天就像一場戲的序幕,因為從這一天開始,人們就要忙活了:二十三,送灶神;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蒸團子;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擦酒具……一直到臘月三十門神對聯上牆,年飯上桌,一家人團聚,大年開始了。

人們剪貼一些寓含美好願望的圖案貼在窗戶上,希望新年能給自己和家人帶來吉祥。(明慧網)

【關聯文章】
龍年吉祥

【延伸閱讀】
鎮上大院的過年記憶
五福怎樣臨門
這天起年味漸濃 漫談「臘八」的由來  
新年話祭祀 善念善行祈求神靈護佑  
【2023元旦迎新】金兔吉祥 避疫納福除禍殃

明慧網原文: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10/1/22/話說「小年」-216624.html

(本文主圖來源:明慧之窗合成)

世局紛亂、災異頻仍、真假難辨⋯⋯
尋覓中,訪問明慧之窗,讓光明與智慧注入心田。

感謝您支持明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