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人修煉故事(12):劉禹錫掙脫凡見 晚年精進真修

古代詩人修煉故事(12):劉禹錫掙脫凡見 晚年精進真修

文/梅松鶴(明慧之窗記者慈璇編輯)

劉禹錫(公元七七二~八四二年),字夢得,是唐朝的大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通俗清新、精煉含蓄,多有弦外之音。他的《竹枝詞》、《楊柳枝詞》和《浪淘沙》三組組詩,富有民歌特色,是唐詩中別開生面之作;他的《烏衣巷》、《石頭城》和《柳枝詞》更是傳世精品,對後世的詩人和詞人有很大影響。

白帝城劉禹錫像。(公有領域)

早年喪妻 仕途坎坷

然而劉禹錫一生生活不幸,仕途坎坷。他結婚九年後便喪妻,感情上遭受很大打擊[1]。

在仕途上,他因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於公元八零五年從監查御史被貶為朗州司馬;十年後返京,再出任連州刺史;六年後轉夔州刺史;三年後轉和州刺史;兩年後罷官還京。

公元八三一年出任蘇州刺史;八三五年轉同州刺史;一年後升為太子賓客,六年後去世,享年七十。

修煉道路上 初期自我障礙

劉禹錫的修煉道路和他的生活道路一樣地坎坷不平。開始時,他對佛法的認識比較淺,甚至把它與養生相提並論[2];他不同意陶淵明拋官不仕的作法,認為在官場中也可逍遙自在[3];儘管他是個勤於思考的人,但把思考限制在人的感官所及範圍,以致不能看到更高層次的佛理。

例如他在《天論》三篇裏,不接受「因果報應」和「天人感應」的理;甚至自己還提出「天與人交相勝」的說法,認為任何事物都有定數,都不能「逃乎數而越乎勢」,換句話說,就是無法逃脫、超越事物本身既定的發展規律。

這實際上也反映了他放不下自己的「遠大政治抱負」,希望時來運轉,還有大顯身手的機會[4]。這種執著為他在修佛的道路上設下了一個極大的障礙,妨礙著真修。

與佛門朋友談經論道 屢受啟發

但劉禹錫畢竟是個有佛緣的人,公元八二零年左右,他有過一次夢遊,受到神人點化明白了許多道理,對以往自己給自己製造的思想障礙感到後悔。他一生中有很多佛門朋友,經常和這些朋友在一起談經論道、研講佛理[5]。從一些高僧講述自己的超常經歷中受到啓發,他漸漸打破了眼耳的屏障,認識到單靠人的感官根本無法理解更高層次的佛法真相[6]。

他曾在一些詩作中談到自己的修佛體悟。有一次到一位高僧的山房留宿,禪房高入雲端,向下一直看到清江如練。白天燃香聽僧講道,晚上聽到山林中猛虎嘯吼、秋澗裏巨鱷長鳴,令人膽寒。但他在坐禪中觀心入靜,各種音響也就悄然而逝[7]。

另一位禪師知道他求名的心太重,為了使他走出塵世迷霧,便讓他看到玄關開啟、讓他體悟到不可言狀的理,慧性不能因為肉身受到障礙,並產生了要修成正果的願望[8]。

劉禹錫是有名的文學家,也是修佛居士,因此常有佛門中人請他寫一些碑銘、塔記之類的文章。在《牛頭山第一祖融大師新塔記》中,他記述了這位高僧曾經坐在石室之中運用神通,使久旱的山麓湧出泉水、從皚皚白雪中生出蓮花、制伏了一條巨蟒,以及群鹿都來聽他講法的種種異象[9]。

他還在另一位高僧的碑文中,記述這位高僧坐化以後,火化得到晶瑩如珠的舍利子竟有幾千粒之多[10]。

受白居易影響 晚年更精進真修

劉禹錫和白居易同年出生,一次相遇使他們交上了朋友。公元八二六年,他從和州罷官返洛陽,白居易則從蘇州歸洛陽,兩人在揚州相逢共飲。席間白居易以一首詩相贈,對劉禹錫的仕途坎坷深表同情和安慰,同時為自己的類似經歷而嘆息[11]。

清宮殿藏本白居易畫像。(公有領域)

對於白居易的安慰和委婉的讚揚,劉禹錫也寫了一首詩酬答。詩中他不為自己的厄運而悲,且能為他人的成功而喜,對世事變遷和宦海沉浮也表現了十分豁達的胸懷。

他詩中的兩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至今還常被人們所引用[12]。

到了公元八三六年,六十四歲的劉禹錫遷升為太子賓客以後,他和白居易更是往來頻繁、互相唱和、情意深厚,世人把他們合稱為「劉白」。白居易晚年對修煉很認真,把交遊、宴飲都取消了,連劍佩等玩物都收拾起來,甚至酒也戒了,經常就是焚香打坐[13]。白居易認真的修煉態度對劉禹錫晚年的真修有著很大的影響。

隨著真修而來的是體悟上的提高。劉禹錫在一首詩的引文中說,「……能離欲則方寸地虛,虛而萬景入……因定而得景,……由慧而遣詞……」[14],可見此時他的「戒定慧」修持已到了更高層次。他甚至多次在詩中提到一些高僧的前世,似有宿命通功能。例如他說一個高僧的前世是「雪山童子」,是「金粟如來」的弟子[15] ,另一高僧是釋迦弟子阿難轉世[16]。

值得一提的是,劉禹錫的哥哥也是歸山隱居的修道人,他還希望與哥哥一同修成得道呢![17]

註﹕
[1] 《傷往賦》:「以天涯之情愛,悼不駐之光陰」,卷一;(書名見後)
[2] 《偶作二首》:「養生非但藥,悟佛不因人」,卷21;
[3] 《寓性二首》:「世途多禮數,鵬鷃自逍遙。何事陶彭澤,拋官為折腰。」卷21;
[4] 《天論(上、中、下)》,卷5;
[5] 《送盧處士歸嵩山別業》:「送君從此去,鈴閣少談賓。」卷28;
[6] 《有僧言羅浮事因為詩以寫之》:「世人信耳目,方寸度大鈞。安知視聽外,怪愕不可陳」,卷23;
[7] 《宿誠禪師山房題贈二首(一)》:「宴坐白雲端,清江直下看。來人望金剎,講席繞香壇。虎嘯夜林動,鼉鳴秋澗寒。眾音徒起滅,心在靜中觀。」卷22;
[8] 《謁柱山會禪師》:「…吾師得真如,自在人環內。哀我墮名網,有如翾飛輩。曈曈揭智燭,照使出昏昧。靜見玄關啟,…悟理言自亡,…色身豈吾寶,慧性非形礙。思此靈山期,未卜何年載。」卷23;
[9] 《牛頭山第一祖融大師新塔記》,卷4;
[10] 《袁州萍鄉縣楊歧山故廣禪師碑》,卷4;
[11] 白居易:「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12]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13] 白居易:《白香山集》,卷71,《道場獨坐》:「整頓衣巾拂淨床,一瓶秋水一爐香。不論煩惱先須去,直到菩提亦擬忘。朝謁久停收劍佩,宴遊漸罷廢壺觴。世間無用殘年處,只合逍遙坐道場。」
[14] 《秋日過鴻舉法師寺院便送歸江陵並引》,卷29;
[15] 《送慧則法師歸上都因呈廣宣上人並引》:「雪山童子應前世,金粟如來是本師」,卷29;
[16] 《送宗密上人歸南山草堂寺因詣河南尹白侍郎》:「宿習修來得慧根,多聞第一卻忘言。」卷29;
[17] 《奉送家兄歸王屋山隱居二首》:「古來成道者,兄弟亦同行。」卷28。

本文所引劉禹錫詩文,請參《劉賓客文集》,王雲五主編「國學基本叢書(四百種)」,台灣商務印書館,中華民國五十七年九月台一版。

【關聯文章】
古代詩人修煉故事 (1) 遊仙詩描繪真實的神仙世界?
古代詩人修煉故事 (2) 陶淵明一生修真 蘇軾讚後無來者
古代詩人修煉故事 (3) 視功名如浮雲 韋應物入道修仙
古代詩人修煉故事 (4)「詩中有畫」王維亦官亦隱參禪求道
古代詩人修煉故事 (5) 田園詩人孟浩然 從隱逸走入修煉
古代詩人修煉故事 (6) 唐朝詩人白居易 一心追尋生命回歸之道
古代詩人修煉故事 (7) 賀知章辭官尋道 唐明皇贈詩百官送行
古代詩人修煉故事 (8)「煙波釣徒」張志和白日飛昇
古代詩人修煉故事 (9) 修身楷模顏真卿
古代詩人修煉故事(10) 大唐奇才王勃的天外奇緣
古代詩人修煉故事(11) 柳宗元好道修佛 善行名垂青史

【延伸閱讀】
蘇格拉底教你獨立思考
命運可改 看袁了凡如何扭轉一生
中華文化智慧:天人感應

明慧網原文:
古代詩人的修煉故事:劉禹錫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3/1/8/42316.htm

(本文主圖來源:明慧之窗合成)

世局紛亂、災異頻仍、真假難辨⋯⋯
尋覓中,訪問明慧之窗,讓光明與智慧注入心田。

感謝您支持明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