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嗎?「過大年」不等於過「春節」

您知道嗎?「過大年」不等於過「春節」

【明慧之窗記者心篤綜合編輯】隋代杜台卿的《玉燭寶典》中說:「正月一日為元日,亦云『三元』:歲之元,時之元,月之元。」意思是說,這一天是新年的開端,新季節的開端,新月份的開端。在這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的節日裏,人們舉行各種祭祀敬神、驅邪迎祥等慶祝活動。

每年的中國新年在公曆中的日子不固定,有時在公曆一月份、有時在二月份,到底是怎麼推算的呢?有的人說通過閏月的調整,儘可能使大年初一日在立春前後,因此稱之為「春節」。其實這完全是誤解,傳統上的「春節」是指節氣中的立春,跟新年根本不是一回事。

一般而言,大年初一日可以從冬至日(每年公曆的十二月二十一、二十二日)之後的第二個朔日來推算。朔日,也稱新月,是指月相盈虧變化周期中看不到月亮的這一天,傳統曆法把這一天定為每月初一日。而與此相對的是望日(月圓之日),一般是每月的十五、十六日。

以公元二零二四年為例,正月初一是公曆的二月十日,立春則是公曆的二月四日,所以這一年真正的春節是二月四日,而不是二月十日。因此將過新年稱為過春節,並不符合傳統曆法,也不符合傳統文化。

太陽曆、太陰曆

現代人常把中國傳統曆法稱作陰曆,其實這也是一個錯誤的叫法,真正中國傳統曆法是陰陽合曆。

真正的陰曆,也稱太陰曆,是以「月相的盈虧周期」(大約29.5天)為基礎的。如伊斯蘭曆法就是太陰曆,它以月相變化為基礎定月份,每年固定十二個月,大約354天,所以累積三十三年後與公曆相差一年。

與太陰曆相對應的太陽曆,簡稱陽曆,是以「地球繞太陽的運轉周期」為基礎的。現在世界通用的公曆就是一種太陽曆,它按照地球圍繞太陽運行一周所需要的時間365.24219天(即一個太陽年)為一年,平年365天,閏年366天。其月份的劃分與月相的盈虧沒有關係,所以每個月的十五日不一定是月圓之日。

承載中國傳統智慧的黃曆

黃曆,承載著中國傳統智慧,相傳是中國人文初祖黃帝創製的,所以稱為「黃曆」,而後被歷代皇帝所沿用,所以又被稱為「皇歷」,黃曆的使用一直延續到清末。

一九四九年後,中國傳統曆法黃曆被改名為陰曆,當局擔心人們從陰字中瞭解到所蘊含的陰陽五行等道家思想,又把它改成了農曆,讓人們誤以為黃曆只是和農事有關。

我們使用的公曆也稱西曆是按照基督耶穌的誕生為公元元年,距今所過去的年數,比如二零二三年,就是距離耶穌誕生至今二千零二十三年。

隨著黃曆曆法淡出人們生活,那些承載著千年智慧的文化,被逐漸地湮沒,包括一些歷史的記錄,也在被逐漸地模糊,比如一些很著名的歷史事件,如戊戌變法、甲午戰爭等等,其中的戊戌、甲午很多人已難知其意。

這和黃曆中干支紀年方法有關,也就是按照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以及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從天干和地支中各取一個相配,陽干配陽支,陰干配陰支,如此循環一次為一甲子六十年。

或許大家認為這種干支紀年方法距離我們遙遠,其實它與我們每個中國人相關,因為後來十二地支和十二種動物相結合,也就成了中國文化裏特有的生肖年,當每個人誕生時,都有一個在那一年裏的生肖屬相,而中國人也會常常根據一個人的生肖屬相,來推測這個人的命理秉性等等。

傳統的曆法中有著中國先祖的智慧,其中所承載深厚文化,近年來被人們逐漸地認識到,黃曆曆法又逐漸回歸到人們的視野當中,人們在重溫二十四節氣蘊含的深意,以及重視黃曆曆法中的傳統節日,比如目前美國加州通過了慶祝中國黃曆新年的立法,讓更多人了解到關於中國的傳統文化。

正月初一才是新年的第一天

現在人們都把新年稱作春節,其實這是兩個不同的日子,不能混為一談,傳統上「春節」指的是立春,而新年是正月初一,根本不是一回事。

中國傳統文化中,元旦指的是黃曆中的正月初一,是新一年的開始、第一天。

而立春則是廿四節氣之首,在傳統的農耕社會,立春乃萬物起始、一切更生,是真正春天的開始,所以會舉辦慶賀祭典等迎春活動,是一個重要的節日,又稱立春節或春節。

新年和立春很少落在同一天,俗話說:「百年難逢歲逢春」意思是,百年都難碰到在大年初一那天立春的。顯見傳統文化不會將二者混為一談。

「春節」一詞真正在民間取代「過年」,是在一九四九年之後中共以政治原因強制實行的。中共奪取政權後,為了破壞民族傳統和人們的正信,把黃曆的元旦改成了所謂的「春節」,傳統節日都被斥為迷信,從而抹去了傳統文化的莊嚴神聖內涵。

也就是說,中國古代是會有「春節」活動的,但新年歸新年,春節歸春節,新年就是春節這一說法,是中共強加給中華文化的變異成分。

結語

中國古人非常敬神、敬天,認為天主宰著地上的一切變化,天命高於一切,人的一切科學與文化都是神給開創的。因此,中國古人科學觀的核心是「天人合一」,所以傳統曆法以天干地支為主體而制定,特別強調天體運行和人類社會的緊密關係。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國的黃曆曆法中有著中國人對自然的認知,以及與自然相處的方式,人們順應這些時令秩序,來得到和自然的諧和。

把「黃曆新年」改稱「春節」,表面上只是叫法不同,但是,原本豐富多彩的「過大年」被簡化成了「歡慶春天」,和傳統年節相聯繫的中華正統文化內涵被割斷了。

中國人心底流淌的依舊是華夏祖先的血脈,所以「過年」和「春節」之間,多數中國人還是願意「過大年」的,您說是吧!

中國人心底流淌的依舊是華夏祖先的血脈,所以「過年」和「春節」之間,多數中國人還是願意「過大年」的,您說是吧!(明慧網)

【延伸閲讀】
找回年味 傳統新年風俗知多少
中華文化智慧:天人感應
命由天定 事在人為
在「萬變定基」的關鍵時刻珍惜自己

明慧網原文:
「過大年」和過「春節」: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7/2/8/148521.html
傳統曆法中的新年是怎麼確定的: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7/2/4/148252.html
天干地支曆法的啟示: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2/6/25/32315.html

(本文主圖説明:清畫院畫十二月月令圖一月,局部, 台灣故宮博物院)


世局紛亂、災異頻仍、真假難辨⋯⋯
尋覓中,訪問明慧之窗,讓光明與智慧注入心田。

感謝您支持明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