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盡心輔佐朱元璋 後世稱齊名諸葛亮

他盡心輔佐朱元璋 後世稱齊名諸葛亮

文/清潭、清言(明慧之窗記者顏樸芳編輯)

自古無數古聖先賢、忠臣良將,皆有重德行善、敬畏神靈、善惡有報的理念,表現出謙恭禮讓、仁慈寬厚的悠悠古風,深入人心。我們一起看看幾個先賢為人處世的故事。

一、劉伯溫:輔佐朱元璋開創大明王朝  與諸葛亮齊名

劉伯溫以輔佐明太祖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保持國家安定,馳名天下,是和張良、諸葛亮齊名的智者。

劉伯溫生於元武宗至大年間,自幼天資聰慧,好學習,由父親啟蒙識字,閱讀速度極快。十二歲考中秀才,鄉間父老稱之「神童」。十七歲師從當時著名的理學家鄭復初,老師在一次拜訪中曾對他的父親說:「你祖德深厚,日後這個孩子必成大器。」

劉伯溫二十三歲考中進士,擔任元朝江西高安縣丞,勤於職守、不避強權,對一些劣跡斑斑的土豪劣紳堅決予以嚴懲,所以深受百姓愛戴,獲得廉潔正直的名聲。

劉伯溫博通經史,尤其精於天文。朱元璋攻下金華,聞知其才學,不惜錢財予以招聘,而劉伯溫把錢財看得很淡,並沒有應聘。後來朱元璋派處州總制孫炎兩次寫信邀請,心懷蒼生的劉伯溫才答應出山,到應天(今南京)向朱元璋陳時務十八策。而後劉伯溫憑其才學和神機妙算輔佐朱元璋平定天下,開創了大明王朝。

劉伯溫像。(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寬容大度 奏請明太祖放過政敵

朱元璋即位後,劉伯溫上奏制定軍衛法,整肅綱紀,凡有過錯的宿衛、宦官等,一律依法懲治,因此人人畏懼劉伯溫。

當時中書省都事李彬因貪圖私利,縱容手下而被治罪,丞相李善長一向私寵李彬,故請求從輕發落,劉伯溫不接受,在祈雨儀式時將李彬殺死,劉伯溫和李善長從此不和。太祖返京後,李善長便向太祖告狀,說劉伯溫在壇土下殺人,是不敬之舉。

後來,明太祖因事要責罰丞相李善長,劉伯溫勸說道:「他雖有過,但功勞很大,威望頗高,能調和諸將。」太祖說:「他三番五次想要加害於你,你還設身處地為他著想?我想改任你為丞相。」

劉伯溫叩首道:「這怎麼能行呢?更換丞相如同更換梁柱,必須用粗壯結實的大木,如用細木,房屋立即就會倒塌。」

功績卓著 不居功辭任丞相

太祖於是諮詢了劉伯溫幾個丞相人選,他說:「丞相好比駕車的馬,我擔心這幾個人選的氣量狹小,會將馬車弄翻。」

太祖說道:「我的丞相,確實只有先生你最合適了。」他謝絕說:「我太嫉惡如仇了,又不耐煩處理繁雜事務,如果勉強承擔這一重任,恐怕要辜負皇上委託。」劉伯溫相貌堂堂,慷慨而有大節。但他自知性情剛烈,嫉惡如仇,談論天下大事時,內心的憤怒直接形於色。

劉伯溫接著說:「天下何患無才,只要皇上留心物色就是了。這幾個人確實不適合擔任丞相之職。」後來,這幾個人果然都因事而獲罪。

太祖知道劉伯溫非常忠誠,總委以重任,每次召見時,都單獨與他長時間密談,他也是知無不言。急難關頭,他總是勇氣奮發,計策立定,人莫能測,太祖就多次稱他為老先生,並說:「你就是我的張子房啊。」閒暇之時,他便陳述為王之道,太祖每次都洗耳恭聽,說:「老先生多次以孔子之言來勸導我。」

民間有諺語「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劉伯溫不僅寬容大度、不計恩怨,隨後功成身退後隱居山中,從不提自己的功勞。(據《明史》)

二、范元琰:暗室自持 窮困卻善待盜賊

南北朝南齊、南梁士人范元琰,長大後非常好學,精通典籍歷史和佛理,為人謙遜,不會因為自己所長而驕傲;待人非常恭敬,與人說話都顧慮到別人的自尊心;即使自己一人在家,也像家有賓客般莊敬自持、嚴謹循禮。當時人都很尊敬他。

元琰家中很貧困,僅靠種菜維持生活。生性善良的他,即使對偷盜自己財物的人,也都以善心對待,並處處為對方著想。

有一次,元琰從家中出來,發現有人正在偷他家的白菜,他急忙退回家中。母親問他原因,他如實回答,母親問偷菜的人是誰,元琰說:「我之所以退回來,就是怕偷菜的那個人感到羞恥,我告訴您他的名字,希望您不要洩露給他人啊!」母子兩人從此嚴守這個秘密。

元琰家的菜園外有一條水溝,有人從水溝中渡水過來偷他家的竹筍。於是他特意伐木架橋在水溝上,讓偷竹筍的人不必渡水而過。元琰不計較盜賊的惡行,用自己的善舉使盜賊認識到自己行為不對,從而覺得慚愧,並積極改過自新。從此這一帶居然都沒有了偷盜之人。

很多官員欽慕元琰的德行,多次舉薦其為官,但元琰淡泊名利,都一一拒絕。(據《南史.隱逸列傳》、《梁書.處士列傳》)

三、芮復傳:懲惡行善 被譽為芮青天

清朝人芮復傳,在康熙年代擔任浙江錢塘縣令。那時有個叫金三的人,交結上級官員,狼狽為奸謀私利,芮復傳立即把他逮捕、杖斃,一時大快民心。

康熙五十八年,當地發生旱災,按照當時的法律,必須勘察核實才能上報旱災,可是程序麻煩,常因而耽誤救災。所以有些官員便隱瞞不報。

芮复傳愛護百姓,不嫌麻煩,立即把實際災情成文呈報上級官員,但上級官員嫌勘察核實很麻煩,打算拖延,不上報。芮復傳據理力爭說:「法律規定捏造、隱瞞災情都應當彈劾,如果我呈報的災情不是事實,我願意承擔捏造災情罪,接受法律制裁。」

當時仁和地區有千名百姓前來包圍官署,說:「錢塘縣令是人民的父母官,仁和縣令難道不是我們的父母官嗎?」上級官員受到感動,竟然打破慣例,未經復核就上報了旱災。

芮復傳於是開倉賑災,設了二十七個粥廠,供百姓免費喝粥。而駐防的軍隊如果縱馬踐踏民田,芮復傳一定嚴懲不貸,立即捆綁起來鞭打害民的軍隊。

芮復傳懲惡行善,愛護百姓,被譽為芮青天,享壽九十四歲。(據《清史列傳》)

芮復傳開倉賑災,設了二十七個粥廠,供百姓免費喝粥。(公有領域)

四、黃永爵:善念善行 子貴己延壽

清朝人黃永爵,有位相士曾替他算命,斷定他一生沒有兒子繼嗣,而且說他只能活到六十歲。後來有一艘來自南洋的船隻遇到大風,船快翻了。黃永爵聽聞後心有不忍,急忙拿出十兩黃金,雇請漁船前往搭救,總共救活十三條人命。

黃永爵後來又遇到那位相士,這時相士看到他非常驚訝地說:「黃先生,你滿臉的陰騭(音至,yīnzhì)紋,一定是積了大德,做了大好事。你不但會有兒子,而且你的兒子還會考上功名,你自己會活到高壽!」

後來黃永爵果然生了一個兒子,叫黃振鳳,考中康熙己未年會試的榜首;黃永爵也活到九十幾歲,無病善終。

由此可知「天道不爽」,好心自有好報,人應善念善行!(據《太上感應篇》)

【延伸閱讀】
行善積德出奇蹟 人心一念天地知
不同的選擇 不同的人生結局

【延伸閲讀專輯】
《為甚麼會有人類》讀後感
德行典範
兒童教育

明慧網原文:
【歷史故事】不計恩怨、寬容大度的劉伯溫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6/1/2/117796.html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15/11/4/歷史故事-縣令愛護百姓得高壽-317849.html
【歷史故事】善心待人暗室自持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6/1/3/117881.html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15/7/17/慷慨解囊,壽長子貴-311939.html

(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世局紛亂、災異頻仍、真假難辨⋯⋯
尋覓中,訪問明慧之窗,讓光明與智慧注入心田。

感謝您支持明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