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書寫歷史的中國古代史官

用生命書寫歷史的中國古代史官

【明慧之窗記者古雲綜合編輯】中國是世界上信史最長、最完整的國家。中國人可根據歷史來判斷現實。唐代史官劉知幾說:「蓋史之為用也,記功司過,彰善癉(音但,dàn)惡,得失一朝,榮辱千載」(《史通》),也就是說,歷史是用來記錄功績、糾正過失,分清善惡、辨別好壞。

那麼這就要求做史官的人,必須做到如實記錄。

說「史」

在黃帝時期,就有史官了。沮誦、倉頡就是史官,他們那時負責造字。據說倉頡有四隻眼睛,他通過眼睛觀察到萬物的形狀,模擬出他們的聲音、形狀,創造出象形字和形聲字,通過一些事物表達意思,創造了會意字。

「史,記事也。從又持中。中,正也。」(《說文解字》)就是說:史,是記事,堅持公正直筆。所以對於史官的要求也就一目了然了,就是要如實地記錄,不得偏私。而且古時還有一個規定:君王不許觀看當朝史書。

唐太宗李世民在魏徵死後曾說過:「人們用銅做成鏡子,可以用來整齊衣帽,將歷史作為鏡子,可以觀察歷朝的興衰隆替,將人比做一面鏡子,可以確知自己行為的得失。魏徵死去了,朕失去了一面絕好的鏡子。」從這句話我們知道,唐太宗是通過歷史、人言,來知道自己行為上的過失。

所以貞觀二年,他在門下省設立了兩名起居郎。貞觀十年,褚遂良做上了起居郎一職,專門記錄皇帝的一言一行。

在《史館雜錄上》唐太宗和褚遂良(他的父親褚亮是秦王李世民文學館的十八學士之一)有這麼一個故事:一日,唐太宗很想看《起居注》,想知道自己的言行上有甚麼過失,從而可以改正。就問:「你記的那些東西,君王本人可以看嗎?」

褚遂良回答說:「今天所以設立起居之職,就是古時的左右史官,善惡必記,以使皇帝不犯過錯。我是沒有聽過做皇帝的自己要看這些東西。」唐太宗又問:「我如果有不好的地方,你一定要記下來嗎?」褚遂良回答說:「我的職務就是這樣的,所以您的一舉一動,都是要寫下來的。」

門侍郎劉洎(音記,jì)說:「即使您下令讓褚遂良不記錄,天下的人也會記錄的。」唐太宗問房玄齡:「為甚麼君王不能看看國史?」房玄齡說:「國史是善惡必記的,擔心自己所記錄的事會觸犯了聖意,從而篡改歷史,所以才規定君王不許看當朝史書。」

唐太宗說:「但是我和歷代君王想要看史的想法是不一樣的,史書記錄的是我的功績,那就不要提了,我的過失當然可以記錄在史書上,只是我希望你一定要告訴我,這樣我才能到注意自己的言行,不犯同樣的過錯。」

史家直筆 寧死不屈

中華民族有承傳百代的民族品德,有光耀千秋的浩然正氣。

文天祥在《正氣歌》中寫道:「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以下就是太史簡的故事。

公元前五四八年,齊國大夫崔杼殺死了齊莊公,擁立齊莊公的異母之弟杵臼為齊景公。齊景公即位後,任命崔杼為右相。為了掩蓋事實真相,崔杼命令史官:把齊莊公之死,寫成「害瘧疾而亡」。齊國的太史,本著「直筆寫史」的傳統的職業道德,予以嚴詞拒絕。

他在竹簡(當時還沒發明紙,文字都是刻在竹簡上)上認真地寫道:「夏五月乙亥,崔杼弒其君光」(齊莊公名字叫光)。崔杼看了大怒,立刻斬殺了這位太史,並把他寫的竹簡毀掉了。

齊太史的弟弟,聽說兄長因如實寫史而被殺害,義憤填膺。他依據律例,繼任史官,按照兄長所寫的內容,如實地又記寫了下來。崔杼依仗著自己大權在握,又兇狠地把他也殺害了。

不料,齊太史還有個小弟,他並不退縮,毫不怯懦,又前仆後繼地走上前來,繼承他兩位哥哥的遺志,再次原封不動地寫下史實。

齊太史的小弟毫無退縮,再次原封不動的寫下史實。(公有領域)

崔杼身為右相,手握生死大權,這時,見到他們兄弟三人,如此大義凜然,真的害怕了起來。他拿著剛剛寫好的竹簡,對齊太史的小弟弟(他現在按例也繼任史官)說:「你也不惜性命嗎?只要你按照我說的去寫,就可免走你兩個哥哥的死路。」

這位年輕人十分嚴正地回答:「根據事實寫史,這是史官的天職。我不能只顧性命,而不顧史實!」面對這位如此忠於天職、充滿正氣的小青年,崔杼居然內心恐懼,知難而退,把如實書寫的竹簡,歸還給他,讓史館保存了下來。這正是:正義戰勝了邪惡,君子戰勝了小人,真理戰勝了謬誤。

司馬遷對於齊太史兄弟們,用生命書寫史實的英勇無畏,甚為感佩,便把此事寫入了他的《史記》。

司馬遷:究天人之際 通古今之變 成一家之言

《史記》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當年司馬遷專心致志寫作這部煌煌大著時,曾因為得罪了漢武帝,被判死刑,但依照漢朝法律,以宮刑贖死。悲憤交加之下,他幾次想血濺牆頭,了此殘生。但想到《史記》還沒有完成,便打消了尋死的念頭。

「人總是要死的,有的重於泰山,有的輕於鴻毛。我如果就這樣死了,不是比鴻毛還輕嗎?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寫完這部史書!」想到這點,他盡力克制自己,把個人的恥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攤開光潔平滑的竹簡,在上面寫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隸字。

就這樣,司馬遷在屈辱之中發憤寫作,用了整整18年時間,在他60歲時,終於完成了52萬字的巨著──《史記》。

那麼,司馬遷究竟為甚麼要耗盡畢生的心血,用自己的生命來寫完這部《史記》呢?用他自己的話說,目地就是為了「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漢書司・馬遷傳》)

所謂「究天人之際」,就是探討天人之間的關係。其實,這不僅是司馬遷和以他為代表的古代中國歷史學家研究歷史的一大目標,也是貫穿整個中國傳統文化始終的一根主線和一大主題。

歷代的史官在修史時都延續了司馬遷的思想。煌煌二十四史,每個朝代的《食貨志》連起來就是一部中國的經濟發展史;歷代《方技列傳》連起來就是一部科學發展史;歷代經籍志、藝文志連起來就是中國的學術思想史。

歷代有關五行、祥瑞、災異的記載就是研究天文、地震等的重要史料;歷代職官志就是中國官制的發展史;歷代關於少數民族和外國的記載對研究各國家和民族的地理、風俗、遷移等來說,就是少數民族史和國際關係史;有關戰爭的記載可以連續組成中國的戰爭史和軍事思想史等等。

二十四史並不僅僅是史書,而是中國歷朝歷代的大百科全書。

結語

歷史是一條長河,後浪催前浪,奔流不息。歷史也是一臺戲,一朝朝一代代都像一齣齣的戲劇,給我們今天的人類演繹出各種使人明白的文化,其中最功不可沒的就是這一連續不斷記錄歷史足跡的史書了!

中國歷史之所以能保存得如此完整,是因為古代不乏有史官因公正撰寫歷史而受刑、甚至失去生命的例子。正因古時規定君王不能觀看當朝歷史,史官要公正如實地記錄,才使我們今天能看到古代的真實歷史,知道聖賢的德行,小人的奸詐,才知道如何面對個人的榮辱得失,看到幾千年的朝代更替與興衰。

【延伸閲讀】
以古為鏡 歷史不應一再重演
載入正史的千古奇丐 —— 武訓
勇者無懼的孔子與蘇格拉底

【延伸閲讀專輯】
德行典範
兒童教育
中華傳統女子美德

明慧網原文:
【神傳文化】說「史」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9/11/28/213427.html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7/7/17/【神傳文化】史家直筆,寧死不屈-157705.html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19/7/24/漫話上古三代時期的天命觀(1)-390471.html

(本文主圖説明:左:司馬遷;右:文天祥祠中的塑像。明慧之窗合成)

世局紛亂、災異頻仍、真假難辨⋯⋯
尋覓中,訪問明慧之窗,讓光明與智慧注入心田。

感謝您支持明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