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堯的故事 (7) 帝堯智解兄弟紛爭 再得地仙任官輔政

帝堯的故事 (7) 帝堯智解兄弟紛爭 再得地仙任官輔政

【明慧之窗記者心篤綜合編輯】唐代詩人杜甫曾說「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參商」被喻爲不能相見,就像天上的參星與商星一樣,互相分離。說起參商的故事,竟和帝堯大有關係。我們繼續往下看。

(接前文

紫蒙酷寒 天賜貂皮烏拉草過冬

帝堯東巡泰山之後,趁地利之便到東海邊賞景。有一天忽報紫蒙君來了。紫蒙君是堯的異母胞弟,名叫厭越,生得一表人材,裝束神情有外國人的模樣,可能是久居紫蒙(今遼寧朝陽,當時的契丹南界)的緣故。

帝堯非常高興地延見,厭越說:「那年先帝崩逝,本想和臣母前去奔喪,但國基新立人心未固,路途遙遠交通不便,只好在國中發喪持服,但是臣心中無日不惦記著帝和諸位兄弟。近來國事漸有條理,正想上朝謁見,恰聽說帝東巡泰山,道路不遠就連夜馳來,沒想到在此相見,真是臣之幸。」

紫蒙在八九月天已飛雪,各處江河連底結冰。還好森林甚多,盛產毛皮獸,當地土著以打牲為業,肉可以食,骨可以為器,皮毛可以禦寒。還有一種奇獸叫作貂,它的皮毛尤其溫暖,穿了之後,得風更暖,著水不濕,得雪即融,拂面如燄。厭越帶了十二件珍貴的貂皮貢獻於帝。

帝堯道:「朕本來一概不受四方珍奇貢獻,因為你是朕胞弟,就另當別論接受了。只是,貴人有貂裘或各種獸皮可禦寒,那平民有得穿嗎?」厭越說:「這不能。還好那邊遍地都出一種草,當地人叫它烏拉草,又細又軟又輕又暖。冬天人民就取來做臥具、襯衣褲,非常溫暖,衣裳脫下時還熱氣騰騰的。他們因此就不怕酷寒了。」

帝堯聽了,仰天嘆道:「唉!上天愛百姓真是到了至高極點。這種酷寒之地,偏偏就生出這種草來,使百姓可以存身,不致凍死,真是無上恩典。做人主的能夠以天為法,使天下人民沒有一個不受到他的恩澤,那才好啊。」

厭越在帝堯行營中住了七日,兄弟談心享天倫之樂。厭越歸國之後,帝堯心裏頗惆悵,想到自己同胞兄弟十餘人,除棄、契之外,其餘散在四方很少見面。又想到閼伯、實沈兩兄弟,他們相處很不友善,雖已分住兩地曠林,但仍爭鬥不休,片刻不得安寧。於是就繞道去看他們。

兄弟鬩牆 閼伯實沈爭鬥不休

才到那曠林附近,就聽見金鼓殺伐聲,侍衛探聽後飛報帝堯,原來是閼伯、實沈兩兄弟正打得起勁。

帝堯命逢蒙前去勸阻。到了那裏,只見東南面、西北面各有一名少年大將指揮著,殺聲不斷,逢蒙很難衝進去解圍。於是他提出兩支箭,一支射向西北面,射掉那少年的頭盔;另一支射向東南面,射中大將車上的鼓。兩名少年都以為是敵方射來的箭,慌得轉身就跑,手下見主將跑了,也各自鳥獸散。

逢蒙的隨從高聲大喊:「天子御駕在此,你們不快來謁見,還只管逃!」兩邊兵士看見林子後面有許多車輛,又有紅旗飛揚,趕快稟報帝堯到了。但兩兄弟都怕是敵人詭計,派人打聽確實才敢來謁見。

弟弟實沈先到,帝堯看他穿軍服卻未戴頭盔,滿臉殺氣又有驚恐愧色;接著閼伯也匆匆來了。帝堯道:「朕屢次派人勸說又親自寫信,你們總不肯聽,這樣日日爭鬥,究竟為何?」

閼伯說:「是實沈沒規矩,不把兄長放在眼裏,臣偶而教導他幾句,他就粗野毆辱兄長。帝想,天下豈有此理?」話未說完,實沈已氣忿搶話:「哪是教導我,根本是要處死我!我不能不回手啊。他哪有做兄長的樣子,自己更兇惡,怎麼教導我啊?」

帝堯道:「你們已各立門戶,為甚麼還要爭呢?」閼伯說:「當初因為實沈的妻子屢次來與臣妻吵鬧,臣母親無奈,就叫我們各自分居,臣居東南,實沈住西北,本可以相安無事。不料實沈結識一幫地痞無賴,不是砍去臣的桑樹,就是毒死臣的耕牛。帝想,臣能忍得了嗎?」

實沈耐不住又插話:「帝不要相信他,他帶一幫盜賊將臣的居屋燒了許多,帝想臣能忍得住嗎?」閼伯說:「你不決水淹我的田,我哪會燒你的屋子呢?」實沈說:「你不叫賊人來偷我的牧草,我哪會淹你的田呢?」兩人你一言我一語互不相讓,幾乎又要動手了。

兄弟鬩牆,閼伯、實沈二人爭鬥不休。(明慧之窗合成)

帝堯排解紛爭 兄友弟恭是天理

從他們的話中,帝堯早已觀察透澈,懇切地對他們說:「你們倆所爭的無非是『是非曲直』,但是究竟誰是誰非、誰曲誰直?上天留給的為人之道是『父雖不慈,子不可以不孝。君雖不仁,臣不可以不忠。』不能說兄不友,弟就可以不恭;弟不恭,兄就可以不必友。」

「你對我好我才對你好,這是交易行為,是小人的行徑,萬不可取。這同胞兄弟是多少代價都買不到的,雖難免偶有意見衝突,但應該互相原諒、彼此珍重才是。向來把兄弟比作手足,難道左手偶而誤打了右手一下,右手一定要回打嗎?右腳偶爾踢了左腳一下,左腳一定要回踢嗎?兄弟之間為何要如此計較,甚至以惡制惡呢?」

給帝堯這麼一說,本是極憤怒的兩人反倒不好意思了。

「這也不怪你們,只能怪老天把人的兩隻眼睛生在臉上,而不生在兩手上。如果生在兩手上,那麼舉起來可以看別人,轉過來可以看自己,這樣既能看見別人的美惡形狀,也能看見自己的美惡形狀。現在兩隻眼睛生在臉上,能把別人臉上的一切看得很仔細,但是自己的面目如何,如果不用鏡子照,一輩子也認識不到自己的。」

帝堯嘆氣說兩人所犯的弊病就是這個。

「人原諒自己、掩飾自己的過失,卻責備別人、牢記別人的過失,這只能導致爭鬥不止。書中說『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如果你們都能做到這樣,哪裏還會有爭鬧之事呢?」

帝堯接著問兩人有幾名子女?閼伯說有二子一女,實沈說有二子。帝堯道:「你們現在都有子女,如果他們和你們一樣,互相爭鬥甚至性命相拼,做父母的心裏一定很難過吧?你們這樣爭鬥,能安慰父皇在天之靈嗎?這非但不友不恭,而且更是不孝啊。」說到這裏,帝堯心酸地流下淚來。兄弟倆低頭默默無言。

帝堯一面拭淚一面說道:「朕今日為你們解和,以後切不可再鬧了。要知道兄弟至親,有甚麼深仇大恨解不開、放不下呢?」便讓他們倆互相行禮道歉,並約好第二天兩人一塊兒做東招待帝堯等人。

到了次日,等了很久才見閼伯跑來,向帝說:「臣昨日本說與實沈一起請帝,後來一想,未免太簡慢了。現在決定分兩次招待,臣在今日,實沈在明日,此刻請帝和諸大臣到臣家中去吧。」

帝堯知道兩人受床頭人煽惑又變卦了,但不戳破,只道:「那麼朕和你先到實沈家,邀實沈一同到你家,如何?」閼伯雖不願意,但也只能答應。實沈見帝堯親來相邀,也不敢推卻,於是一同到閼伯家吃了一頓。隔天,帝堯又和閼伯到實沈家吃了一頓,兄弟倆在面子上總算過得去了。

兄弟如參商 分隔兩地不見面

過了兩日,帝堯向他們道:「你們兩人都已長大了,應該為國家盡力。朕現在缺一個掌火之官,聽說閼伯善用火,就命你做火正,離此地不遠的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就封給你,希望你忠於職守,善待百姓。都城東北面的大夏(今山西省太原)就封給實沈,你要認真治理民事,努力做好。」

兩人稽首謝恩受命,各自到受封的國土去,一個在西北,一個在東南,從此兩人不曾再見面。

閼伯上應天上的商星,商星在東,卯時(早晨五點至七點)出現;實沈上應天上的參(音深 ,shēn)星,參星在西,於酉時(下午五點至晚上七點)出現。參、商二星在星空此出彼沒,永不同處,永不相見。後人把彼此對立、不相和睦叫作參商,就是這個典故。後來還用「意見參商」來形容意見相左。

老者吃野草花 竟是黃帝木正官

閼伯、實沈離去後,帝堯想起另一個同胞兄弟玄元,就動身到亳都找他。近亳都路旁,坐著一名童顏鶴髮、相貌不凡的老者,正大嚼野草花。帝堯想:「朕此番出巡就是要訪求賢聖,這人像是有道之士,難不成是個隱士?」便停車請問貴姓大名。

老者說他是賣繳(音卓,zhuó,繫在箭尾的絲繩)的,大家都叫他繳父。當他知道提問人是當今天子,就拱手向帝說:「承聖天子下問,失敬失敬。野人姓赤將,名子輿,這個姓名很久沒用,早已無人知道。」

帝堯覺得「赤將子輿」彷彿在哪裏聽過,便問他今年高壽?赤將子輿說:「野人老邁記不清楚,只記得黃帝軒轅氏征伐蚩尤時,我正壯年,可是記不得到現在有多少年了。」大家暗想該是另一個巫咸了吧。

帝堯道:「朕記得高祖皇考時有位木正,姓赤將,是否就是先生?」赤將子輿笑說正是他,帝堯連忙致禮請教。

赤將子輿說:「野人做木正時,總隨行軒轅帝到各處巡守、求仙訪道。後來軒轅帝鑄鼎功成騎龍仙去,我卻是攀了龍髯跌下來。眼看見帝及同僚都已仙去,我獨無緣,不禁灰心。後來一想,應該是我功修未到,如果像軒轅帝那樣積德累仁、虔誠求仙訪道,怎麼會沒有仙緣呢?於是便棄官求仙訪道。」

他接著說:「但奔馳多年也沒得道。原來求仙之道第一要積德累仁,起碼要立一千三百善。而野人所積所累能有幾個呢?」

「後來想到,我們平常所吃的都是生物,都是一條性命,都是有知覺的。既然有知覺,它怕死、怕被殺戮的苦痛當然與人無異,殺了它的性命來維持我的性命,天下大不仁之事還有比這嚴重的嗎?而且以強凌弱對付它,實在不忍心。我既不能積德累仁,怎還做這不仁之事呢?自此以後,我就只吃五穀蔬菜等等。」

「過一陣子,又覺得五穀蔬菜等能生長能傳種,不也是有知覺的性命呢?那麼弄死它拿來吃,不也是不仁之事嗎?所以我連活的植物都不吃了,只拿枯死的枝葉或果類等來充飢。」

不成天仙成地仙 再任帝堯木正官

「後來遇到已屍解成仙的舊同事寧封子,他傳授我這個吃百草花並和丸的方法。我從少昊帝初年辟穀,到現在至少有二百年了,偶而以野草花充飢,倒也無病無憂很自在,雖不能成為天仙,也算是地仙了。」他把數百年的求仙之路一口氣全道了出來。帝堯道:「先生既已如此逍遙,與世無求,為甚麼還要賣繳?」

赤將子輿說:「人生在世,總須做一點事業。聖王之世,尤禁遊民。我現在還不能脫離這個世界,如果無所事事,豈不成了遊民,這是聖主之禁啊!況且我還不能與世無求,這穿的用的都不可少,如果不做點工,那拿甚麼東西去跟人交易呢?」

帝堯知道赤將子輿在高祖皇考時,立朝多年,聞見廣博,希望他再出來輔佐政事。赤將子輿答應。於是黃帝時代的木正,又重複做了帝堯時代的木正。

上古時期,神人輩出。有的喜歡玩火,有的喜歡控雨,有的飲玉漿,有的食黃精。而且時隱時現,經常隔個幾十年、幾百年就出來打個照面,似乎在告訴世人「我還活著呢」。可見確實有神仙,古代曾有人神共存的一段時間。

道教的經典《太清玉冊》第八卷記載:「(赤將子輿)黃帝時人也,至唐堯之時八人遊於終南,人見之以唐堯之世,故稱唐八仙。他們是天皇真人、廣成子、洪崖先生、籛堅、赤松子、甯封子、馬師皇、赤將子輿。」

以後再陸續介紹這些仙人。

(待續)

(取自《上古神話演義》)

【延伸閱讀專輯】
帝堯的故事

明慧網原文:
堯的故事(14):紫蒙風土 弟兄參商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9/4/11/198016.html
堯的故事(15):帝堯遇赤將 子輿官木正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9/4/12/198017.html

(本文主圖來源:台北故宮博物院)

世局紛亂、災異頻仍、真假難辨⋯⋯
尋覓中,訪問明慧之窗,讓光明與智慧注入心田。

感謝您支持明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