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堯的治國之道

帝堯的治國之道

文/清蓮(明慧之窗記者古雲編輯)

《尚書・堯典》記述帝堯治國,主要記載帝堯的功德政績、制定曆法節令以及選賢任能、公開選拔考察帝位繼承人的事蹟等。

記述雖簡,然治國大義猶存。

這是《堯典》的開頭所記:

帝堯名曰放勛。他治理天下,嚴謹明達,深思熟慮,儀態文雅溫和,容貌恭謹嚴肅,謙己禮賢。其道德光耀四方,悉通天地。他能彰顯並發揚美好品德,使氏族部落成員親和向善。又分別明確部落聯盟百官職守,百官都盡職盡責,各氏族部落之間就親善了。於是,整個部落聯盟的全體成員皆和睦親善。

寥寥數語,帝堯的治國之道已經隱現其中。帝堯時代,「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全民修身,故而大道通行,天下大平。因此,帝堯治國的首要事務,便是探知天道,推算曆法,尊天率性,修道教民。

制定曆法節令

帝堯命令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分別居住在東南西北四方,詳細交代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日晝夜的長短變化,星宿的具體位置,人們的農事活動、起居變化和鳥獸的變化等;再要求他們觀察日月星辰的運行變化,確定四正──仲春、仲夏、仲秋、仲冬,推算曆法,教民按天時季節農耕。

帝堯要求羲仲、羲叔、和仲、和叔觀察日月星辰的運行變化,確定四正──仲春、仲夏、仲秋、仲冬,推算曆法,教民按天時季節農耕。(《耕織圖》,台北故宮博物院)

每日敬迎日出,恭送日落,恭敬奉行祭祀事宜;運用閏月的辦法校正好一年四季的天時節令。作為古代聖王,帝堯深知,天道對人類社會的一切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百姓的農事安排、起居活動以及百官的職守都必須遵從四時節氣。四時節氣正則一切正,四時節氣不正,人類社會的一切就都亂套了。

古時,人的一切舉措,都要講究天時、地利、人和。於是,敬奉天時,以人合天,就成了古代聖賢身體力行、以及諄諄垂教後世務必達到的最高道德境界。這就是人們熟知的「天人合一」。

因為人君合天,則政通人和,可以保民,可以安邦定國;庶民合天,則身修家齊,可以全身,可永遠立於不敗之地;百官萬民都自覺用天道規律約束自己的一切,人君自然也就「垂衣裳而天下治」了。反之,不管為君為民,一旦違背了天道人性,都將一敗塗地。

然而,天地不言,天命天道,人何以知之?上天的旨意,是通過日月星辰的運行與自然界的變化展示給人類,讓人類去觀察、去悟的。帝堯深知這一點,所以他把推算掌管曆法作為國家最重要的一件大事。

他精心安排羲和兄弟掌管曆法,並仔細交代了推算校正曆法節令的具體標準與方法,吩咐他們恭敬地舉行祭祀,以保證人類社會的一切運行不偏離上天的旨意並得到上天的保祐,進而達到政通人和而天下太平。

堯帥天下以道而民從之。君臣上下、萬民百姓皆以天道為準則,人人都不用別人管束,都自覺以天道規律為心法自警自律,所以,堯舜大治之世,天下無刑法,有的只是人心向善,道不拾遺,夜不閉戶,一派和樂融融的大同景象。

這就是孔子心嚮往之的「大道之行」的英明盛世,也就是孔子所贊同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的理想盛世中君子「垂衣裳而天下治」的真正涵義。

任人唯賢

天道既明,曆法節令已正,誰來帶領萬民率性向道呢?當然是人君與各級人臣。因此,帝堯在安排好制定曆法的大事之後,讓四方首領舉薦能繼承帝位之人,大臣推舉堯的兒子,堯認為其言不誠,生性好爭,不行;大臣又舉薦共工,堯嫌其巧言令色,行為邪僻,輕慢上天,不行。

洪水泛濫,民生辛苦,堯徵詢治水之人,眾人推薦了鯀,堯認為他違背天意,不遵教命,毀壞族氏,不行,大臣以為可以試用,堯乃尊眾人之議,試命鯀治水。後來鯀治水九年,以失敗告終。

由此可見,帝堯選官的原則是任人唯賢、天下為公的。不論親疏遠近,一律以敬順上天、孝悌純正、德高而有利於天下人為標準。這其中,敬順上天依然是第一位的。兒子丹朱不成器,授位於丹朱,則天下人受其害而丹朱一人得利。為丹朱一人而損害天下大道與天下人,帝堯執意不為。

帝堯又徵詢四方首領們說:「我在位七十年了,你們誰能遵從天意,接替我的職位?」首領們說:「我們無德,不配接替帝位。」堯說:「你們也可以明察並推舉隱沒在下位的賢者。」眾人紛紛向帝堯進言說:「有一個隱居民間的獨身男子,叫虞舜。」

帝堯說:「好呀!我也聽說過這個人。他怎麼樣?」首領們說:「他是樂師瞽瞍的兒子。父親頑固愚蠢,母親言語憎亂,兄弟傲慢兇狠,舜能以孝悌之道與他們和睦相處,以恭明的美德處理家政事務,心中不生任何邪念。」帝堯說:「我得試試他!把女兒嫁給他,考考他與女兒相處的德行。」

虞舜出身卑微,隱居民間,但聰明賢達。帝堯把女兒嫁給他,考察他在家的品德與理家才能。同時授官位於舜,多次把難辦的事交給他,考察他在外為政的法則,並叮囑他要恪盡職守。

舜在歷山耕種,歷山人都互讓田界;他在雷澤打魚,四圍的人都互讓居處;他在黃河邊製作陶器,河濱人生產的陶器沒有粗糙破損的。舜居住的地方,一年成了村莊,兩年成了集鎮,三年成了都市。於是堯賞賜給他衣服和琴,給他修了倉庫,賜予他牛羊。

舜的父母、兄弟想殺舜,舜幾次都智慧逃脫。返回之後,舜越發孝順父母,善待兄弟。於是堯便讓他去推行五教,命他發揚美好的人倫五常之德,嚴格用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這五種倫理道德去規範引導百姓。百姓都能遵循了,就命舜去各官府辦事,舜都辦得很好。三年後,帝堯把帝位讓給了虞舜。

帝堯把帝位讓給了嚴於律己、而又寬厚待人的虞舜。(《堯舜揖讓》 公有領域)

君臣上下 至誠至信

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天下自來就是公眾的天下,皇權自來就是民主公正的。《孟子》曰:「為天下得人者謂之仁。」帝堯,仁哉!考察帝堯選官以及培養繼位者的全過程,何其民主公正!何其慎重嚴謹!又何其正大無私!

另外,帝堯與大臣商議天下大事,大臣們都暢所欲言,幾乎全是「率爾」以對,應語隨答,不假思索。君臣上下,竟無些許戒惕防範,至誠至信。面對顯赫的帝位,大臣們一句「我們無德,不配接替帝位」多麼質樸、多麼真誠、多麼負責的應答!

天子治國,日理萬機。而《尚書》作者獨選其尊天率性、任人唯賢兩件事來詳加記述,可謂深得帝堯治國的根本綱要及其心法矣。

節氣小知識:芒種

制定曆法節令是後人特別推崇的帝堯的功德政績之一,時值黃曆四月,重要的節氣是芒種,公曆六月六日。一起來看看這個節氣有何特別之處。

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芒種是反映物候的節令。「芒」就是指一些有芒作物,如大麥、小麥開始成熟,將要收割,「種」就是種子的意思,或表明晚穀、黍、稷等作物播種最忙的季節。

有人把「芒種」解釋為「忙種」意思也是相通的。「春爭日,夏爭時」,這「爭時」即指這個時節的收種農忙。小滿時節還未成熟的麥子,到了「芒種」節氣,已是麥浪滾滾。

「芒種」,收穫夏糧,播種秋實,二十四節氣中唯一「收穫」與「播種」並行的節氣!芒種,有種有收。願您種下善良,收穫永恆的幸福美好!

【關聯文章】
帝堯的故事

【延伸閲讀】
觀天之道 執天之行 — 感悟「天人合一」
小滿節氣送祝福 天降透雨這一方
從「穀雨」談文字起源與文明的飛躍

【延伸閲讀專輯】
《為甚麼會有人類》讀後感
德行典範
兒童教育
珍惜人生

明慧網原文: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11/1/29/帝堯的治國之道-235448.html

(本文主圖:《歲華紀勝圖 》局部,台北故宮博物院)

世局紛亂、災異頻仍、真假難辨⋯⋯
尋覓中,訪問明慧之窗,讓光明與智慧注入心田。

感謝您支持明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