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嘉言】順從天理:天網恢恢 疏而不失

【正史嘉言】順從天理:天網恢恢 疏而不失

【明慧之窗記者顏樸芳綜合編輯】中國古人講天人合一,天象的變化下對應人世的興衰。是故歷朝歷代都有史官於史書中專列一章,詳述當朝各種天象變化與人世間對應的事例,以警世人,順從天理,擇善而從;從而也促使君王能敬天知命,造福百姓。

以下摘錄《二十四史》中三則嘉言分享。

應之以德,則休祥臻;酬之以怠,則咎征作。

【譯文】以德行回應上天,則美善吉祥會降臨;以輕慢回應上天,則災禍的徵兆就會出現。

此句嘉言出自於《晉書・列傳第四十二・郭璞》,郭璞是兩晉時代最著名的方術士,傳説他擅長預卜先知,也長於賦文,是《遊仙詩》的祖師,名重當世。

他認為統治者是代天而牧(牧養萬民),要注意大自然所表現出來的「上天的意志」。天道和世道遙相呼應,世道須配合天道,否則就會無序。

郭璞。(公有領域)

古代有德行的君主,都敬畏上天的警誡。對百姓施以恩德,則天地萬物諧和;若對上天的徵兆置若罔聞、一意孤行,則上有上天懲罰,下有臣民怨怒。

《舊唐書》記載一件事「太宗罪己過,吞蝗去天災」。唐貞觀二年六月,京師長安及附近地方大旱,蝗蟲成災,吞噬百姓的莊稼,甚至在御花園中都能看到飛來的蝗蟲。

有一天,唐太宗(李世民)在花園中拾起蝗蟲,對著它們鄭重發誓說道:「糧食是百姓們賴以生活的根本,你們卻把糧食吃了,這是在禍害我的百姓啊。縱然是因為百姓們有過錯,上天降下你們以示懲誡,但那也是因為我這個做天子的沒有盡到責任,罪不在百姓啊。你們如果是真正通靈的話,就應該把災禍降到我的身上,而不要去禍害我的百姓。」

說完就要把手中的蝗蟲吞掉,以表明自己的決心。隨從們都勸阻,擔心太宗因吞食蝗蟲會遭致疾病。太宗說:「我正希望上天把災禍轉移到我的身上呢,怎麼會因為擔心患病而逃避呢?」於是就吞食掉了手中的蝗蟲。

太宗為民請命的行為感動了上天,不久之後,蝗災果然就漸漸消去。也是從這一年起,太宗在位的數十年裏,蝗蟲不再為害。

天災源於人禍。太宗反躬內省,先罪己以明其志,以百姓安居樂業為念。人的一個起心動念,都是未來果報的因,心起善念就感得神的眷顧,諸事如意;心起惡念則諸事不順遂。

《後漢書》有云:「自天佑之,吉,無不利。」意思是能得到上天的佑護,而萬事吉祥,無所不利。善惡有報是天理,保持善念,杜絕惡念、妄想,那麼自然會前程美好。

正如《晉書》中說:「應之以德,則休祥臻;酬之以怠,則咎征作。」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譯文】天道公平,作惡就要受懲罰,它看起來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終不會放過任何壞人。

據《論語・八佾(音易,yì)》一則記載,孔子周遊列國來到衛國時,衛國執政大夫王孫賈拜孔子為師。有一次他問孔子:「『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何謂也?」大意是:與其討好奧神,還不如去討好灶神。您認為這句話說得怎麼樣呢?

王孫賈用「奧」,奧神,喻指近臣;用「灶」,灶神,喻指執政者。他說這句話是想告訴孔子,與其等待君主來任用,還不如先通過他以求得朝廷的任用。講得更明白一些,王孫賈希望孔子求媚於自己,因為自己才是掌握衛國大權的人。

孔子一聽便明白王孫賈的居心,孔子回答:「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意思是如果做了違背天理的事情,得罪了天,不管你再怎麼樣向上天祈禱,都沒有用了。孔子認為不可做出非分之求的舉止,不然造下的惡果,必會遭到上天的譴責。人們千萬不要以身試法,自取滅亡。

正如《後漢書》中說:「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譯文】不要認為壞事很小就去做,不要認為好事很小就不去做。

宋朝的趙康靖(字叔平),是位非常有道德學問的人,他很重視純淨心意,摒除惡念,並且努力按照先聖前賢的教導去學習、去做人。他為了檢驗自己的善惡之心,曾經用一個瓶子來投放黑豆、白豆,若是起了一個善的念頭,就把一顆白豆投入瓶子裏;若是起了一個惡的念頭,就把一顆黑豆投入瓶子裏。

趙康靖用黑豆、白豆來檢驗自己的善惡之心。(pixabay)

開始時,投入瓶裏的黑豆很多,他就思過、痛悔。後來,黑豆便漸漸地減少,白豆漸漸地增多。久而久之,正心克己,善念常在。最後,進入了「不思善、不思惡」、心無雜念的境界,連瓶子和豆子也丟棄不用了。

在古代,「慎獨」是一種修行方法,因為深信善惡因果之理,所以時刻檢視自己的行動、念頭,即使無人在場也不允許有任何惡的念頭萌發,使自己能有高尚的道德品質。

但有的人不信因果,認為自己幹壞事沒人看見就沒人知道。其實,一切都逃不出天理的安排,報應只在早晚。

明朝的焦俊明,年輕時就考取了功名,但是一直都沒有得到升遷,於是他常常因為自己仕途坎坷而埋怨上天,還寫了篇疏文向上天質問。

就在他質問上蒼的那天黃昏,有一幅素書(白絹上寫的文字)忽然從上空掉落在他擺香爐的桌面。他仔細一看,素書上的字都不認識,也就看不懂其中的意思,他想可能是天庭的文字。

他聽說何仙姑有道行,就前往請問。何仙姑看了素書,但對其中的內容卻閉口不說。焦俊明苦苦哀求,何仙姑才向他說:「你接受過五兩黃金的賄賂,就折去十年的壽命;你枉殺了一條人命,死後必定會受到處分。你有沒有犯過這些錯誤呢?」

經何仙姑這麼一問,焦俊明目瞪口呆、說不出話來,不久便得急病而亡。

原來,焦俊明考取功名、當官以後,便貪污受賄,做壞事,殺好人,不僅折壽十年,而且死後還要下地獄,受懲罰。他不捫心自問、自責,還想繼續步步高升,還厚顏質問上蒼。(以上兩故事據明代《集福消災之道》)

小時候常聽長輩教導說:小時偷針,大了偷金。告誡不要以為偷針是件小事就可以去做,養成的這種偷東西的惡習,將來會為了謀取利益而去做偷盜的事情犯下大錯。古人都懂得做好事不做壞事,得從小事做起。

正如《三國志》中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關聯文章】
《二十四史》勸善名句
行善積德是最好的風水

【關聯廣播】
傳統故事廣播:積德行善是最好的「風水」

【延伸閲讀專輯】
神韻演出
道德傳家
珍惜人生
德行典範
兒童教育

明慧網原文: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16/7/9/《二十四史》勸善名句數則(1)-331058.html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16/7/10/《二十四史》中的勸善名句數則-2--331051.html
【神傳文化】太宗罪己過 吞蝗去天災(圖)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7/4/15/152422.html
【傳統文化】孔子看「祈禱」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6/5/31/129168.html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11/4/7/古人純淨心意、摒棄惡念故事選-238672.html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12/4/2/文史漫談-做官貪財害命-上蒼即予嚴懲-255031.html

(本文主圖來源:pixabay)

世局紛亂、災異頻仍、真假難辨⋯⋯
尋覓中,訪問明慧之窗,讓光明與智慧注入心田。

感謝您支持明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