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意識之謎?一場長達25年的科學打賭結束

揭開意識之謎?一場長達25年的科學打賭結束

【明慧之窗記者周慧文綜合編輯】一九九八年,神經科學家克里斯托夫・科赫跟哲學家大衛・查爾默斯打賭:大腦神經元產生意識的機制將於二零二三年被發現。

今年(二零二三年)六月二十三日,在紐約市召開的意識科學研究協會(ASSC)年會上,兩人宣布:哲學家查爾默斯獲勝。但這並不是故事的結局,仍需持續探索。

一場長達25年的「賭局」

儘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長達25年的賭期,但科學家至今仍然不明白人類的大腦是如何產生意識的。

科赫是美國西雅圖艾倫腦科學研究所的一位傑出研究員,他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尋找產生意識的神經足跡。從那時起,他一直致力於識別「大腦中真正重要的部分」。

打賭由科赫提出,因為一些技術進步使他相信解開這個謎團不需要太久。比如,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可以測量大腦活動時發生的血流微小變化;光遺傳學的出現,使科學家能夠刺激非靈長類動物大腦中的特定神經元。所有這些技術都讓他著迷。他想:25年後?沒問題。

對抗性合作

一九九八年,科赫和查爾默斯都參與了一個旨在加速意識研究的項目。該項目要建立一系列「對抗性」實驗,測試各種意識假設。他們測試了具有對抗性的兩個主要假設:綜合信息理論(IIT)和全局神經元工作空間理論(GNWT)。

綜合信息理論(IIT)由印度理工學院提出,它預測,意識是大腦中由特定類型的神經元連接形成的一種「結構」,只要某種體驗(例如看圖像)發生,該神經元連接就會保持活躍。這種結構存在於大腦後部的後皮質中。

另一方面,全局神經元工作空間理論(GNWT)表明,當信息通過網際網路路傳播到大腦區域時,意識就會產生。根據該理論,這種傳輸發生在體驗的開始和結束時,並涉及大腦前部的前額葉皮層。

六個獨立實驗室進行了對抗性實驗,並使用各種補充方法來測量大腦活動。其實驗結果與這兩種理論都不完全相符!

六個獨立實驗室進行了對抗性實驗,並使用各種補充方法來測量大腦活動。其實驗結果與這兩種理論都不完全相符!(pixabay)

未實現的預測

德國神經科學家梅洛尼指出,關於IIT,我們觀察到的是,後部皮質的區域確實以持續的方式活動,包含信息。這似乎表明,該理論所假設的「結構」被觀察到,但研究人員並沒有發現大腦不同區域之間持續同步活動的證據。

就GNWT而言,研究人員發現,意識的某些方面(但不是全部),可以在前額葉皮層中得到確認。實驗還發現了該理論所假設的證據,但只是在體驗的開始階段,而不是像預測的那樣,在結束時也如此。

梅洛尼說,這意味著研究者需要根據新的證據重新思考他們提出的機制。

人的思想意識「看得見」「摸得著」?

《心靈心理學雜誌》(The Journal of Parapsychology)報導,人的意念能使探測電子儀器的輸出信號發生顯著改變 [1]。

該項成果是由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羅伯特・雅恩教授帶頭,和德國兩個研究小組共同完成的 [2~4]。他們從一九九六年起就開始研究用機器測定人的意念。即在人與探測儀器沒有任何接觸的情況下,測定人的意念能否使電子儀器的輸出信號發生改變。普林斯頓大學先前有一個很成功的例子,即在其它條件相同的前提下,意念的存在與否引起了數據很顯著的改變。

這次課題之一的目標之一就是重複上次的實驗,看結果會怎樣。研究中測試了227位參與者的意念。然後對測量的數據進行了分析。

得到的數據給科學家們帶來了疑惑,因為實驗結果與預期的大有不同。在上次的結果中,意念的存在使得測量數據從整體上發生了規律性的變化。而在這次的結果中,意念帶來的數據變化則是分散的、局部的。

但是,這些變化與意念存在著聯繫是毫無疑問的。因為這種相關性很明顯,已經大大超過了隨機分佈的可能性;而且表現在很多不同部份的數據中。從總體說來,與在沒有意念時得到的背景信號相比,意念引起的變化在整體上十分顯著。

科學學們解釋說,和上次實驗相比,儘管表面上看實驗條件幾乎完全一樣,但還是有細微的差別。比如,被測對象,還有意念施與者應在兩次保持一致。另外,他們的狀態也很重要。

隨著對人瀕死體驗科學研究的深入和普及,人們對意識的瞭解也在不斷突破。越來越多的科學家開始接受人的意識似乎能脫離人體而存在 [5,6]。比如說,如果人的意識能獨立於人的物質身體而存在,那也許會有與其相關的空間和物質,儘管這些還不為人所瞭解。這樣看來,人們認識這種超常現象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都要相應地有所改變。

意識不來源於人的大腦

現代研究表明,人的「靈魂」是較之常規神經元更為根本的某種東西。很多經歷過瀕死的人,在大腦和心跳停止後,卻能看到自己在「深長的隧道裡」,或看到「一束白光」等「靈魂出竅」現象。

法輪功創始人李洪志大師指出(大意),人的意識不來源於大腦,而是人的元神發出的。元神在更深層空間的身體上,大腦的作用只是把元神發出的信息加工成語言、表情、動作等表達方式。這破天荒第一次揭示了意識的真正來源和本質。

學術期刊《復甦》(Resuscitation)上發表了一篇有關心跳停止(cardia carrest)瀕死體驗(Near death exerience)的綜述性文章。綜合分析現有數據,作者提出人的意識可能是一個獨立的微觀物質。

瀕死體驗是一些人在瀕臨死亡時的一種特殊經歷,包括看到自己離開自己的身體,穿過隧道進入另外時空,邂逅去世的親朋好友以及遇到神靈等等。

瀕死體驗是一些人在瀕臨死亡時的一種特殊經歷,包括看到自己離開自己的身體,穿過隧道進入另外時空,邂逅去世的親朋好友以及遇到神靈等等。(明慧網)

心跳停止是任何一種原因造成死亡的不可逆轉的最終過程,從生理和臨床醫學角度來講,心跳停止是最接近瀕死狀態的一個生理模型。當心跳停止時,病人至少達到三個臨床死亡指征中的兩個:即心臟供血停止和呼吸停止,通常也都有第三個指征,固定的瞳孔散大以及伴隨的大腦功能的迅速喪失。

最近對心跳停止存活者的調查表明,其中大約有10%的人有如上所述的典型瀕死體驗。許多對人類和動物的科學研究表明在心跳停止時大腦是失去功能的,那麼此時那種清晰、生動和理智的瀕死體驗是如何發生的呢?

這種瀕死體驗不可能是幻覺,因為幻覺是在大腦正常工作時發生的,而心跳停止者的大腦是沒有功能的;從臨床角度來說,大腦功能的微弱降低都會導致注意力的削弱,而心跳停止者的瀕死體驗卻是非常清醒,注意力很好的。

另外,記憶力是大腦功能受損的一個非常敏感的指標,但心跳停止者復甦後卻能非常準確無誤地複述自己經歷的心臟復甦急救的過程並得到醫務工作人員的證實,而這些過程卻是在他們失去大腦功能的情況下發生的。

這些使科學家們只能得出一個結論:當心跳停止時,意識必須是存在的。

於是有些科學家提出人的意識是一種獨立存在的微觀物質。對心跳停止者瀕死體驗的研究為這一觀點提供了支持性證據。因此,要想探索人類意識的本質,必須要改變傳統的思維。

參考資料
[1] The Journal of Parapsychology, March 2002 v66 i1 p91(3).
[2] JAHN, R. et al. (2000). Mind/machine interaction consortium: Port REG replication experiments. Journal of Scientific Exploration, 14, 499-555.
[3] http://www.princeton.edu/~pear/Allen_Press/mind_machine14_4.pdf.
[4] http://www.igpp.de/english/varia/mmi.htm.
[5] Near Death Experience in Survivors of Cardiac Arrest: A Prospective Study in the Netherlands. Pim.van.Lommel et al. The Lancet 2001 358.
http://www.zhengjian.org/zj/articles/2002/4/4/15146.html.

【延伸閲讀】
美國心理醫師:人生很多疑問都有了答案
人類文明與生命奧秘 (3) 思維來自大腦嗎?經絡是如何發現的?
【茶餘夜話】她打坐「元神離體」後展現奇能
「死」後去了閻王殿 他怎麼回來的?

【延伸閲讀專輯】
西方輪迴研究漫筆
慧眼識魔
茶餘夜話
破除無神論
荒謬的進化論
人類文明與生命奧秘

明慧網原文:
明慧期刊:明白(第九八期) https://qikan.minghui.org/qikan.aspx?id=210041
人的思想意識會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嗎?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2/8/27/35674.html
醫學界提出意識可能獨立於人體存在 -《明慧週報》海外版(第一零六期)https://qikan.minghui.org/qikan.aspx?id=157211

(本文主圖來源:明慧網)

世局紛亂、災異頻仍、真假難辨⋯⋯
尋覓中,訪問明慧之窗,讓光明與智慧注入心田。

感謝您支持明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