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文章】【以史為鑑】善化人心 盜亦有道

【聽文章】【以史為鑑】善化人心 盜亦有道

文/ 從華、清言(明慧之窗記者顏樸芳編輯)

古語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莫道因果無人見,遠在兒孫近在身」。古人注重操守,做事講究天理良心,以仁愛恭敬之心善待他人,樂於助人而不求回報,即使面對小偷也是寬容對待,甚至贈金幫助解決困難。

其實人行善向善,不僅為自己造下一個好命,也為兒孫造福積福打下了基礎,這樣做的人,天理也很快就會回應的。古籍中記載這樣的故事不勝枚舉,一起來看幾個善化人心、盜亦有道的例子。

audio-thumbnail
【以史為鑑】善化人心 盜亦有道
0:00
/12:17

于令儀接濟小偷 盜賊終成良民

北宋曹州人于令儀,本是鄉井市民,為人忠厚,從不冒犯他人,晚年時家境頗為富裕。

一天晚上有盜賊進入他家行竊,于令儀的兒子們抓住了小偷,原來是鄰居的兒子。令儀對他說:「你平時沒有做過甚麼壞事,何苦做小偷呢?」那人回答說:「是窮困所迫。」于令儀問他需要甚麼,小偷回答說:「有一萬錢就足以買食物及衣服了。」令儀按照他要求的數目給了他。

小偷剛一走,令儀又叫他回來,盜賊很害怕,于令儀對他說:「你十分貧窮,背著一萬錢回去,恐怕巡邏的人會盤問你。」於是將小偷留到天亮才打發他走。盜賊十分慚愧,後來終於成為良民。

于令儀通過自己的言行來教誨周圍的人,並且用寬厚的心去感化了盜賊,鄰居鄉里都稱讚他是善人。上天厚待好人,于令儀的兒子及姪子于傑效等,陸續考中進士,于家成為曹州南面一帶的名門望族。

金甲神守護善人 竊匪不敢上門

明朝嘉靖初年,儀真縣的金某在鎮上開了個典當鋪。有一次,當地出現盜賊搶掠,幾乎鎮上所有富戶人家的錢財都被劫掠一空,唯獨金某的當鋪平安無事。縣令因此懷疑金某可能與盜賊互相勾結,所以他家才能免於搶掠。

盜賊後來被官府抓獲了,縣令問他們為甚麼不去搶金家的東西,盜賊說:「我們幾次都想去搶劫他家的東西,可每次都看見他家屋上面有無數的金甲神守護,所以始終不敢侵犯金家。」

縣令聽後不相信,又把金某的鄰居叫來詢問,鄰居們紛紛說:「金某是積德的善人,其他的典當鋪總是出輕入重,只有金家的當鋪出入公平,估價高,期限長。如果知道有老弱貧困的親鄰,他還免掉利息;到了冬天時,他就免掉冬衣的利息;到了夏天就免掉夏衣的利息,年年都是這樣。要知道天佑善人,所以吉神庇護他啊!」

縣令聽後這才相信了,他對金某的善行美德大加讚賞。朝廷專管巡視的官員聽說後,也旌表金家。

鄰居們紛紛說:「金某是積德的善人,其他的典當鋪總是出輕入重,只有金家的當鋪出入公平。如果知道有老弱貧困的親鄰,他還免掉利息。天佑善人,所以吉神庇護他!」(《太平春市圖》局部,台北故宮博物院)

善待樹上君子 鄰居痛改前非

清朝時,某地有個德高望重的老者,他富而好德。有一年除夕夜,他在出屋門時看見自家庭院的燕子驚恐地飛出來,就讓兩個僕人拿蠟燭去看看是怎麼回事。

出了中庭時,他抬頭看見樹梢上有人,於是就停住腳步,讓僕人放下蠟燭拿點酒菜來。又找了個藉口將家人都打發走,然後對著樹上說:「樹上君子,這裏已經沒有外人了,趕快下來吧!」

樹上的人聽了嚇得幾乎掉下來,老者說:「你不要害怕,老夫怎麼忍心抓你呢?」

這人下來後,跪在地上叩頭稱死罪。老者一看,這人原來是鄰居,於是請他過來邊吃邊聊,隨即問他都需要些甚麼,鄰居哭著說:「我家有老母,遇到年荒,已經過不去年了,想到老人家向來很富有,所以做了這種卑劣的事。今天老人家不追究我的罪,我哪敢有其他的奢望呢?」說著又痛哭了起來。

老者說:「我不能周濟鄰居,以至讓你做出這種不好的事,這都是老夫的過錯,現在你吃飽飯,我再給你三十兩銀子,過年之後,你可以做點小買賣,這樣就可以度日了。不要再做這種事了,換了別人不會饒恕你的,而且這是陷你母親於不義。一旦成為盜賊,就永遠不能洗清了!」

鄰居吃飽飯後,老者給了他銀子,又用布包裹了些食物給他,把他送到牆下,對他說:「這些回去給你母親吧。你仍舊從這裏出去,不要讓我的家人知道,我也永遠不會對別人說的。」

鄰居回去後改邪歸正,在老母親去世後,他出家為僧,一心苦修,成了西湖靈隱寺的方丈。老者去世後,這個鄰居千里趕回來赴喪,並且自己將當年的這件事告訴了大家。

縣令清正廉潔 盜賊退還竊物

清朝乾隆年間,浙江崇德縣(舊稱石門縣)有個縣令叫章清,讀書人出身,滿腹經綸,為官清正廉潔,在百姓中名聲極佳。章清到崇德縣沒幾年功夫,便將縣城治理得井井有條,百姓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這時,恰逢鄰縣盜案不斷,鬧得人心惶惶,上級官員一紙文書,將章清調往鄰縣當縣令,整治那個爛攤子。章清隻身前往鄰縣,燒起了新官上任的三把火,說來也怪,自章清上任後,那些盜賊便銷聲匿跡了,再無盜案發生,很快整個縣城便呈現出一派安寧祥和的局面。

數月後,章清將家人接來一起居住,三年任期滿後,章清雇了船率家人離任返鄉,百姓自願聚集在碼頭為章清送行。章清辭別眾人,忽然眼前人影一閃,章清架在鼻樑上的那副近視眼鏡竟不翼而飛。章清大吃一驚,險些跌入河中,幸虧船夫機警,一把將他拉住。

眼鏡不翼而飛,這使章清百思不得其解,說被盜吧,這眼鏡又不值幾個錢,盜它幹啥?說丟了吧,怎麼會沒有絲毫感覺。他不由得連連搖頭,深感奇怪,好在行李中還帶有備用眼鏡,尚不至於兩眼一抹黑。於是,他揮揮手,吩咐船夫開船。

當天晚上,船停泊在與鄰縣交界的小鎮上過夜。第二天一早,章清發現放在船艙中的十隻大木箱全都無影無蹤了,這可是章清的全部家產呀。他不由驚得目瞪口呆,好大膽的竊賊,我人尚未出縣境,竊賊便立馬出現了,還偷到我的頭上,真是可惡!如此看來,昨天那副眼鏡肯定也是被偷走的。

怎麼辦?章清考慮半晌兒:那些竊賊得手後肯定已遠走高飛,上哪兒去找他們呀,唉,自認晦氣算了,想到這裏,他長嘆一口氣,吩咐船家開船。

船行三天,終於平安抵達章清的家鄉。只見碼頭上整整齊齊擺放著十隻大木箱,看上去十分熟悉,果然是自己的箱子!箱子上還放著一封信,壓信之物正是那不翼而飛的眼鏡。章清又驚又喜,當即拆開信,只見信上寫道:

「章大人:

我們是一夥盜賊,你在任時,我們仰慕你清正廉潔的名聲,從未在你管轄的縣境內行竊,但是,你離任時竟帶走十隻沉重的大木箱,不由得使我們對你這位清官表示懷疑。於是,我們先竊眼鏡再盜木箱,給你點顏色看看,可翻遍所有木箱,你的財產除了書還是書,所有尚不足三十兩紋銀。

人們常說:『一任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可你當了多年的縣令,仍一貧如洗,看來你的確是個清官,老百姓沒有看錯你。我們先前多有冒犯,實在抱歉,特將竊走之物完璧歸趙,還望大人海涵。」

原來如此!章清感歎萬千,不由得自言自語地說:「嘿!真是盜亦有道呀!」

古代人道德標準很高,信天信神、善惡標準的普世價值自在人心,壞人做壞事還是有個尺度、良心問題,面對大善人或清官,盜賊亦有良知不敢侵犯。

【延伸閱讀】
【以史為鑑】打鐵時允諾的五百貫錢
【正史嘉言】以史為鑑:迷途知返 居安思危

明慧網原文:
【傳統文化】忠厚善良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6/2/3/120042.html
【傳統文化】天佑善人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6/9/25/138477.html
【傳統文化】善心化人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6/11/21/142728.html
【傳統文化】盜亦有道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7/5/24/155521.html

(本文主圖來源:明慧之窗合成)

世局紛亂、災異頻仍、真假難辨⋯⋯
尋覓中,訪問明慧之窗,讓光明與智慧注入心田。

感謝您支持明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