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詩品人生】聞笛、江樓有感

【讀古詩品人生】聞笛、江樓有感

【明慧之窗記者心篤、方語旋綜合編輯】古詩是中國文學的經典表現,寥寥數語就能傳達深遠的意境,帶領我們穿越回到遙遠年代,探索彼時的人生百味。

以下是兩首趙嘏(音古,ɡǔ)的詩作,他的作品優美、多興味,深受杜牧的推崇。讓我們一起來欣賞。

《聞笛》

誰家吹笛畫樓中,斷續聲隨斷續風。
響遏行雲橫碧落,清和冷月到簾櫳。
興來三弄有桓子,賦就一篇懷馬融。
曲罷不知人在否?餘音嘹亮尚飄空。

【作者】趙嘏,字承祐,又稱趙渭南,唐代詩人、官員。他的《長安晚秋 / 秋望 / 秋夕》詩句「殘星數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語譯:殘星點點大雁南飛越關塞,尋笛聲望去,見遠處高樓有人倚欄吹笛。)杜牧對此讚嘆不已,稱他為「趙倚樓」。

【品讀】月夜聞笛,悠揚的笛聲從畫樓高處隨風傳來,響徹雲霄,使行雲停駐,清音透進窗簾,使詩人陶醉,也懷念起古人桓伊、馬融愛笛的雅興。笛聲停歇,想望其人,此時餘音缭繞還飄蕩在夜空中。

「誰家吹笛畫樓中,斷續聲隨斷續風。響遏行雲橫碧落,清和冷月到簾櫳。」誰家有人在這華美的樓閣中吹笛,斷斷續續的笛聲隨著斷斷續續的清風吹來。笛音響亮高妙、響徹雲霄,使行雲停駐於青天,清脆悠揚的笛音連同清冷的月光來到窗邊。

趙嘏形容吹笛人的笛音「響遏行雲」,這個典故出自《列子.湯問》。

秦國的薛譚向秦青學歌唱,還沒學完就自認為已學盡秦青的技藝,要告辭回家。秦青沒阻止他,在城外大道為他送行,秦青打著節拍,悲壯高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歌聲撼動了林木,停住了浮雲。薛譚聽了後就向秦青道歉,請求回來學習,一生不敢再說要回家了。

「興來三弄有桓子,賦就一篇懷馬融。曲罷不知人在否?餘音嘹亮尚飄空。」東晉桓伊興致來時吹弄三調,懷念東漢馬融寫成一篇〈長笛賦〉。樂曲終了卻不知吹笛的人還在嗎?清脆響亮的笛音餘音繚繞地飄蕩在夜空中。

詩中的桓子,即東晉大將桓伊,小字子野(一作野王)。膾炙人口的《梅花三弄》,據說就是桓伊三弄笛的故事。

「笛聖」一支柯亭笛留下《梅花三弄》

根據《晉書.列傳》記載,桓伊因肥水之戰立了大功,封永修縣侯,升遷為右軍將軍,但其謙恭淡泊的性情始終沒有改變。他擅長音樂,在當時為江左(即長江之東)第一,他有一支蔡邕的「柯亭」笛,常吹笛自娛。

為甚麼稱「柯亭」笛?根據《後漢書.蔡邕傳》記載,東漢才子蔡邕一次經過會稽高遷亭(即柯亭),發現屋椽東間第十六根竹子質地奇特,可以作為製笛的材料,他便以此竹材製作笛子,果然能發出優質的笛聲。於是在後世的文學作品中,「柯亭」成為了一流竹笛的代名詞。

桓伊曾為王羲之的兒子王徽之演奏梅花三調。有一回王徽之奉召到京師,停船於溪旁,恰巧桓伊從岸上經過,船上有客人說:「這是桓野王啊!」王徽之便請人告訴桓伊:「聽說您善於吹笛,姑且為我吹奏一曲。」

桓伊此時身分已經很尊貴,而且與王徽之素不相識,但他仍下車為其吹奏三調(清調、平調、側調的合稱),吹笛完了便上車離去,兩人並未交談。所吹奏的這首笛子曲,據說就是後來被改為古琴曲的《梅花三弄》。此曲借物詠懷,通過梅花的潔白、芬芳和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來稱頌具有高尚節操的人。

動人的音樂常取決於演奏者或演唱者的內在修為,有「笛聖」之稱的桓伊,不僅謙恭淡泊,而他曠達磊落不拘禮節,屈尊降貴為王徽之吹笛,可看出他的度量寬弘。

桓伊笛聲諫君王 婉勸勿疑忠良

桓伊還曾以擅長的音樂化解了一場君臣誤會。

東晉丞相謝安於肥水之戰指揮若定,立下存晉之功,卻因讒言被晉孝武帝所猜忌。在一次宴會上,孝武帝命桓伊吹笛助興,桓伊吹完一曲,請求彈箏而歌《怨詩》一曲,委婉告訴孝武帝:身為國君固然不容易,當良臣更難,謝安如此忠信卻被猜疑。

這情節就有如當年周公輔佐文王、武王,武王病重時,周公祝禱願代武王而死,祝禱文還收在金櫃中,推心置腹地輔佐年幼的成王處理朝政,反被管、蔡二叔流言中傷。

桓伊的歌聲慷慨激越、悲壯蒼涼,唱得謝安「泣下沾襟」,孝武帝也「甚有愧色」,明白了自己誤會忠良。

《江樓有感》

獨上江樓思悄然,
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來玩月人何在?
風景依稀似去年。
獨自登上江邊的樓閣,思緒中一片憂愁,月光像水般的清澈,水又像天那樣的明亮。那位曾一同來賞月的人如今不知身在何處?只有景色與去年依然相似。

【品讀】這首是懷念舊日時光的詩。去年這個時候,作者和朋友一同登樓賞月,今年卻孤獨一人重返江樓,雖然江水、樓閣、明月依舊,可是老朋友卻沒有出現,所以觸景傷情,有物是人非的感慨。

聚散離合都是緣分

杜甫詩中有云:「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佛家認為,人與人之間的聚散離合都是一種緣分,緣起緣滅、變幻莫測。

我們常常在與親朋好友相處時非常習慣,不知珍惜,總以為相伴時間還長久,因此而錯待對方者所在多有;然而,誰知上蒼的安排是如何呢?也許下一秒,你我就動如參商,永遠不再相見。

惟有以真誠、善良、寬容相待,珍視雙方的相聚,留下美好和善的回憶,方能在離別時不能遺憾,帶著祝福瀟灑走向人生的下一站。

人世無常,人與人之間的緣分時聚時散,聚有聚的緣因,散有散的道理。如果能識得大自然的道心,順應自然,並在有緣的時候學會珍惜,無論這份緣分是持續久遠還是轉瞬即逝,那過程都閃閃發光。

【關聯文章】
讀古詩品人生

明慧網原文:
https://zhoubao.minghui.org/mh/haizb/073/A05/3031/【讀古詩_品人生】聞笛.html
https://zhoubao.minghui.org/mh/haizb/059/A05/2460/【讀古詩品人生】江樓有感.html

(本文主圖來源:明慧網)

世局紛亂、災異頻仍、真假難辨⋯⋯
尋覓中,訪問明慧之窗,讓光明與智慧注入心田。

感謝您支持明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