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釉青花一火成 雋逸典雅青花瓷

白釉青花一火成 雋逸典雅青花瓷

文/峻嶺(明慧之窗記者趙冬雪、方語旋編輯)

白玉金邊素瓷胎,雕龍描鳳巧安排。
玲瓏剔透萬般好,靜中見動青山來。

相傳這首詩是清乾隆皇帝賞青花瓷的詩句,生動、貼切地把青花瓷的特性描述出來。

青花瓷興於元,盛於明清[1]。元代的青花瓷,風格粗曠。明清的青花瓷,風格精巧。在元、明、清的青花瓷中,香爐、寶鼎、修煉文化,隨處可見。

元代青花瓷

元代很多蒙古人信神信佛。元代青花瓷常有八瓣蓮花的裝飾物,每個蓮花瓣上有神仙的法寶等吉祥圖案和蒙古人喜歡的火焰、交叉的雙牛角等圖形。

元代青花瓷上,無論虎豹,還是龍鳳,腳爪都十分威猛、矯健,這體現了元代蒙古人的審美觀。元代蒙古騎士的馬蹄橫踏歐亞,具有雄健的陽剛之氣和豪爽的性格,喜歡大罐、大碗,對小碟子小碗的行事風格欣賞不了。因此元代青花瓷是大塊頭、花卉圖案是牡丹那樣的大花。
圖1:這件元代青花瓷寶鼎,造型古樸,挺拔清秀。(明慧網)

這件青花瓷寶鼎構圖簡單,卻賞心悅目,十分雅致。寶鼎,是敬天祀神的器具。體現了元代人敬神敬天的生活常態。

圖2:元代風格的青花瓷(明慧網)

這件作品首先引人注目的是虎豹拉車。都是牛馬拉車,為什麼虎豹拉車呢?原來,虎豹拉的車上,坐著一位仙風道骨的世外高人。

道行高深的世外高人的神通法術和展現出的威嚴,使虎豹馴服,乖乖地給他拉車。這就是這件青花瓷要表達的內涵。在神通法術面前,狼蟲虎豹什麼也不是,只有乖乖順服的份。

關於元代青花瓷,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元代青花瓷的圖案,常分為三至九層,唯獨沒有七層。因為元代人「重九惡七」,這跟忽必烈的一項國策有關。忽必烈在刑罰上,採取寬容的態度。他說:天饒他一下,地饒他一下,我饒他一下。

比如說,要打十棍,那麼天饒了一下,地饒了一下,忽必烈皇上又饒了一下。就剩下七棍。「七」就不怎麼吉利了。中華文化的每一個有講究的東西,很多跟古代君主的美德有關。

明代青花瓷

圖3:這件明代弘治年間的青花瓷香爐,圖案是茅山道士。(明慧網)

相傳西漢景帝時,有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在茅山(今江蘇省西南部)修煉學道,後得道成仙,三人之間常乘白鶴往來。瓷爐上的人物形神兼備,用筆瀟灑,自然景色寫實逼真,體現了明弘治朝民間向道的風氣。

圖4:這件明代嘉靖青花瓷上,是百姓喜愛的八仙。(明慧網)

明代嘉靖皇帝愛好道家,是與戚繼光同時代的人物。嘉靖瓷器,多以道家文化為主題,八卦、八仙、雲鶴、太上老君、蓮瓣紋、吉祥紋……等圖案大量出現。體現了那時從帝王到庶民都敬神敬道的人文風俗。

瓷罐上,敞胸露腹的鐵拐李手托的寶葫蘆裡,冒出了一縷仙氣;鐘離權手執仙扇,鬚髮飄拂;清秀脫俗的何仙姑,一隻仙鹿跟隨在後……性格迥異的仙人們,個個怡然自得、神采奕奕;背景青松翠柏、崇山峻嶺、朵雲重疊、仙氣騰升,一派仙境聖地的景象。

清代青花瓷

清代康熙年間的青花瓷,青花顏色層次深淺不同,採用了濃淡變化,來表現畫面,有「五彩青花」之稱。康熙一朝有一些山水題材的青花瓷,山石險峻,意境古樸。那清新雅致、古樸雋逸的花色,使人驚歎不已。
圖5:清 景德鎮 青花山水瓶(故宮博物院)

此青花瓷瓶,短頸,豐肩下斂、階形底外撇、矮圈足,造型端莊,是清康熙時期出現的瓷器類型。瓶身紋飾以線條勾勒蓮瓣形開光,再以平塗、點及線的筆法填入紋飾。取鑑西洋畫的透視技法,使遠山近水、層巒疊嶂、亭閣樓臺、小橋及叢林呈現陰陽反側的立體感。紋飾稠密,設色鮮麗,然山水亭閣畫風卻幽靜清新,為康熙時期特有的山水氣氛。

圖6:清 康熙 青花山水長方花盆(故宮博物院)

單色釉瓷器之外,傳世可見許多寫有康熙年款的青花和五彩花盆。這件長方形花盆器表裝飾的山水人物圖畫,人物、山水圖案都具有深淺不同層次的色彩變化。此一仿佛古人以「墨分五彩」形容水墨畫的豐富質感,正是康熙朝青花瓷器的典型風格。

景德鎮官窯製作

清代唐英所著《陶冶圖》,把景德鎮官窯的製作,分為20個步驟,每個步驟都配有彩圖。瓷器製作的最後一個步驟是:祀神酬原。在敬神敬天的古代社會,各行各業,無處不溶入對神的感謝和敬意。

圖7:清代《陶冶圖》上瓷器製作的20個步驟(明慧網)
圖8:清代《陶冶圖》中瓷器製作的最後一個步驟是:祀神酬原。配圖中,是古人在瓷器製成時感謝神明的祭祀場面(明慧網)

《陶歌》

另一首傳神的寫青花瓷的詩,出自清代龔鉽所作《陶歌》:

白釉青花一火成,花從釉裡吐分明,
可參造物先天妙,無極由來太極生。

青花瓷的白色底色和青色花紋,顏色對比分明,就像「太極圖」的黑白那樣分明。而色彩極淡的白釉和色彩極鮮的青花,竟是在火中同時燒成的,就像「無極生太極」一樣,從無到有,同時生成了,這是天地造化的玄妙。古人的文化裡,天地造化和道,深入到萬事萬物的方方面面。

《陶歌》中還記錄了景德鎮瓷器製作的整個過程:「此是修身正心事, 一毫欠闕損光華。」 點明了:必須修身正心,才能燒制出精美的陶瓷,否則,有一絲毫閃失,就損壞了瓷器的光華。

信神文化、敬天祀神,一直是古人文藝創作的主流題材。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各行各業,都蘊含著「正心修身」的人生態度,可為今日借鑒。

注:
[1]所謂的唐宋青花瓷,無論工藝、還是外觀,都與人們熟知的真正的青花瓷相去甚遠。它與元代景德鎮突然出現的、出現時就已成熟了的青花瓷,沒有承傳過程。

【延伸閲讀】
【聽文章】千年之最:耐人尋味的史前古物
【茶餘夜話】拙政園背後的慘烈往事
【聽文章】捍衛與毀滅 兩岸故宮國寶命運大不同

明慧網原文:https://www.minghui.org/mh/articles/2015/4/20/雋逸典雅的青花瓷-307724.html

(本文圖片來源:明慧網、故宮博物院)

世局紛亂、災異頻仍、真假難辨⋯⋯
尋覓中,訪問明慧之窗,讓光明與智慧注入心田。

感謝您支持明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