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有幸」與「三生石」的故事

「三生有幸」與「三生石」的故事

【明慧之窗記者心篤綜合編輯】有句成語「三生有幸」,現在的人把它解釋成非常幸運、榮幸之至,其實本義是指人與人之間有特別的緣分,即使其中有人早逝,下一世或再下一世也會有緣再見面。

「三生石」就是一個關於輪迴轉世的故事,來自於中國古代典籍,寫到有一對好友的特殊緣分,成語「三生有幸」就是出自這個故事。希望大家能從故事中得到啟發,善待我們遇到的每一個人。

一起來看。

三生有幸的故事

唐朝大歷末年,洛陽惠林寺有位高僧,法號圓澤(另一說:圓觀),他擅長田園之藝,也很富有;他除了修佛之外,還精通音律。當時的人都稱他富和尚,但不知他來自何方。他有一個很要好的朋友,叫李源。

李源是官宦人家的子弟。天寶年間,他沉湎於游宴歌酒之中,尋歡作樂。因安祿山叛變,其父李憕鎮守邊關被俘,生死未卜。從此,他放棄終日遊玩的生活,隱居於惠林寺,並將全部家產都捐給寺院,發誓不求功名利祿、不結婚、不僱用奴僕,並且斷絕一切外界的消息。於是他和圓澤和尚結為無話不談的好友。

有一天,二人相約要同遊蜀州,到青城、峨嵋去訪道求藥。圓澤想遊長安取道斜谷入蜀,李源則想去荊州取道三峽走水路。由於李源很堅持,圓澤只好說︰「走哪條路真的由不得人,就經三峽走水路吧!」

船行到半路時停泊在山腳下,他們見一懷孕婦人在河邊取水。這時,圓澤流著淚對李源說︰「我不願走此路線,就是怕見到這位婦人。她姓王,來世我應該轉生為她的孩子,她懷孕三年,一直未分娩,就是等我來投胎。今天既然見到她了,是我命有所歸,也就是佛所說的轉世輪迴。」

圓澤又接著說︰「請您為我念誦符咒,助我快點投生。你把船停在這幾天,把我葬在山下。嬰兒出生三天後,你到王家去,如果嬰兒見你就笑,表示他認識你,當晚嬰兒也將死去。十二年後,中秋月夜,在杭州天竺寺,我們還會相見。」

李源這時很後悔自己堅持走水路,為之感到極度悲傷。於是他告訴婦人做好分娩的準備,而圓澤沐浴後換上一身新裝,當晚圓澤圓寂了,同時婦人生下男嬰。三天後,李源去看新生嬰兒,果然嬰兒一見他就笑。

當天晚上,嬰兒果真也去世了,李源就把這件事詳細告知王氏,王氏厚葬了圓澤。李源已無心去青城山,第二天他登船返回惠林寺。

十二年後的中秋夜,李源依約來到杭州天竺寺,卻無處探尋圓澤的蹤影。突然李源看到從葛洪川畔來了一個牧童,騎著牛敲打牛角,唱著:

「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

來人正是圓澤。李源拜見說:「澤公可好?」牧童卻對李源說:「你真是一個守信約之人。我與你走的路不同,小心不要相互接近。你俗緣未盡,但願能勤奮修行。如果你勤奮修行不懈怠,我們後會有期。」李源因為不能同圓澤暢敘往日的友情,不由得望著圓澤潸然淚下。

牧童離開時唱著︰

「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吳越溪山尋己遍,卻尋煙棹上瞿塘。」

最後一句的意思是泊船又回到了煙波浩渺的瞿塘峽。譬喻今生所有不捨的相離,都會有一個可以再續前緣的來生。

三年後,皇帝封李源為諫議大夫,這時的李源早已洞破世情,不肯就職,後來在寺裏死去,享年八十歲。

三生石。

西湖十六遺蹟——三生石

在唐朝袁郊《甘澤謠》中的和尚名為圓觀,在宋朝的文學家蘇東坡所著的《僧圓澤傳》中和尚則名為圓澤。雖不同名,但都是記載李源信守與圓澤之約定的內容。

「三生石」,在與飛來峰相連接的蓮花峰東麓,是「西湖十六遺蹟」之一,即圓澤和尚和李源相會之處。該石玲瓏峭拔,約十公尺高,石上刻有「三生石」三個碗口大小的篆體字,及《唐圓澤和尚三生石跡》的碑文,記述「三生石」之由來。

「三生石」就是按牧童唱的「三生石上舊精魂」這句而來,因李源與圓澤的緣分包括:圓澤、嬰兒、牧童,正好是「三生」,於是後人稱當初兩人在川邊大石相會之處為「三生石」,而「三生石」就被用來比喻:因緣是由過去多世修來的緣分。

結語:因緣前定

中華文化是神傳文化,炎黃子孫有著悠久的歷史積澱。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詳、甚至經常掛在嘴邊上的話,可能就有很深的文化淵源。只是隨著人們逐漸地對神背道而馳和道德的衰微,對成語內涵的體會領悟就越來越淺白了。

實際上佛家說的「三生」是指前生、今世和來生,佛家認為生命是永恆的,所以生命有輪迴、轉世。前世因、今生果、來生緣,緣起緣滅,因緣聚合,該還的情,該了的債,三生石上記分明。

【延伸閲讀專輯】
西方輪迴研究漫筆
茶餘夜話
破除無神論

明慧網原文:
【成語故事】三生有幸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6/3/15/122754.html
因緣故事:「三生石」https://zhoubao.minghui.org/mh/haizb/061/A05/index.html

(本文圖片來源:明慧網;主圖説明:三生石碑文)

世局紛亂、災異頻仍、真假難辨⋯⋯
尋覓中,訪問明慧之窗,讓光明與智慧注入心田。

感謝您支持明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