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气浩然的文天祥(一)千古名篇《过零丁洋》赏析

正气浩然的文天祥(一)千古名篇《过零丁洋》赏析

文/ 慧淳整理(明慧之窗记者心笃编辑)

从西元一二三五年至一二七九年,南宋与蒙古汗国抗衡了四十多年,文天祥的一生,与这场壮烈的民族存亡抗击战争相始终。他在狱中写下了掷地有声、流传千古的铿锵之作《正气歌》。而另一名篇《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句,在后人心中竖起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历史不以成败论英雄,在逆境中仍能保持浩然正气者才是真正的英雄,才能在青史中名留千古。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被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文天祥(一二三六年至一二八三年),吉水(今江西吉安)人,初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佑四年(一二五六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自号文山,又号浮休道人。

文天祥是南宋后期杰出的民族英雄、军事家、爱国诗人和政治家,著作有《文山先生全集》、《文山乐府》,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等。

文天祥。清·叶衍兰绘。(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状元及第

十八岁时,文天祥获庐陵乡校考试第一名,宝佑四年(一二五六年)二十岁时中选吉州贡士,随父前往南宋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参加科举考试。在殿试中,他作「御试策」切中时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负,被宋理宗亲拔为第一名(状元)。

当时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大意是说,这份试卷以古代的事情作为借鉴,忠心肝胆好似铁石,我为陛下得到这样的人才致贺!

因为试卷是密封的,拆开一看考生姓名是文天祥,理宗觉得很吉利,高兴地说:「天祥,天祥,这是天降的吉祥,是宋朝有瑞气的预兆。」此后,人们就以「宋瑞」为天祥的字。

文天祥后历任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书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赣州职等,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

兴师救亡

宋恭帝德佑元年(一二七五年),元兵渡江,文天祥散尽家财作军费,招募豪杰,起兵勤王,组织义军三万,以「正义在我,谋无不立;人多势众,自能成功」的口号进行反元抗争。然最终因为孤立无援,抗争失败。

他后来被朝廷任命出使元军议和,谈判中,文天祥不畏元军武力,慨然表示抗战到底,遂被扣留,后在镇江虎口脱险。

最后不幸于祥兴(南宋最后一个年号)元年(一二七八年)战败被擒,被元军囚于大都(今北京)。忽必烈亲往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至元(元世祖忽必烈年号)十九年十二月初九(一二八三年一月九日)被押解到刑场,他向南宋首都临安方向跪拜,从容就义,享年四十七岁。

行刑后不久,有使者前来传令停止行刑,但到达时文天祥已经死了。

忽必烈惋惜说:「好男子,不为吾用,杀之诚可惜也!」文天祥的妻子欧阳氏收尸时,在其衣带中发现绝笔自赞:「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他慷慨就义的精神至今仍然被人们传颂。

诗二首赏析

一、金陵驿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解析】

离宫:金陵是六朝故都,建炎三年(一一二九年)五月,宋高宗曾在此建有行宫。

山河风景原无异:《世说新语》中记载,东晋时,一些士大夫曾在建康新亭宴会,周顗叹道「风景不殊,正自有河山之异。」

城郭人民半已非:《搜神后记》中记载,汉代道士丁令威成仙后,化鹤归来,在空中对人说出「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犹是人民非。」

满地芦花:暗示作者到达和离开的时间在夏秋之际。

旧家燕子:用刘禹锡《金陵五题・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句意。

化作句:相传古代蜀王杜宇,自以为德薄,禅国于人而亡去,后化为啼血的杜鹃鸟。

金陵城地图。(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译文】

离宫已渐渐隐没在一片夕阳残照和荒草凄迷之中,天边的孤云随风飘荡,漫无止所。眼前的山河风景依旧,城中的人民却饱受凌虐,面目全非。芦花遍地,秋风萧瑟,连旧时的燕子,也失去了栖身之所。如今自己告别了江南故乡,既无生还之望,但愿死后,能化作啼血的杜鹃,魂归本土。

【背景】

南宋德祜元年(一二七五年),元军水陆并进,大举南侵。文天祥在江西奉诏起兵,先后与元军多次激战于江西、福建和广东等地。最后不幸于祥兴元年(一二七八年)兵败海丰,在五坡岭被俘。次年,被押解北上,途经金陵,在驿所作七律二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人生之哀痛,莫过于国破家亡、生离死别。面对残破的国土、飘零的身世,文天祥不胜黍离之悲、物故之哀,表现了一种国既不存、死又何惜的人生境界。「以诗言志」在中国是由来已久的传统,文天祥触景生情、妙用典故、饱含血泪,更使这首诗深沉悲壮,扣人心弦。

二、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拋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解析】

起一经:指靠精通儒家经典出仕为官。文天祥于宝佑四年应试礼部,对策集英殿,以《御试策》被理宗擢为状元。

四周星:四年,指一二七五年起兵,至一二七八年被俘,为时四年。

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县,赣江十八滩之一,文天祥曾兵败于此。

汗青:此指史册。古代书写用竹简,书写前,须用火炙烤竹板,使之表面出水,以便书写和防蛀,故称「汗青」。

【译文】

自己由苦读明经而入仕,以稀少的兵力和敌军对抗,已经整整四年。南宋的江山被元军打得支离破碎,宛如风中的飘絮,自己动荡飘零,身世凄凉,恰似雨打的浮萍颠簸浮沉。以前曾兵败惶恐滩头,如今又被执于零丁洋里孤苦伶仃。自古以来,有谁能免于最后的死亡?就让我以死报国,留下这颗赤诚的忠心,永远照亮著青史。

【背景】

祥兴元年(一二七八年)十二月二十日,文天祥在五坡岭被元军俘获,他吞冰片意图自杀殉国,但未果,隔年正月被押解到珠江口外的零丁洋(又称伶仃洋,在今广东珠江口外)。元将张弘范要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绝,但写了此诗自明心志。

文天祥以极精炼的笔墨,概述自己困苦多厄的一生。诗的前三联,极力渲染国破、家亡、兵败、被俘的主要经历。颈联(第三联,即五、六两句)巧妙以地名抒写感情,具体描述自己在抗元战争中的沉痛艰苦。尾联(第四联,即七、八两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石破天惊,掷地铮然有声,其高尚品格留芳千古。

宁死不降的文天祥

文天祥从至元十六年(一二七九年)十月抵达大都,到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一二八三年一月九日)被杀,被囚禁了三年两个月。这段期间,元军千方百计地对文天祥劝降、逼降、诱降,甚至连忽必烈大汗亲自劝降都未能说服他,还留下了《正气歌》体现文天祥誓死不屈的精神,演绎了舍生取义的悲壮一幕。

正是:
血泪诗章血写成,
肝胆照彻九霄明。
万般折磨能忍受,
一腔热血见丹心。
铮铮铁骨傲霜雪,
锵锵律句启后生。
飒飒肃秋风格亮,
滚滚长江激后人。

(待续)

【关联文章】

正气浩然的文天祥(二)狱中遇高人 得道舍生死

(原文: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12/5/2/文史漫谈-文天祥诗二首赏析-256247.html

(本文主图来源:维基百科)

世局纷乱、灾异频仍、真假难辨⋯⋯
寻觅中,访问明慧之窗,让光明与智慧注入心田。

感谢您支持明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