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中华传统节日

漫话中华传统节日

静远(明慧之窗记者李莲编辑)

中华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缩影,它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来展示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敬天信神,感恩知报,使人们在节日中感受传统道德的力量,心灵得以净化,思想境界得以升华。

传统节日是由一系列信仰和习俗形成的,都与祭祀、神话或佛、道信仰有关。节日形式多样,而最主要的有新年、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此外还有浴佛节、盂兰盆会、七夕等,连接起来就是一幅丰富的历史文化长卷。

新年

新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起源于古时年头岁末的祭神祭祖活动。

新年的庆祝活动一般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廿三、廿四的祭灶直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按除夕习俗,家人外出,无论路途多么遥远,也要在除夕前兼程返乡,阖家团圆。因此,每逢佳节倍思亲,客居他乡的游子思亲怀乡,写下了「一年将近夜,万里未归人」(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平实的诗句,道出了除夕在人们心中的分量。

新年是人们表达心愿的时机,有拜年的习俗。宋代后亦常用名片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承放飞帖,上写「接福」。

古诗中也描述了新年的各种庆祝场面。如描写正月初一的庆贺场面和礼仪:「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孔尚任《甲午元旦》),细致的描述街上鞭炮齐鸣,男女老少都穿著节日盛装,先拜天地、敬神佛,再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然后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

新年也有很多祈福驱邪等节俗活动。如除夕守岁,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新年时拜天地、祭神明,祈祷带来福祉和吉祥。

新年时,人们还要贴春联、年画、福字等,即将大红春联贴于门的两边,红底黑字,稳重而鲜艳,表达人们「新年吉庆、驱邪迎祥」。

传统春联有:「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等。

年画多取材于百姓喜闻乐见的故事,如《福禄寿三星图》、《八仙过海》、《岳飞大破金兀朮》,不仅营造喜庆的气氛,更重要的是,借助于画中故事,将德行操守、忠孝仁义等道德标准潜移默化地根植人心。

新年贴「福」字使人感受到「迎春接福」的浓厚气息。祈福盼福,是人们的共同愿望,特别是在遇到危难之时,希望得到神明庇佑,增加福运,化险为夷。但须知做事要符合天道,才能得到神助,古语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祸由恶作,福由德生」。

因此幸福与真诚、善良、无私为伍,它总是出现在有德行的人身边,它与虚伪、奸诈、阴险、狠毒水火不容。倡导人要修德向善,才会有福德和福报。
清画院画十二月令图(一月)。(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

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元宵节人们燃放灯火,歌舞笙乐,表达驱邪迎祥、祈许光明之意。

相传元宵节起源于道家祭神礼仪,据《岁时记》记载,正月十五为上元天官赐福之辰,故燃灯庆贺。此后,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著佛、道文化的影响,扩大为历朝历代的一大盛事。

如唐代卢照邻在《十五夜观灯》中写道:「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描绘出元宵灯彩与昊昊天穹连成一片,与星月交相辉映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元宵节也是人们团圆相聚的节日,「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 ,「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有燃灯、观潮、歌舞等活动。

恽寿平《五清图》(局部)。(公有领域)

中秋节

中华民族强调和合,追求圆满至善,传统节日成为维系社会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纽带,同时体现著人们对亲人团圆、敬老爱幼的美好愿望。

在「银波千顷照神州,此夕人间别是秋」的中秋节,人们与亲朋好友相聚,望月怀远。

中秋成为节日,是由仲秋时节的月神祭祀发展而来。上古时代即有「华夏祭月」,在周代时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等活动。

到了唐代,中秋节成为固定的节日,祭月拜月渐成规模,各种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后来这个节日一直盛行。

唐代张九龄在《望月怀远》中写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展现出一幅明月升起,光照天涯,反映出人们彼此互相关爱、互相祈福的和谐景象。

宋代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写的「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则表达出人们对澄澈、光明之境的追求。

其它节日亦是如此,在自然节气重要转换时节,都会有一系列的仪式及人事伦理活动,表达人们敬神祈福等美好愿望。

清 张廷彦《中秋佳庆》(局部)。(公有领域)

结语

传统节日有很深厚的历史文化感,背后有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有的是为了纪念历史人物:如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晋国忠臣介子推「忠」和「孝」;端午节纪念楚国屈原的忧国忧民,坚守节操。很多的节俗活动,都是倡导惩恶扬善,弘扬正义,其中又常常包含著人们对趋吉避凶、吉祥平安等方面的愿望。

传统节日具有较强的伦理道德价值,承担著道德教化的任务,其中包含的各种礼仪,实际上是一种道德约束,而这些约束又会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人们生活中伦理道德的一部分。所有人都要遵循此种伦理关系,遵守其内涵的道德要求。行事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对生命的关怀。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宝贵财富,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可以看到,古时上至天子、下至百姓,无不以「天」为尊,以其为观察行事的基点。

于是,才有了「天人合一」的完整理论出现,有了敬天礼神的一系列仪式。从节日的派定和习俗看,古人是多么重视天、重视天象、重视天意!

【延伸阅读】
七夕节话古今清流 男女有别守礼而行
过年话春联

【新年送福】
欧洲篇—法轮功在加勒比群岛受欢迎
北美篇—纽约兔年大游行 美华人:法轮功在拯救人类
日本篇—大阪年度庆典 民众学炼法轮功
澳洲篇—法轮功学员受邀节庆表演 观众喜爱
印尼篇—法轮功巴丹岛游行 民众喜闻真善忍

【兔年吉祥】
文化长廊系列文章(一) 元宵节诗话五福怎样临门「过大年」不是「春节」
文化长廊系列文章(二) 中华茶文化浅说《防疫养生歌》艰辛之年如何过?
文化长廊系列文章(三) 新年话「福」琴棋书画漫谈「腊八」的由来

明慧网原文: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13/2/2/感悟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上)-268658.html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13/2/3/感悟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下)-268681.html

(本文主图来源:李〔南宋〕赵伯驹画作局部,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

世局纷乱、灾异频仍、真假难辨⋯⋯
寻觅中,访问明慧之窗,让光明与智慧注入心田。

感谢您支持明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