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赔款:被中共屏蔽的历史真相(上)

庚子赔款:被中共屏蔽的历史真相(上)

文/一谈(明慧之窗记者沂茵编辑)

一九零零年(庚子年)义和团运动举起「扶清灭洋」旗号,招致八国联军武力干涉。清军和义和团战败后,于一九零一年九月七日签订《辛丑条约》,其中第六款议定,清政府应付英法德美俄等14国战争赔偿款,合计约4.5亿两白银(海关银),年息4厘,分39年偿清。这一赔款,被称为庚子赔款。

在中共的教科书中,庚子赔款向来被称作西方列强对中国人民的恶意压迫、敲诈与侮辱。其实,中共的文宣也好、教科书也罢,都是政治宣教的翻版,是为了中共维稳和控制世人思想的目的,而对重大历史事件进行阉割、扭曲、造假后出笼的「中共版」。

几代中国人被反覆灌输中共版,也只见过中共版的「历史」,所以难怪众多中国人因对庚子赔款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

下面就庚子赔款做一介绍,协助想知道真相的中国人走出认识误区。作为中国人,被党骗的经历谁都有,早醒一天总比一辈子被骗损失少。

一、赔付金额不是按人口计算的

一九零零年义和团运动举起「扶清灭洋」旗号,招致八国联军武力干涉。清军和义和团战败后,于一九零一年九月七日签订《辛丑条约》,其中第六款议定,清政府应付英法德美俄等14国战争赔偿款,合计约4.5亿两白银(海关银),年息4厘,分39年偿清。

因为当时的清朝总人口约4.5亿,与战争赔款总额的4.5亿巧合,有大陆学者便声称庚子赔款是西方「列强」按人丁摊债、欺负中国人的一大罪证。关于「列强」,中共的几十年宣传,已经让「列强」二字成了西方国家「侵略」、「欺辱」、「资本主义」的代名词,具足负面含义和抹黑效果。

然而事实上,庚子赔款的依据与数额跟大清国总人口没有直接的关系,所谓人人都要赔付一两白银的说法是没有事实根据的。在有关《辛丑条约》庚子赔款的任何西方和清政府的档案中,都没有提及这项赔款是按照人丁一两来赔付的。

关于人口,清雍正期间,中国实施「摊丁入亩」,政府并不再征人丁税,人口得到了一定的增长,但到鸦片战争前夕也只是4亿人口。英国历史学家庄士敦曾提及1910年武昌起义时中国人口约4亿人左右。这个数字离4.5亿还差5千万人口。

回到大陆学者的断言。近年有大陆学者提出,庚子赔款总额是依据人丁一两计算出来的,拋出这种观点的目的何在呢?主要原因是中共想借文人的笔来煽动每一个中国人对自由世界的仇恨,尤其是对美国的仇恨。然而事实呢?

二、美国首提索赔不超过中国实际支付能力

二零二零年六月二十四日,时任美国国家安全顾问罗伯特・奥布莱恩(Robert O'Brien)在演讲中说,「我们对中国人民有著深深的尊敬和钦佩,美国与中国有著悠长的友谊,但是中共不等于中国或者中国人民。」的确如此,庚子赔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通常,战争赔付有两种方式,即割地和赔钱。俄国当时有让中国割地的想法,而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则表示尽最大努力维护中国的完整,并表示反对过度勒索中国而导致其经济受损。美国成为第一个在一流大国中提出一次性的、不超过中国支付能力的总赔偿原则的国家。

英国、日本表示了同美国一致的立场。美、德、法、日四国组成「中国财政资源调查委员会」,调查中国的实际财政情况与赔偿能力。

那么庚子赔款主要赔付的是甚么呢?是赔付战争中的各国付出的军费以及造成的生命与财产的损失估算。庚子之乱,很多教堂、驻华使馆、在华企业、在华银行及洋人个人资产受到极大的损失与伤害。主要是赔付这些款项,而并非中共所宣传的为了欺辱中国而狮子大开口、贪婪掠夺。

对于各国财产损失的界定,赔款委员会有具体规定,而不是中共式的造假、虚报:

一九零一年二月二十三日,美、德、荷、比四国公使组成的赔款委员会负责确定赔率原则,委员会拟订《各国索赔章程》,其中规定:「失毁物产,果系因去夏拳匪所致者,始可索赔;被毁物产,须有实证;各物理合索赔者,均须照实价开列。」章程还规定了严格的赔付审核程序。也即是说,庚子赔付不是漫天要价,也不是二次掠夺,而是依据实际损失开出的赔偿单。

被义和团用火药炸毁的仁慈堂。(公有领域)

三、庚子赔款的数额是如何确定的?

庚子赔款的数额大不大,得先看损失的金额,以及受损失的各国对索赔的态度。那么庚子赔款的具体数额是怎么确定下来的呢?

为了防止各国过度要求赔偿款,英国提出对各国赔偿要进行审查核实;美国于当年三月二十八日和四月十日两次建议,各国要求的赔款总数应限制在4000万英镑之内,但没有得到各国同意。五月一日,各国提出索赔数额为6500万英镑,合计4.15亿两,八月份,各国提出的总要求达4.6亿两,经各国协商,按比例消减,最终一九零二年六月十四日,确定了各国的分配额,总数计4.5亿两,偿还期限为39年。

那么,这笔款项对当时的中国到底有多大的负担呢?据大陆学者研究,一八四零年,清政府的财政收入是3.9亿两银子,一八四三年是4.3亿两,一九一一年也有3亿两。李鸿章本来以为各国会索赔6.5亿两,在《辛丑条约》谈判时,商务大臣盛宣怀对李鸿章表示,千万不能提中国可以量力而行,那样索赔就多了去了。

战争是昂贵的,战败后赔款也是战争代价之一。相比之下,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败国中的小国保加利亚,除了割地外,赔偿了4.45亿美元;德国赔款113亿英镑,且须以黄金支付。这些战争赔款都高于中国的庚子赔款,因为庚子赔款的一两海关银只有0.74美元,4.5亿两海关银[1]约合3.3亿美金[2]。

在中共宣传和洗脑下,很多中国人被误导,割裂的看数字,不看各国的损失,只一味地误认为,哇,庚子赔款4.5亿两白银,中国被欺负了,美国、「西方列强」太可恨了!很多人轻易地就上了中共的当。被骗一次是没经验,一辈子都被骗是愚蠢的选择。愿更多的中国人成为真正的智者,不再做中共的舆论奴。

接下来我们看庚子赔款的对像,美国对中国人民的态度和做法。

四、庚子赔款的对像也包含中国人

庚子赔款不仅赔偿生命和财产受损害的西方各国,也赔偿受损害的中国人。《辛丑条约》第六款提及赔款对像是「各国、各会、各人及中国人民」。对此,习惯于接受中共党文化洗脑的人会感到意外和惊讶。的确,中国人也享受了庚子赔款款项。这还不是指后来的退款,是指在赔款对像中就包含中国人。

由于义和团运动使基督教传教活动在中国受到极大的损失,很多教堂被烧毁,里面的物品和财产被掠夺,甚至出现布道者生命受到威胁或被杀害。李鸿章曾奏称,直隶一省教民数万人被杀害,房屋数十万间被毁。

因此赔偿在暴乱中传教士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成了庚子赔款中的地方性赔款要求。其中,中国教徒也有权向清政府索赔。

庚子赔款债券。(公有领域)

例如,山东传教士东西差会的赔偿政策中就包括如下款项:中国信徒也应该获得在义和团暴乱中,直接经济损失的赔偿;有些中国人没有受洗,但因为与基督教有联系而遭受损失的,或者是因为对基督教义感兴趣而遭受损失的,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索赔。

相关史料记载,山东潍县布道站共索赔4.5万两白银。北京差会应索取赔款109,125美元,其清政府赔付中国教民10,874两白银。因中国教民有时会夸大索赔项目与数额,所以基督差会会对他们做出审核。

但对中国政府提出的「中国教民即华民,赔付事宜外国教士不必参与」,外国传教士们表示强烈反对,认为他们有权代表具有基督教精神的中国人索取赔偿。这从中可以看出西方传教士在赔偿问题上的慈爱胸怀与法治精神。

那么,庚子赔款索赔的14国中,索赔最高的是哪一个国家?又是哪国率先提出退款并全额退款呢?这些退款花在了哪里?请看下篇。

待续

注﹕
[1] 海关两,又称关平银,关银,是清朝中后期海关所使用的一种记账货币单位,属于虚银两。清朝时期,中国海关征收进出口税时无全国统一标准;各地实际流通的金属银成色、重量、名称互不一致,折算困难。为统一标准,遂以对外贸易习惯使用的「司马平」(又称「广平」,一种砝码),取其一两作为海关银的标准单位。海关在征收关税时,依据当地实际采用的虚银两与纹银的折算标准兑换。但实际计算标准并不统一,兑换率也不一致。例如:同治、光绪、宣统三朝50年间,天津海关征税,对中国商人以行化银106两5分折海关银100两的标准,对外国商人通常以行化银105两折算海关银100两的标准。

[2]庚子赔款的偿还来源和数额,是当时清廷海关总税务司的英人赫德提出的。4.5亿相当于当时的3.33亿美元,6750万英镑,是当时的汇率。当时的美元金本位标准是1美金=1盎司黄金。那时国际贸易结算体系以黄金为担保,并非以美元为基础的结算体系,美元成为硬通货应是二战以后的事。赫德考虑到清政府的承受能力,提出以水陆口岸的常关税即衣物、食物、用物、杂货等进出关的过境税,和盐厘做为担保。后来,赫德提出将海关盐税方法推广到境内水陆通商口岸,作为盐政收入,并将通商口岸的常关与海关合并。这样能保证清政府赔款的财源。各国都同意。这样才牵扯到海关银这个计算单位。

【关联文章】

庚子赔款:被中共屏蔽的历史真相(下)

明慧网原文: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20/7/5/庚子赔款-被中共屏蔽的历史真相-408528.html

(本文主图:《北京之战中的英日联军》 公有领域)

世局纷乱、灾异频仍、真假难辨⋯⋯
寻觅中,访问明慧之窗,让光明与智慧注入心田。

感谢您支持明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