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文章】中国为何称「神州」?信仰打造五千年文化

【听文章】中国为何称「神州」?信仰打造五千年文化

文/智真(明慧之窗记者心笃改写)

从世界史来看,几乎所有古老的民族都是信神的,而中国是神传文化的中心,因此又被称作「神州」。

华夏文明之所以长期繁荣、世代传承,这主要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道德观,与儒、释、道三家思想交相辉映。这些规范著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使敬天、敬德、修身、爱民等道德理念深植人心。

古人认为,「道」是万物之源,是永恒不变的,是宇宙的规律。人类社会要长久,人道就必须去符合天道,人心合天心,即「天人合一」。

所以,「道」是传统文化中各家学说、各个学派的总归宿和最高境界,中华文化也强调「悟道做人」。认为人如果被物质利益所迷惑,失去了精神层面的「悟」,就会陷入迷惘,只相信现实的享受,不相信未来;没有自我意识的觉醒,没有敬畏的对象和价值标准作为心灵的约束,便会为所欲为,最终失去道德的底线,以致社会败坏,人人自危。

【听文章】

audio-thumbnail
中国为何称「神州」?信仰打造五千年文化
0:00
/11:22

信仰与文化密不可分

也就是说,中华文化和信仰是分不开的。儒、释、道三家,都有一个共同思想,那就是认为上天赋予了人「德性」,德性在儒、释、道的名称不同,但都告诫人们敬天信神,修德向善,善恶有报的真理。

一、儒家称德性为本性、恻隐之心或良知。儒家强调崇仁尚礼,谦和恭敬,认为「天心存仁」、「人心不仁,天心不佑」,注重用道德礼仪维护社会秩序,凝聚著「仁者爱人」的博爱意识、「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和「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历史使命感等,通过修身可成贤成圣。

二、道家称德性为神性。道家认为「人生而静,天之性也」,人要修真养性,返本归真,思想上淡泊名利,清心寡欲,才能做到静则生慧,最后修成真人。

三、佛家称德性为佛性。佛家认为佛性人人都有,但人在世上迷失了本性而不自觉。佛法无边,慈悲普度众生,人可以通过佛法修炼回归神圣庄严的天国世界,可以通过教化而为善得到善果。

周武王寻求上天之道。(《 丹书受戒图》,台北故宫博物院)

崇高信仰是成就关键

除了儒、释、道三家教化众生,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之外。历史上许多先知、先觉和高人通过观察天象,能预知世间大事的发生,如诸葛亮写了《马前课》、邵雍写了《梅花诗》、刘伯温写了《烧饼歌》等,他们都是道德高尚且信天重道之人,留下这些预言也是希望人民能以史为鉴,敬天重德,才能趋吉避凶、国泰民安。

许多文学家也是修炼人,如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苏轼等,他们追求自己的理想与天地之道一致,其对人生真谛、宇宙的感悟以及其卓越文学成就,无不体现出高洁的人品、崇高的信仰则是他们功成名就的关键。

历代许多君王敬天信神,善于纳谏、勇于自责,从而化解危机,解决了困难。如:

一、「汤祷桑林」

据《商史》记载,商朝开国君主成汤即位后,大旱七年之久,成汤于是来到桑林之野诚恳地向上天祈祷,他以六件事自责道:「是因为我的政令无度;或是我使得臣民有违职责;或是我的宫廷生活奢侈腐化;或是我任由后宫弄权乱政;或是我吏治不严使贿赂盛行;或是我听信谗言以使小人得势?」

话还没说完,方圆数千里便下起了大雨。商汤祷雨,开启了历代明君修身和善于纳谏、勇于自责的先河。在皇帝即是法律的时代,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更显天威。

商汤。(公有领域)

二、「贞观之治」

唐太宗严于律己、虚怀若谷,使四方臣服,天下称颂,百姓安居乐业,重德修善,开创了大唐盛世。

唐太宗「罪己」广为人知。当时御史向唐太宗告发广州都督党仁弘贪赃枉法,太宗心想:他跟我东征西讨,很有才能,怎会犯这样罪呢?就没有准奏。

但唐太宗知道不惩治贪官污吏,邪风会蔓延,百姓要受苦,朝政会乱法度。于是下诏掌管刑狱的大理寺拘捕归案,秉公审理。大理寺判他死刑,禀奏太宗。唐太宗觉得党仁弘是个难得的将才,为自己立过汗马功劳,于是给他悔过机会,御笔改为罢官流放。

而唐太宗反思随意改判,损害法律尊严,对贪污者是纵容。便在早朝宣布:「朕偏袒旧臣,违背国法,会失信于民啊。可恶的私心。」说著哽咽起来。接著沉重地说:「朕徇私乱法,理应受到惩戒。现在我要到南郊去,身居茅庐,沐浴斋戒,向上天谢罪三日。」群臣跪下劝阻。

唐太宗看著跪在地上的满朝文武,悲痛地说:「众爱卿能原谅朕,朕不能原谅自己。我可暂不到郊外对天谢罪,但要颁发诏书,向天下昭示自己的罪过。」便写了「罪己诏」颁布:「移灾朕身,以存万国,是所愿也,甘心无吝。」大意是,为了百姓宁愿上天把灾难都降在自己身上。

海纳百川的唐太宗胸怀天下、开明纳谏、忘我至诚之德,是成就大唐帝国、百国朝圣的灵宝,此为厚德载物!

三、「诏下而雨」

据《清史稿》记载,清朝嘉庆帝即位后,下诏求言献策。洪亮吉任职上书房,写下千言奏折,直言朝政弊端,言辞激切,触怒嘉庆,下狱并定死罪。随后嘉庆后悔,又下旨改为流放伊犁。这年四月,北方大旱,地方官们祈雨,不下;嘉庆祈雨,不下;设粥场赈济饥民,不下;下令赦免人犯,还是不下。

嘉庆想到可能是自己冤枉洪亮吉,激怒了上天。他亲自抄写为洪亮吉平反的诏书,当他写完「钦此」最后一笔的时候,一道闪电划破长空,紧接著雷声大作,大雨从天而降!嘉庆感叹道:「天鉴捷于呼吸,实可感畏。」

人之所为,神目如电。人的善恶行为能够被天所感应到,即「天之照人,与镜无异」。

嘉庆帝。(公有领域)

四、「康乾盛世」

据《清史稿》对清朝康熙皇帝的评价:「为人君,止于仁。」「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是一位盛德至善的仁君,开创了「康乾盛世」。

有次,康熙皇帝接到西域紧急奏章,说斡罗斯部噶尔丹勾结沙俄进攻布鲁特,于是康熙帝率兵亲征。这天大军到了西部山区,忽遇暴雪,一万多军马被暴雪困在大山里,粮草未到,进退两难。康熙帝心急如焚,招大将军图海商议,图海建议从当地百姓中强征粮草,以解此危。

康熙帝却斩钉截铁地说:「宁肯勒紧腰带饿几天,也不能强征民粮。传我诏令,谁敢掠掳百姓,定斩不饶!」并命令兵分两路,一路昼夜不停破雪,开出粮道,另一路进山打猎。有感于康熙皇帝在危难时不掠掳百姓,远近的牧民纷纷送来粮草,牛羊和各种山珍野味。军粮很快就解决了,士气大振。

结语

从周有文武,到康乾盛世,诸多明君敬神、罪己、济民。明君治世,会从民心民风入手。天道慈悲神圣,诸多明君广施德政,恩泽百姓,根本问题解决了,其它方面也就水到渠成,长治久安。不只是明君,一些先知、文人们也都是道德高尚之人,他们都是真理和道义的实践者、传播者和修身的典范。

中国古人对天是无限的崇敬,相信人是神造的。神传文化给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生命力和内在的凝聚力,正统信仰成为中华民族的内在精神,积淀了深厚广博的传统。这些都引导著人们以天理道德衡量一切事物,以正确态度认识「善」与「恶」、「正」与「邪」这些原则性问题。

天道威严神圣。夏桀、商纣、隋炀帝等逆天而行的暴政统治,镇压百姓,冤案遍地,天谴短命。「天欲使其亡,必先使其狂」,「三武一宗灭佛」的昏君及子孙皆遭恶报都是史证。

对天宣誓也非同儿戏,发誓的罗成被乱箭射死,秦琼吐血而死、宋朝显仁皇后双眼瞎,窦娥的设誓「六月飞雪、楚地大旱三年」,苍天都一一兑现。

头上三尺有神明。纵观古今历史,行德政与施暴政,善恶昭彰,泾渭分明,现代为政者应借鉴啊!

【兔年吉祥】
元宵节
文化长廊系列文章(一)五福怎样临门「过大年」不是「春节」
文化长廊系列文章(二)中华茶文化浅说《防疫养生歌》艰辛之年如何过?
文化长廊系列文章(三)新年话「福」琴棋书画漫谈「腊八」的由来

【延伸阅读】
天人感应:人间的灾厄 都不是偶然的
克己复礼 古今都通用的做人原则
人生到底图个啥?

明慧网原文: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9/11/6/211958.html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17/7/4/历代明君敬天信神的故事-344998.html

(本文主图:《孝经图》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

世局纷乱、灾异频仍、真假难辨⋯⋯
寻觅中,访问明慧之窗,让光明与智慧注入心田。

感谢您支持明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