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董奉得道 神奇医术誉满杏林

神医董奉得道 神奇医术誉满杏林

文/华翰(明慧之窗记者心笃改写)

人们用「杏林」称颂医生,用「杏林春暖」、「杏林春满」、「杏林满园」或「誉满杏林」等来赞扬医生的高明医术和高尚医德; 医家每每以「杏林中人」自居。杏林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这得从东汉时期著名医生董奉说起。

董奉与杏林

三国时期(公元二二零~二八零年),吴国有一位医生,名叫董奉,家住庐山。他少年学医,信奉道教,精通道术,医术高明,与南阳的张机、谯邵的华佗齐名,并称「建安三神医」。

董奉医德高尚,不求名利、乐善好施,常年为人治病却不收取报酬。重病人被治好后,他就叫其栽种五株杏树,轻病人被治好就栽一株。这样十几年以后,杏树就有十多万棵了,那地方变成了很大的杏林。他还让山中百禽群兽都来杏林中游戏玩耍,所以杏林中始终不生草,经常像有人耕耘除草过了一样。

后来杏子大丰收,董奉在林中修筑了一个草仓,告诉人们:「想买杏的人,不须告诉我,只要把一器皿的谷物,倾倒到草仓中,然后自己到杏林中摘一器皿的杏子,即可。」可是如果有人给的谷物少而摘走的杏子多,就会有老虎来追逐他。董奉把用杏子换来的谷物赈救贫乏的人。

有一次有一个人放的谷物少而拿杏子多,这时林中一只老虎就窜出来,吼叫著追赶他,那人急忙带著杏子往回跑,跑时在路旁倾洒了不少,到家计量杏子,和他交到仓里的谷物一样多。还有的人来偷杏,老虎就追到他家中咬死他,家里人知道他偷了杏,就给董奉送去谷物,叩头谢罪。回来之后,那个死去的人竟然就活了。

精通道术 治病无数

当时侯官县的县令是个年轻人,他曾经见过董奉,那时董奉有四十多岁了。后来县令罢官离去,五十多年后,那个县令又上任去做别的官,路过侯官县,见到原来的吏卒们都老了,而董奉的容貌却比五十多年前年轻。

那个官员问董奉:「您得到甚么道术了?我当初看见您时,您就是这样。但是我现在已经皓首白发,而您却更年轻了,这是甚么原因呢?」一般的记载董奉是生于公元二二零年,公元二八零年在庐山「羽化登仙」,但民间传说董奉在人间三百年后才离去,而且容貌一直都像三十几岁的人。

董奉去世后,在其升仙处建有太乙宫祀之;晋永嘉元年(公元三零七年)诰封其为「太乙真人」,号「碧虚上监」,建真君庙;唐天宝年(公元七四二~七五五年)初建太乙观;南唐保大十一年(公元九五三年)在原址建太一观;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公元一零零八~一零一七年)又建太乙祥符观,赐额「大中祥符观」;宋徽宗宣和二年(公元一一二零年)诰封董奉为「升元真人」,重修观宇。

庐山有董奉居住的杏林草堂「董奉馆」、杏坛庵、伏虎庵,还有后人纪念董奉而祭祀的太乙宫、真君庙、太乙观、太乙祥符观等。「杏林」的故事就一直流传下来,「杏林春暖」成了千古佳话。

一、治愈杜燮  一口棺材当回报

有一年,杜燮担任交州刺史,却中毒病死三天了。当时正在那里的董奉就前往探视,他拿出三颗药丸,放到杜燮口中用水灌;叫人捧著杜燮的脑袋并摇动之,把药丸灌进了肚子里。顷刻之间,杜燮的手脚能活动了,面色也渐渐恢复过来,才半天功夫,就能坐起来;又过了四天,能说话了。

杜燮说,他死的时候,恍惚如在梦中,看见十几个黑衣人前来捉他到车上,然后进入一个大红门,把他交付地狱中。地狱是一个狱室一个门,每个狱室只能容纳一人。黑衣人把他关到一个狱室中,接著从外面用土把狱室的门封住,不再能见到外面的光。

有一天,忽然听到外面有人说:「太乙真人派使者来召杜燮。」又听到外面有人在清除狱门的封土,接著有人把他带出来。出来后他看见一辆有红色车盖的马车,有三个人坐在车上,一个人手持节杖招呼他上车。等快到大红门时他醒过来,复活了。杜燮感谢董奉说:「是您把我救活了。我该用甚么方法报答您呢?」

于是杜燮为董奉在庭院中修了一座楼,每天三次给董奉准备食物肉乾等。董奉饮食奇异,一生喜吃枣、饮茶。董奉来饮食时,有时就像飞鸟一样腾空飞来,坐到座位上,吃完了就飞走,人们往往发觉不了。

一年多后,董奉要辞别而去,杜燮挽留不住他,便问:「您想到甚么地方去?要一只大船吗?」董奉说:「不用船,只要一口棺材就行了。」杜燮就为他准备了棺材。到第二天中午时,董奉死去,杜燮用那口棺材把他殡葬了。

七天后,有人从容昌(地名)来,说他来时,董奉曾嘱咐他:「为我好好感谢杜燮,让他珍爱自己。」杜燮听到这话,觉得董奉没死,便挖开坟墓、打开棺材看,里面只有一张帛,帛的一面画著人形,另一面用丹砂画著一道符。

董奉饮食奇异,一生喜吃枣、饮茶。董奉来饮食时,有时就像飞鸟一样腾空飞来,坐到座位上,吃完了就飞走,人们往往发觉不了。(台北故宫博物院)

二、治愈有恶疮者 长出新皮肤

董奉后来回到庐山下居住。有一个人长了恶疮,眼看快死了,人们用车载著他找到董奉请求治疗。

董奉叫这个病人坐在一间屋子中,用五层布巾盖住他,叫他不要动。那病人说:「开始时,觉得有一个东西来身上舔舐,痛不可忍。也不知是甚么东西,它对我浑身上下无处不舔,估计它的舌头有一尺来宽,喘气声像牛一样,舔舐了很长时间才离开。」

董奉这才给他除去五层布巾、用水洗浴,然后告诉他说:「不久就会痊愈,但不要当风站立。」回去十几天,这个病人身上赤红,皮肤脱尽,甚为疼痛,用水一洗,就不痛了。到了二十天,新皮肤长出,病就好了。身如凝脂,柔嫩有光泽。

三、杏茶治癔 神形合一调节

有一天,董奉正在杏林草堂前翻晒杏干、杏花,几个汉子抬一书生前来求医,董奉一边细细切脉,一边观察其神、色、态,询问其症状。他望了一下刚刚翻晒的杏干、杏花,嘱咐道:「以杏干和老茶泡成杏茶汤饮之后,以杏茶为题作诗一首,必痊愈。」

书生遵嘱服茶,很快就腹痛难忍,入后堂坐便桶,观其所排的「虫」后,胸腹顿感舒坦,便题诗:「儿患顽疾母心慌,董仙妙手赐神方,杏干云雾显奇效,疫虫尽去身自安。」

董奉将最后一句改成「此诗作罢身自安」,意在神形合一,心理调节。原来,书生因腹中积食不消,卧床不起,董奉诊断主症为食积气滞,忧郁愁闷引起。选杏干与云雾茶同泡的杏干茶具导滞、清肠、通便的功效;还需安神消疑,故再以杏花充虫惑之,吟诗聚神,使书生从躯体到精神都得以康复。「杏茶治癔」便成了传世佳话!

四、治愈县令女儿 娶其为妻

县令有个女儿为鬼魅所惑,治疗都不见效,就来求董奉给女儿治病,说:「您如果治好了我女儿的病,我就让她来侍奉您。」

董奉答应了,就召来一个数丈长的白鼍(一种爬行动物),在陆上爬行到县令女儿的门前,董奉派自己的侍者把它斩杀了,县令女儿的病也就痊愈了。董奉就娶她为妻,可妻子好多年也没生孩子,董奉经常外出,妻子不愿一个人独住,便收了一个养女。

有一天,董奉耸身腾入云中而去,没有回来,他的妻子和女儿,还保存著董奉的居室。母女二人卖杏赚钱,生活过得很好,并继续周济穷人。如有人欺侮她们,老虎仍是很忠心地保护她们,并立即出来追逐欺侮她们的人。

结语

因为董奉的事迹,「杏林」已成为医界的别称,并把医道比喻为「杏林事业」。人们在称赞有高尚医德、精湛医术的医生时,往往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等词句来形容。

古代的大医学家治病有「神迹」,是因为中医是神传文化,医道主要体现在:有形的医理(文字),是神所传的;而无形的内涵则是「神迹」(特异功能治病),但这部分的能力并非凭空而得,是要经过修炼的。

中医治病的神迹以及名医的事迹在正史中都有记载。但现代中医所继承的只是皮毛(药方与经验),甚至拋弃固有的医道,把中医精华的东西视为迷信,却把现代西方医学的研究方法尊为圭臬,所以治病就显不出奇效。

有形的医理相传是上帝传给岐伯的师父,黄帝治理中国时,岐伯再将医道传给黄帝,并留下了《黄帝内经》等医书。因此,黄帝的医道根源于上帝,黄帝后来又受《阴符经》于广成子而修炼得道,这就是中医是神传文化最好的明证。

(取材于《神仙传》、《太平寰宇记》、《庐山志》、《古八德全书》)

【延伸阅读】
药王孙思邈(上)初出茅芦 草鞋行医历经艰辛
药王孙思邈(下)治愈唐太宗长孙皇后 德及天龙猛虎

明慧网原文: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11/5/30/文史漫谈-董奉与杏林-241641.html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15/7/16/行医济世-得道飞升-311936.html

(本文主图:宋  马远《对月图》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

世局纷乱、灾异频仍、真假难辨⋯⋯
寻觅中,访问明慧之窗,让光明与智慧注入心田。

感谢您支持明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