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话「福」 真正获得福运的机缘在哪里?

新年话「福」 真正获得福运的机缘在哪里?

文/智真(明慧之窗记者金弘怡、宋芙瑛综合编辑)  

「新春迎福」、「开门见福」、「迎春祝福」,新春之际,万象更新,家家户户贴福,拜年祝福。「福」字表示福气、福分、福祉、福德、福慧、福至心灵等等。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表达美好的祝愿与希望。

中华「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开卷有益,真心祝福您,在甲辰龙年里,拥有达成所愿、获得福运的机缘和秘诀!

「福」字的内涵

「福」字,在甲骨文字形中,左边的「示」象征神坛,右边的「畐」像一双手捧著一壶酒。合起来的意思就是,人们在祭祀时用好酒作为祭品献给神明,感恩过去一年的风调雨顺,天地谐和。

福,甲骨文字形示意图。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天人合一、敬天信神的民族,相信「头顶三尺有神灵」和善恶有报的道理,所以敬天、供神对古人来说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因为相信有神灵存在,所以中国传统文化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习俗──祭祀。

据记载,中国早在周朝时就形成了完善的祭天仪式,制定《周礼》,形成两千余年承传的正式礼仪,祭天、祭地、祭祖,从上至下、从皇帝到百姓,形成了完整的敬天礼祖文化体系。

「腊祭百神」:岁末年初感恩天地

新春祈福,本来的意义是在旧的一年将过去,新的一年将到来之时,供奉诸神和先祖,感恩神灵一年来的庇佑。每年的农历十二月被称为「腊月」,在《说文解字》中,腊的本义,指「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就是说古代在农历十二月里合祭众神叫做腊。

整个腊月都被一种浓浓的「神圣」气息包围著,人们谨言慎行,充满了敬畏,连扫尘、煮祭品都有一种庄严的仪式感。一进入腊月,人们不能说不吉利的话,要恭恭敬敬。

在传统文化中,祭祀具有「化民成俗」的教化功能,认为祭祀是「教之本」、「教之至也」。《战国策・赵策》云:「教民成礼」。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不断丰富著敬神尊神的内容,如贴春联、窗花、年画、点爆竹、拜年等等。「腊月」里从供天地,到送灶神、换门神画、请财神、供祖先、拜神等等,人们从小到大,每年都要经过一次这样的隆重而充满仪式感的洗礼,在耳濡目染中接受著神传文化的薰陶。

对天地神灵的崇拜能让人自我约束、惩恶行善、民心归正;敬畏天道及珍惜万物,可得天地厚赐、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对天地神灵的崇拜能让人自我约束、惩恶行善、民心归正;敬畏天道及珍惜万物,可得天地厚赐、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清陈枚《耕织图・册・祭神》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

礼莫大于敬

祭祀是中国神传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周礼》中记载:「邦都之赋,以待祭祀」。《左传》中也说:「祀,国之大事也。」就是说,国家所征的税赋,主要用于祭祀,天下大事,莫过于祀。那么,在传统文化中,如何做到祭祀的挚诚与恭敬呢?历史留下了许多感恩天地而无所求的事例。

古人讲「礼莫大于敬」,汉文帝每次举行国家社稷的祭祀大礼时,他都昭令司礼官「敬而不祈」,也就是以盛大祭祀礼敬神明,呈现对神明的虔诚敬意,但是不祈求神的赐福或保佑等等。汉文帝敬天地、顺自然,开启了「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

唐文宗开成年中,久旱无雨,就命各郡的郡官都来宫中紫宸殿祭祀祈祷。文宗整个脸上满布忧虑,宰臣都看得到。有宰臣禀告文宗,天文星官上奏的内容,说:「这久旱是天时天象的反映,请圣上不要过度劳心。」

文宗皇上严正地说:「朕为天下君主,无德保护人民,导致这场灾旱。现在又受到上天的谴责,如果三日内不下雨,朕应当退位,另改选贤明君主来领导天下。」宰臣们听了都哭泣流涕,各自请罪乞免相位。就在那天夜里,降下了及时雨遍润旱地。

汉文帝、唐文宗,他们都能礼敬神明,虔诚内省,而不妄求上天的赐福,然而福分却自然降临。

「福」具体指甚么呢?

「福」字的意义

《说文解字・示部》:「福,佑也」,意思是神灵保佑,逢凶化吉为福;《左传庄公十年》上说:「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这里的福也是护佑的意思。

《诗经》的雅颂中有「报以介福,万寿无疆」、「君子万年,福禄宜之」;《礼记.祭统》中说:「福,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无所不顺者之谓备」。

「福」具体指甚么呢?古人归结为五个方面,谓之「五福」。《尚书・洪范篇》:「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前三福「寿、富、康宁」和现代所说的长寿、富贵及安康大致相同,第四福「攸好德」意指心性仁善;第五福「考终命」为善终。

「天下第一福」

中国书法历来就有写「福」的传统,「福」字成为人们书法作品的重要内容。历史上文人墨客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福」的墨迹。楷、行、草、隶、篆诸体应有尽有,规格多样,内涵丰富。特别是在书法界早已流传著的「百福图」、「千禧图」更是享誉中华,影响世界的佳作。

唐代李阳冰篆书《百福图》拓片。(公有领域)

相传清康熙皇帝写的福字,被誉为「天下第一福」, 康熙一生爱好书法,虽然他的书法极佳,却很少题字,也就有了「康熙一字值千金」的说法。

康熙亲笔所书的这个「福」字笔法浑圆遒劲,并以「康熙御笔之宝」印玺加顶,被称为是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正宗福气。由于这个「福」字中的「田」部尚未封口,因此人们认为是洪福无边、无边之福,民间称之为「五福之本、万福之源」。

康熙帝御笔「福」,正上方有印玺「康熙御笔之宝」。(公有领域)

如何得到真福?

每一个人都盼望得到福气和福分,趋吉避祸。但到底怎样才能得到真福呢?怎样的人才算是有福呢?

古语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意思是说天道不分亲疏,对所有的人都是一视同仁的,但行善是符合天道的,所以天道总是与善良的人同在,让善良的人做起事情来犹如神助。

也就是说,人们应多行善事,正如佛家所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只有不断地做符合天道的事情,感动上苍,才能得到神助。

因此,幸福与真诚、善良、无私为伍,福总是出现在有德行的人身边,福与虚伪、奸诈、阴险、狠毒水火不容。

只有不断地做符合天道的事情,感动上苍,才能得到神助。(明慧网)

幸福与道德的关系

福与德紧密相关。德福,即道德与幸福,乃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的一对重要范畴。所谓攸好德,是指生性喜好道德。德是行为主体获得幸福、避免不幸的重要途径之一。

德福关系的理解,主要包括两方面。首先,人是否幸福由外在于人的天道或神决定。有意志的天道或神秉执公正,赏善罚恶。因此人们敬畏天命,懂得感恩、知恩、报恩,修明德行,增长福德。

如《诗经》中强调修德配命,达到「配命」的价值目标,即与天的意志、命令相配,结果自然是获得「多福」。

其次,尽管天道或神主宰著人的祸福,可以感知人德行的善恶,但是人人都可以通过修养德行来改变命运。美好的德行将保有上天赐予的幸福,无德的行为则导致福的丧失与灾难降身,人所遭遇的一切祸福皆非偶然。

中国古语中有:「祸福无门,唯人所召」、「祸由恶作,福由德生」。可见祸福之根源在于人之心。孔子说:「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孔子的幸福观在于内在德性的完善,惟有实践道义的正人君子,方能品尝幸福的无尽滋味。

唐代医药家孙思邈在《福寿论》中说:「福者,造善之积也;祸者,造不善之积也。」指福是从善那里修来的,行善积德,助人为乐,不仅可以使自己增长福份,还会福及子孙后代;如果一个人无品无德,为非作歹,邪恶欲念,「祸」也会随之而来,而无真正的幸福可言。

所以,无德即无福。传统文化提出德行为福的前提,倡导人要修德向善,道德修养的不断提高,会促进幸福的获得,会有福德和福报。

回归传统 人心归正

历史是留给后人的智慧。古时上至天子、下至百姓,无不以「天」为尊,以其为观察行事的基点。于是,才有了「天人合一」的完整理论出现,有了敬天礼神的一系列仪式。

传统节日是被赋予了特殊的社会文化意义并穿插于日常生活之间的,是由一系列信仰和习俗形成的,都与祭祀、神话或佛、道信仰有关。如果一个事物,失去了传统的内涵,仅仅保留表面的形式,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福」文化,有著深厚的文化渊源,但是现在却在中共数十年的无神论思想灌输中,失去了传统文化中神圣、庄严的一面,「一切向钱看」,「利益至上」,人与人之间变的冷漠。「福」的内涵也被变异,取而代之的是把「福」字的偏旁用龙头杖(表示长寿)、金葫芦(表示财运)替代,人们贴福就是为了求财、求运。

然而,福的本来含义是对于天道的恭敬与感恩,是让人在祭祀文化中,知敬畏、明善恶。福从何来?古人讲,福祸无门,惟人自招。只有回归传统文化,真正了解神传文化的来龙去脉,才能知晓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其中真义,进而人心归正,选择正义和善良,珍惜善缘和福音,从而拥有美好的未来。

明真相,选择正义和善良,就能平安度过疫劫、拥有美好的未来!可贵的中国人:一定要珍惜这善缘和福音啊。(明慧网)

【关联文章】
龙年吉祥

【延伸阅读】
自古吉祸人自招 怠惰好逸竟然变成猫
命由天定 事在人为
天堂地狱自己选 善恶一念定祸福
一个乡村女子的福气

明慧网原文: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10/2/18/新年话「福」-218413.html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24/2/2/敬天感恩-说说「福」的由来-471785.html

(本文主图来源:明慧网)

世局纷乱、灾异频仍、真假难辨⋯⋯
寻觅中,访问明慧之窗,让光明与智慧注入心田。

感谢您支持明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