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二龙抬头  敬龙祈雨驱邪纳祥

二月初二龙抬头  敬龙祈雨驱邪纳祥

【明慧之窗记者心笃综合编辑】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龙在华人心目中有崇高的地位。古时,人们都相信龙是执掌雨水、管理江河的神祇,常恭敬地称其为「龙王」。龙王一丝不苟地执行著天帝的圣谕,要向天帝定期汇报行雨工作。

龙王凝聚著「仁爱」与「威严」两种特征,祂为人布雨,滋养万物,给人间带来莫大恩惠;但当祂看到人们反天、反地、不行善事无恶不作时,也会毫不留情地予以严惩,呈现出威严的一面,像大旱、大涝、大洪水,那就是龙王在行天道。

这天之后才算过完年

黄历二月初二是龙要升天的日子,因而这天被订为「龙抬头」,时间落在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惊蛰之间,今年(二零二四年)的龙抬头是西历三月十一日。

二月初二龙抬头,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象征著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也有俗语称「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所以民间也将这天称为春龙节。

身为主管云雨的神祇,龙王抬头之日,意谓著在此之后雨水会渐多,春耕由此开始。雨水的多少和农业收成的好坏关系重大,人们心怀对龙的敬畏,有些地方会举行活动,敬龙祈雨,祈求神明保佑。

自古以来人们亦将龙抬头日作为一个祈求风调雨顺、驱邪攘灾、纳祥转运的日子,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神龙赐福人间,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按过去的民俗,过了二月初二,整个「过年」才算结束。

关于「龙抬头」的趣闻

清末《燕京岁时记》记载:「二月二日,今人呼为龙抬头。是日食饼者谓之龙鳞饼,食面者谓之龙须面。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也。」这天不仅吃饼吃面条,妇女还不能操做针线活,怕伤害了龙的眼睛。

有些地方的民间饮食还多以龙为名,以取吉利。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面条叫吃「龙须」,吃馄饨叫补「龙牙」;蒸饼也在面上做出龙鳞状来,称为吃「龙鳞」,吃猪头肉叫吃「龙头」。

还有爆玉米花、吃蝎豆、击梁驱虫等,但不论哪种方式,均围绕美好的龙的信仰而展开,是人们寄托幸福和希望的活动。

还有将这个节日引申为导引风水的好日子,清《宛署杂民》记载:「都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蜿蜓布入宅厨,施绕水缸,呼为引龙回。」祈求风调雨顺。

龙是祥瑞的象征。(《霖雨图》,台北故宫博物院)

民间也流传著二月二「剪龙头」的习俗,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鸿运当头、福星高照,所以这一天理发店的生意都比往日火红。

黄河流域有围粮仓的习俗。每年这天清晨,村民铲一些草木灰移步易景,随着步伐的移动,草木灰就在地上画出一个个圆来,这些圆寓为围仓。围好仓后,把家中所有的粮食都找出来,虔诚地放在仓的中间,还有意撒在仓的外围,据说是象征着当年的大丰收。

黄历二月初二也是土地公生日,台湾民间信仰习俗中称为「头牙」。为给土地公暖寿,家家会凑钱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祈求好运。

唐玄宗设坛画龙祈雨

唐开元年间天下大旱,唐玄宗就要人设坛祈雨,并在龙池旁边新造一座大​​殿,命人在这座大殿的四面墙壁上各画一条龙。不到一天的工夫,风雨暴作,雨势过猛, 泛滥成灾。

焦急之中,唐玄宗又听从高人指点,在寺院中建造了五、六只泥龙,让人一边向泥龙身上泼水,一边大念咒语。不一会儿,果然雨过天晴。

结语

在有著悠久历史的神传文化中,衍生出众多民俗文化。在天气渐渐转暖、雨水开始增多的时节,二月二龙抬头的众多传说和习俗,体现了华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效法天地,敬天敬神才会敬事敬人。

天地、神佛、道法,神迹始终贯穿人类历史。

在有著悠久历史的神传文化中,衍生出众多民俗文化。在天气渐渐转暖、雨水开始增多的时节,二月二龙抬头的众多传说和习俗,体现了华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效法天地,敬天敬神才会敬事敬人。(明慧网)

【延伸阅读】
清明节-华人的感恩节日
观天之道 执天之行 — 感悟「天人合一」

【延伸阅读专辑】
神韵演出
寻找生命意义的故事
荒谬的进化论
破除无神论

明慧网原文: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12/1/28/龙年话神兽-252456.html

(本文主图来源:Pexels)

世局纷乱、灾异频仍、真假难辨⋯⋯
寻觅中,访问明慧之窗,让光明与智慧注入心田。

感谢您支持明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