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过留声 龙过留痕 (1) 历史中见过龙的人

风过留声 龙过留痕 (1) 历史中见过龙的人

文/闻思睿、张宇澄(明慧之窗记者颜朴芳编辑)

从古到今,龙在华夏文化中占据著重要位置,中国大地被称为「龙的土地」。到了今天,仍然到处都可以看到龙的形象,如:龙的雕刻、龙的绘画、龙的器皿,龙的装饰,龙的旗帜……端午节划龙舟,元宵节玩龙灯。在海外各国的唐人街,舞龙也是经久不衰的传统节目。

古人说「风过留声」。那么龙是否真的存在?是否来过人间?如果是,是否也留下过痕迹?

大千世界,奥秘无穷。让我们放松身心,一起来欣赏一些有关的资料。

陈容的《九龙图》

《九龙图》局部,南宋陈容,作于淳佑四年(公元一二四四年)。(公有领域)

南宋画家陈容的《九龙图》为纸本墨笔浅设色长卷,高46.3厘米,长1,096.4厘米。画中九条形态各异的龙在山岩、云雾、波涛间半隐半现,面部神态、身形体态、腾挪动态刻画得十分生动,呼之欲出;和九龙形影相随的云雾也极为生动逼真。

此长卷上用有「乾隆御览之宝」、「御书房鉴藏宝」、「三希堂精鉴玺」、「嘉庆御览之宝」、「太上皇帝之宝」等五十几枚象征鉴赏者、收藏者身分的印鉴。

此画经耿昭忠、清乾隆、嘉庆内府、恭亲王府收藏,约晚清和民国初年流往海外,藏于波士顿美术馆,被认为是现存最伟大的龙图,也是陈容存世的稀有精品。

古代没有照相术。中西方画家都具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无论人与物,还是天堂、天使、神佛、奇观,都能用高超的记忆和写实的技法,把所见形神描绘出来,并能把自己敏锐观察力所捕捉到的精神内涵,生动地溶于对形的描画中。

因此,中国古代和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作品,其格局和内涵绝非现代照相术和现代写实画家所能相提并论。

那么,陈荣是否见过真龙呢?如果见过,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形下所见?如果没有,又是如何画出这九龙的呢?

正史中对于龙的记载

《二十四史》被称为中国「正史」,对于天象、天文记录自《史记》以来,有著悠久的历史。有国际天文学家曾经公开称,如果要系统查找一千年前的天文资料,只有在中国正史中才有完整的纪录。

在《二十四史》中对于龙的记载频频出现,如:《汉书》中「惠帝二年正月癸酉旦,有两龙见于兰陵廷东里温陵井中,至乙亥夜去。」

《晋书》中记载,东晋永和元年四月前燕太祖慕容皝(音晃,huàng)祭龙事件:「时有黑龙、白龙各一,见于龙山,皝亲率群僚观之,去龙二百余步,祭以太宰。二龙交首嬉翔,解角而去。皝大悦,还宫,赦其境内,号新宫曰和龙,立龙翔佛寺于山上」。

大意是,在龙山出现了黑龙与白龙各一只,当时的前燕国皇帝慕容皝听到了这个消息,遂率领众臣前往龙山,站在距离龙约二百余步的近距离观看,要太宰准备食物祭祀。两只龙在天空中游戏飞翔了一阵子之后才飞去。慕容皝观赏之后心情非常愉快,回宫后随即颁令国内大赦,将新建的宫殿命名为和龙宫,并在龙山上建了一间龙翔佛寺。

龙的出现一般被视为大吉祥瑞之兆,慕容皝观看二龙飞翔嬉游后,认为这是天示祥瑞之兆,随即「大赦」,古代君王是不能贸然宣布「大赦」的,因此这个记载具有相当的可信度。

对于「黑龙」出现的纪录为十次(传言、星象未计),如:《周书》中「武帝建德六年,亳州的大周村里有龙相斗,白龙获胜,黑龙死去。赵州黑龙出现。」

对于「白龙」出现的纪录为十七次,如:《晋书》中「晋武帝泰始三年春正月癸丑,两条白龙出现于弘农渑池。」

《陈书》中「初六,广州刺史欧阳頠(音委,wěi)上表白龙出现在广州珠江南岸,长数十丈,大可能有八九围,经州城西道去了天井岗。」

《旧五代史》中「跟随(后晋)高祖幸临邺都的这一年,遇上乾旱,高祖派人到白龙潭祈请上天降雨,有一条白龙在潭水的中心显现,这天夜里下了一尺多深的及时雨,人们都感到惊异,到这时,少帝果然登上了皇位。」

对于「黄龙」出现的纪录为三十次,如:《汉书》中「(汉宣帝)甘露元年夏四月,黄龙出现于新丰。」「(汉成帝)鸿嘉元年冬,黄龙在真定出现。」

《后汉书》中「(东汉孝安帝)二十一日,济南报告历城出现黄龙。」

在各地的府志、县志中,有关龙的记载也有若干,如:《永平府志》记载,(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夏天,有龙降落在滦河下游的乐亭县境内,蝇蚋遍体。当地群众为它搭棚以遮蔽阳光,并不断用水泼洒它的身体。三天后,在一场大雷雨中,龙离开了原地。

宋 李公麟《百佛来朝・卷》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

柳宗元《谪龙说》 记录白龙事件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在中国古代文学史、哲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他一生好佛,崇尚「服勤圣人之教,尊礼浮图之事」,曾说过:「吾自幼好佛,求其道,积三十年。」他写过许多著名的文章,其中有一篇《谪龙说》,如实记录了一则真实的神奇事件。全文翻译如下:

陕西扶风有位马姓青年,他曾对我(柳宗元)说了这样一件事:他十五、六岁时还住在山西泽州,一天,和一群孩子在郊外亭子里玩耍。忽然有光芒闪现,只见一个奇异女子从天上坠落到地上,她身披内里是白色的黑红色皮衣,头上戴著步摇冠。

正在附近游玩的富贵人家公子也发现了她,看到她容颜光润、美貌非凡的样子,就上前试探著与她说话,言语间不太庄重。

那女子生气地说:不可如此!我居住于钧天帝宫,经常上下于星辰之间。就连昆仑、蓬莱,我都持轻视态度而不屑于前往。天帝认为我的心太过狂妄自大,一怒而将我贬谪到人间受罚。七天之后,我还是可以返回天上的。现在我虽困辱于凡尘中,却绝非你的伴侣,否则我回去后定会给你带来灾祸。

公子哥儿一行人听了都吓得立刻退开,马姓青年则远远跟著她,只见那女子进入了一座佛寺的讲堂中。

到了第七天,马姓青年又好奇地去看,发现那女子又出现了。她从佛堂里取出一杯水,然后向水杯里嘘了一口气,杯里的水立刻化成五色缤纷的云气升腾著。她又把那件白里子黑红色的皮衣反穿起来,化成了一条「白龙」,腾云驾雾,在佛寺上空回旋飞翔,越飞越高,登天而去,不知飞往何方。

此事真是令人大为惊异。可见,即使是那些被贬谪到尘世的神仙,也不是地上的凡人可以冒犯的。那位马姓青年不是说谎的妄人,所以我柳宗元就把这个故事记了下来。

现在人们出于无神论的思想,在研究柳宗元作品时,把《谪龙说》强行解释成作者编造的预言。其实柳宗元早已经在文中明确指出「孺子不妄人,故记其说」,即正因为这位青年秉性诚实,不是好说谎的妄人,所以他才将此事记录下来。

康熙帝遇真龙 写下《见龙行》

清圣祖康熙,名玄烨,爱新觉罗氏。他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在位六十一年,开创出康乾盛世。康熙四十四年三月,康熙帝第五次南巡时,曾在江苏镇江的金山寺小住。

四月三十日那天没有风雷,只下过一阵微微细雨。康熙帝信步走到屋外,望江远眺,忽然看见西南方出现一条巨龙,长约数十丈,横亘盘旋在天空,又迅速隐入云端。康熙帝见到这般奇景,遂提笔写下《见龙行》。

《见龙行》

玄烨

在田在天连二五,纯阳变化参吞吐。
非如起蛟坏田庐,又非密雾伤园圃。
云端前后发祥光,逶迤上下行有矩。
而乘六龙以御天,不违施德普时雨。
有亢有悔有亏盈,首出庶物用精明。
大哉龙德从其类,发挥纯粹须经营。
长江一派何泱漭,素波万里尽澄泓。
像震凌云敦元气,日新顾諟玩无声。

开篇「在田在天连二五,纯阳变化参吞吐」这两句,大意是龙无论出现在田野还是在空中都连著阴阳五行,阴阳五行产生的真龙仙体变化多端、隐现聚散自如。「在田」一词出于《周易》乾卦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意为龙出现在田野之上,有利于见到大人物。

康熙帝第五次南巡时,曾在江苏镇看见巨龙盘旋天空,遂写下《见龙行》。(清,王翬《康熙南巡图(卷三)》 公有领域)

(自己亲见的龙)不像蛟那样行动起来毁坏良田和房舍,也不会带浓雾而伤害种植蔬菜果木的田地。驾云行驶,云端前后都发出祥瑞之光;迤逦而行,上下舞动有著规矩。长江之水洪大深广,龙行时万顷碧水漾起丝织般的波纹。

结尾句中的「像震」一词喻雷霆般迅猛的龙行。按《易经》中《象传》举例,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震卦表示向上的趋势,卦德为奋进、意气风发。康熙帝记述:龙行云端,充满厚道元气,我静静观赏他瞬息万变的动态。

结语

从以上记述看,龙曾经真实存在,诸多典籍中均有记载。《易经》多次提到龙,比如乾卦说「潜龙勿用」,又有「见龙在田、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等;大禹治水跨越山岭时,有神龙为驭。这恐怕是当代人很难想像的,但在上古人神同在的社会,很可能就是如此。

(待续)

【关联文章专辑】
风过留声 龙过留痕

【延伸阅读】
巨石建筑:人类史前文明的见证
病毒──进化论的黑洞
月亮的传说——地球的守护神

【延伸阅读专辑】
人类文明与生命奥秘
古代诗人修炼故事
破除无神论
荒谬的进化论

明慧网原文: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23/8/5/风过留声-龙过留痕(1)-463848.html

(本文主图来源:宋 李公麟《为霖图》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

世局纷乱、灾异频仍、真假难辨⋯⋯
寻觅中,访问明慧之窗,让光明与智慧注入心田。

感谢您支持明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