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嘉言】德智兼备:博学而笃志 仁在其中

【正史嘉言】德智兼备:博学而笃志 仁在其中

【明慧之窗记者颜朴芳综合编辑】历史是一面镜子,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二十四史》中收录了许多集古人智慧的名句警言、道德理念,非常值得借鉴学习,让我们能防患于未然。

一起来看以下三则摘录。

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译文】道德越高尚,为人处事好,就越安全;权势越大,更容易滥用权力,刚愎自用,就越危险。

据《史记・日者列传》记载,司马季主是西汉占卜师,在长安东市以看相、算命为生。有一次,中大夫宋忠和博士贾谊一同去拜谒司马季主,想听听他对一些人事上的看法。

司马季主侃侃而谈天地、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并阐述与仁义之间的关系,陈述吉凶的行兆,洋洋洒洒,无不条理顺畅。宋忠、贾谊在一旁正襟危坐地听著。

司马季主说,君子的行为,是以率直的言辞来做正直的劝谏,称誉别人并不希望别人回报;善意坦诚地指出别人的过失,一切以国家和民众的利益为重。所以真正的贤人,给他一个官位但非他所长,他是不当的;给他俸禄如果不能和他的劳力相称,那是不拿的;得官的不喜,去官的不忧,关键的是在于无愧于心。

他又说,那些以权势相攀引的小人,只知道利用官位作为威势,利用法令作为工具,排斥正人君子,辗转剥削百姓,追求私利而不择手段,最令人深恶痛绝。盗贼发生而不能设法禁止,蛮夷不服不能感化摄收,奸邪兴起不能遏阻,妨碍真正圣者的进路,各种灾难的众多往往是因为道德的堕落而造成的。

宋忠和贾谊听了司马季主的这番话,为之折服地说:「为人处事就是要学习、效法天道,做堂堂正正的君子,不要去做趋炎附势的小人。」

三天后,两人在宫殿门外相遇,互相感叹道:「占卜即使有不灵验的时候,也不会被夺去饭碗;而咱们身居显赫地位,替皇帝出谋划策如果不周密,就会失掉立身之地,甚至有性命之忧,丢掉性命的日子就为期不远了。」但二人虽然意识到人生哲理,却始终摆脱不了名利诱惑,依然在朝中任职显赫官位。

过了些年,宋忠出使匈奴,没能够到达目的地就返回,因此受到了惩处;贾谊担任梁怀王的太傅,而怀王在骑马时不幸坠落而死,他引咎含悲,于第二年忧郁而终。

正如《史记》中记载:「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而忧智之不博。

【译文】不要担心职位不够高,而应该想想自己的道德是不是完善;不要以俸禄不够多而感到耻辱,而应该想想自己的学识够不够渊博。认为不要在官位俸禄上患得患失,而应去追求道德和学识的进步。

据《后汉书・张衡列传》记载,东汉年间的天文学家张衡,他不仅在天文领域、科学发明很有成就,在绘画、数学、史学、文学等方面也都有很高的造诣。

张衡虽是一位博学多才的读书人,表现也相当杰出,但并未让他平步青云、得到高官厚禄,反而多年未能升迁。他曾两度任朝廷太史令,掌管历史编纂和天文历法,因不趋附达官显贵,官职总是多年得不到提升。

有人问他:你能使机轮转动,木鸟自飞,为何自己却垂翅故栖(留在旧职),不能高飞呢?以此劝张衡放下身段,谄谀权贵获取高官厚禄。

面对这样的问题,张衡写了一些文章予以回答,表达自己不慕荣利的本性。

他在《应闲》中写道:「捷径邪至,我不忍以投步(举步,即这么做);干进(求进仕)苟容(苟且迎合),我不忍以歙肩(音西间,xī jiān,谄媚)。」意即有人把学问作为沽名钓誉之具、登官晋升之梯,他却对此不齿;在他心中,对道德和学识的崇尚,远超过对名和利的追逐。

又说:「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意即人的一生在于勤奋,倘若不努力探索,哪会有收获。强调了勤奋的重要性,只有不断付出努力,才能收获成功和成长。此名言成为激励后世矢志奋斗的座右铭。

在《思玄赋》中写道:「愿竭力以守义兮,虽贫穷而不改。」表达出他的价值观。

太史令官职不高,但张衡并不在意,始终谨守本分,将毕生所学投注于专业领域,发挥一己之长才,学以致用、造福人群,受到世人的尊崇。

于是《后汉书》中记载:「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而忧智之不博。」

张衡不趋附达官显贵、不慕荣利。博学多才,对中华文化有巨大贡献,受到世人的尊崇。(明慧之窗)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广博地学习而且坚守自己志向,有疑问要切实地问清楚而且从当前的问题去思索推究,仁德就在其中了。

此句最早是出自《论语・子张》中子夏说的话。子夏认为做学问不能急于求成,首先,要能不局限自己学习的领域,通过广泛的学习,找出正确学习的方法,锻炼出做学问坚定的意志。过程中,还要虚心求教厘清遇到的问题,才能将学问做得扎实;不但如此,「思考」也是做学问的关键。

子夏认为,在这博学、笃志、切问、近思的过程中,要能够做得确实,这其中就包含著个人的道德修养了。越能做到,越能会发现「仁道」就存在于正确的学习过程中。

孔子也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要弟子们思考为何而学?并且思考所学的内容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及延续发展的可能。

此句在《后汉书・章帝纪》也有记载。自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汉朝君主的统治思想支柱。但是由于当时各家儒学学派传承不同,对于儒家经典的版本、内容多有争议。

东汉章帝为解决学术的纷乱,于是在建初四年,召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和诸生,在白虎观(当时朝廷修缮儒学之所)召开讨论儒家经典的学术会议,史称「白虎关会议」,堪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高规格的学术会议。

会议中对东汉以前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经学进行了辩论,由五官中郎将魏应代表皇帝发问,其后各家儒生加以讨论,形成共识后由侍中淳于恭加以回答,此后章帝再亲自决定对此答案是否满意。

会议连续举行了一个多月,会后,由当时的兰台令史、也就是东汉的王朝史官班固整理,形成了《白虎通德论》一书,也叫《白虎通义》。

而在召开这次会议的诏书中,汉章帝提到了《论语》中的两句话——子曰:「学之不讲,是吾忧也。」

又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广博地学习而且坚守自己志向,有疑问要切实地问清楚而且从当前的问题去思索推究,仁德就在其中了。(台北故宫博物院)。

【关联文章】
《二十四史》劝善名句

【延伸阅读专辑】
人类文明与生命奥秘
古代诗人修炼故事
道德传家
珍惜人生
独酌花间酒 沉醉李白诗境中
以史为鉴

明慧网原文: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16/7/11/《二十四史》中的劝善名句数则-3--331052.html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16/7/12/《二十四史》中的劝善名句数则-4--331053.html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16/7/14/《二十四史》中的劝善名句数则-6--331055.html
【神传文化】敬天知命 循道而行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9/6/12/202624.html

(本文主图说明:《十八学士图之书》局部,宋人绘,公有领域)

世局纷乱、灾异频仍、真假难辨⋯⋯
寻觅中,访问明慧之窗,让光明与智慧注入心田。

感谢您支持明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