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弘道 富而无骄 (2) 以仁为本 子贡纵横政商

尊师弘道 富而无骄 (2) 以仁为本 子贡纵横政商

文/书僮 、明宇(明慧之窗记者颜朴芳整理)

(接前文

春秋时期,人们把追求天地间的大道当作是生活中的主旋律,庶人、士大夫都把穷究天地间的法则作为超越生死的基本课题。谁要论道,会受到他人敬仰;谁偏离了道,就是在偏离人生正轨。这样的普世价值一直照管了中华民族两千年。

唐朝吴筠赋诗《咏原宪子》写道:

无财方是贫,有道固非病。
木赐钦高风,退惭车马盛。

诗中提到原宪和子贡(端木赐),都是孔子的弟子。原宪以清静守节、安贫乐道而受人尊敬。他的房子是草搭成的,门是蓬草编成的,门的转轴是桑树条,屋内上漏下湿,原宪端坐其中丝毫不觉清苦,以修习礼乐教化的儒道为乐。

有一天,子贡去找原宪,他乘坐著大马车,穿著华丽衣服。因为小巷容不下大车,他只好下车步行前去敲原宪家的门,只见原宪衣著褴褛、拄著手杖开门迎接他。子贡一看哑然失笑:「久违了老同学,你这是生病了吗?」

原宪一脸正色地回答他:「我听说没有钱财叫做贫,学了道却不能身体力行才叫做病,我现在是贫并不是病。」子贡富甲天下,却很有修养。听了这番话,他很礼貌地退后几步,脸上露出羞愧汗颜的表情,以示对原宪的礼待与尊重。

要是在当今,原宪的回答一定会被人笑话。可见古代和现代的道德落差真的很大啊。

与原宪交谈后,子贡开始反思自己。而孔子和子贡的两次谈话,更是让子贡恍然大悟。下面我们就讲一讲这两个故事。

图绘子贡见原宪,以昭示君子以德乐道之理。(《瓮牖图》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

子贡观欹 孔子论「持盈戒满」

孔子有一次领著子贡去鲁国的一个宗庙中参拜,孔子叫子贡往一个叫宥卮(音又支,yòu zhī,也称侑〈yòu〉卮)的器皿中倒水。

宥卮就是欹(音七,qí)器,是古代鲁国发明的灌溉用汲水器,空著的时候是略微倾斜的,水装进一定量后会竖立起来,完全装满后会倾倒,使水随之倒出。相传齐桓公会在座位右侧放置欹器,用以自戒。故古圣贤常引以为劝戒之器。

孔子让子贡继续往里灌水,水灌到一半的时候,它还端端正正立在桌上;等到水灌满了,它就倾倒了。子贡觉得很奇怪,问孔子是甚么缘故?孔子语重心长地说:

「天下万事万物,盛极则衰,泰极否至,如日中天后就要进入黄昏,月盈之后便是阴亏。所以,聪明睿智的人要学著愚笨一点,雄才大略的人要能够拙朴一些,刚毅勇猛的人要知道敬畏一些,富足尊贵的人要明白简朴平淡一些,功德遍天下的人要懂得谦让一些。以上这五点,是先王之所以永保天下、不致丧亡的诀窍!如果违背了这五点,就会丧失天下,甚至丢掉性命。以前那些失败的君主,哪一个不是这样的呢?」

子贡听了孔子一席话如醍醐灌顶,领会了尊师的良苦用心。

心中有仁 贫而乐、富好礼

孔子又对子贡说一件自己年轻时向老子请教甚么是「礼」的事。当时孔子去河南洛阳向老子问道,现今在洛阳还存有一块刻有「孔子问礼于老子」的石碑。

老子当时回答说,人只有在顺境中学会自我抑制,才能最终长久啊。一个人在贫穷时,咬咬牙吃得了苦即可;而富而当仁、富而不奢,则需看淡欲望和权力的诱惑,才能保持平常心,谦逊、自制。

孔子年轻时向老子请教甚么是「礼」。(《孔子见老子图》 公有领域)

聪慧好学的子贡听了孔子的话之后,回去就开始悟道。过了一段时间,他带著心得跑去问师父:「如果做到了『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您觉得怎样?」子贡觉得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做到这两点,所以他说出来与老师探讨。

孔子对此表示了肯定:「好是好,但做到『安贫乐道』、『富而好礼』才是更上层楼。」也就是并未止于此,而是提出了一个更高的目标——贫而乐道,富而好礼。处在贫穷的环境中,一样开心地致力于追求真理;富有而又谦虚好礼。无论贫或富都能做到各安其位,从而实现个人安心和社会安定。

子贡对老师的话欣然会意,赶紧说:「这不就像《诗经》里说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吗?」子贡领会了人生感悟、修道体悟就是要像雕琢精美玉器一样,不断打磨锻造、精益求精啊。

这时候孔子知道子贡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就大发感慨:「可以与赐谈诗了,他能够举一反三,告往知来啊!」孔子的因材施教由此可见。

据说,子贡讨厌的人有三种:其一,抄袭别人却自以为聪明;其二,不谦逊却以为有勇气;其三,攻击他人却自以为很正直。子贡可能的缺点是同理心不足,因此在《论语》中,孔子三次提醒他要「恕」。

子贡论政 以德礼治国

孔子毕生追求的就是克己复礼、天下归仁。有其师必有其弟子,子贡对儒家道德的尊崇和完美人格的追求,成就了他的高贵精神内质。

围绕著「礼」的政治主张,子贡提出了很多论断,当中有不少成为古往今来的人与人之间、甚至国与国之间交往的价值标准。譬如:「知者知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还说:「夫礼,死生存亡之体也」,将「礼」和治乱盛衰、生死存亡紧密相连在一起。

孔子过世后,鲁哀公前去吊唁,被子贡驳斥:「我老师在世时,你不加以重用,如今仙去,你来干啥?你这不是虚情假意吗?这合乎礼制吗?」这说明子贡奉礼不奉君,是一位诤臣。所以《史记》记载子贡:「喜扬人之美,不能匿人之过。」

子贡还反对当政者严苛重典对待民众,他非常推崇子产在郑国实施的仁政。子产在郑国的善政深得人心,子产病逝时,「士大夫哭之于朝,商贾哭之于市,农夫哭之于野。」子贡认为,当政者如果不对百姓进行礼制的教化,而一味地用刑法去惩治民众,是残暴的行为,就是贼寇,所谓「不教而诛谓之贼」。

《论语・颜渊》记载一段子贡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的话题,师生间的一问一答,精彩而深刻。

子贡问治理国家。孔子说:「善施政者要粮食充足,军备充足,人民信任。」子贡问:「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那么这三项应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如果不得不再去掉一项,这两项应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粮食储备。自古人终究难逃一死,但如果失去人民的信任,那就没有立国之本了。」

在孔子看来,「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论是强大的军队或是丰饶的经济,都比不上人民的「信」。一个国家的当政者失去诚信,人民就不再信任他,失民心者失天下,其政权也已经名存实亡,离垮台不远了。

结语

富而好仁、富而好礼、富而好德、富而好学。

子贡奉行儒学仁爱,不只独善其身,还兼济天下。他政商通达,以和为贵、广交朋友,将仁义与贤智,事功与济世,巧辞与止战融为一体;易货于曹鲁之间、回旋于列国之际、惠施于天下,成就了仁爱、诚信、善谋的中华儒商。

子贡做学问、从政、经商都很成功,是孔子的弟子中学以致用的典范,证明了儒家「仁」的思想精髓对做人、治国、经商等方方面面,都有实际的指导作用。

唐开元二十七年,子贡被追封为「黎侯」;宋大中符二年,子贡被加封为「黎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端木子」。

(全文结束)

【关联文章
尊师弘道 富而无骄
德行典范

【延伸阅读】
【正史嘉言】德智兼备:博学而笃志 仁在其中
如何为人处事?孔子以德教化 后世誉为万世师表
善人自有天助:神笔与八仙桥
【以史为鉴】打铁时允诺的五百贯钱

【延伸阅读・专辑】
儿童教育
青年学子修炼故事
珍惜人生
道德传家
古代诗人修炼故事

明慧网原文: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23/9/5/尊师弘道-富而无骄-2--464895.html

(本文主图:《宋人文会图》,台北故宫博物院)

世局纷乱、灾异频仍、真假难辨⋯⋯
寻觅中,访问明慧之窗,让光明与智慧注入心田。

感谢您支持明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