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嘉言】立人之道:人心所归 惟道与义

【正史嘉言】立人之道:人心所归 惟道与义

【明慧之窗记者颜朴芳综合编辑】《二十四史》中收录了许多集古人智慧的名句警言、道德理念,让我们能防患于未然,在生活中可以少走一些弯路,非常值得借鉴学习。

一起来看以下的名句摘录。

欲治身,先治心;欲责人,先责己。

【译文】要修身,应先从心灵做起;要想要求别人,首先要求自己。

明朝时的杨翥(音住,zhù),平日持身谨慎。有一天晚上做梦,梦到自己在一个园林中游览,顺手摘下树上的两颗李子来吃。醒后他痛责自己说:「这是因为我平时对于义和利认识不够清楚的缘故,才会在梦中梦到了偷吃人家园子里种的李子啊!」他从此更加严格修身。

他的一位邻居,每逢雨天,便将自家院子里的积水排放到杨翥院中,家人告知杨翥,他却劝解家人说:「总是晴天的日子多,落雨的日子少。」邻居知道后被杨翥的忍让所感动。

杨翥任礼部尚书时,有一次他家宅院的地基被一位邻居占去三尺,家人为此与对方发生争执,并希望杨翥出面干预,而杨翥一笑了之,并提笔写诗作答:「余地无多莫较量,一条分成两家墙,普天之下皆王土,再让三尺又何妨。」

杨翥的礼让、谦和的气度,感化了邻居,非但不再争执,反而主动多让三尺,形成一条六尺宽的胡同,「六尺巷」的故事也一直流传至今。杨翥「反求诸己」善的力量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处理争端时,愿意各退一步,就能化干戈为玉帛。

正如《元史》中所云:「欲治身,先治心;欲责人,先责己。」

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译文】立人之道,在于仁与义。

《孟子》、《资治通鉴・卷第二》都有记载: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甚么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

孟子回答:「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行了。大王说『怎样使我的国家有利?』,大夫说『怎样使我的家庭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说『怎样使我自己有利?』。结果是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

「在一个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这些大夫在他们的国家中拥有的不算少,可是如果把义放在后、把利摆在前,那他们不夺得国君的地位是永远不会满足的。

「反过来说,从来没有讲『仁』的人却拋弃父母的,从来也没有讲『义』的人却不顾君王的。所以,大王只说仁义就行了,何必说利呢?」

梁惠王点头说:「对。」

正如《梁书》中所云:「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孟子对梁惠王说:大王只要说仁、义,不要说利,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台北故宫博物院)

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译文】道,道德信念。利,利益、利害关系。君子之间的友谊是建立在相同的道德信念基础之上,小人之间的交情则是以相同的利害关系为基础。这是很自然的道理。

这句话出自北宋欧阳修的《朋党论》,通过对比君子之交与小人之交的差异,强调两者在道德水准上的高下。而南宋文天祥与张千载生死之交的故事, 正是说明了这个道理。

南宋张千载,字毅甫,号一鹗,与文天祥是同乡好友,从小就一起读书,老师视他们为「双璧」。但两个人命运不同,张千载一直是个举人,在家乡种田读书。文天祥显达后,知道张千载非常有才华,曾多次推举他出来作官,但张千载不愿「攀龙附凤」,多次坚辞不受。

等到文天祥抗元被俘、大难临头之时,张千载却义无反顾地站出来救助文天祥。文天祥被押到吉州城下时,张千载偷偷跑去见文天祥,痛哭道:「我跟著您!」

文天祥被押到北方关入大牢中后,张千载便住到大牢附近,每天给文天祥供送饮食,还冒险将文天祥在狱中写的诗文传带出来,著名的《正气歌》便是其中一首。这样三年时间没有间断,直到文天祥临刑。

文天祥被杀的当天,张千载冒著杀头的危险偷藏了文天祥的尸首,然后安葬。后经多方打探得知文天祥夫人的下落后,又历尽艰险,将文天祥的头发、牙齿,及其生前的文稿等送到了夫人的手中。

后来人们便把朋友之间的至高情谊,称为「生死交情,千载一鹗。」

朋友发达时不攀附,朋友遭难时,尽心鼎力相助,这种生死之交,其忠义贯千载不绝。

正如《宋史》中所云:「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朋友发达时不攀附,朋友遭难时,尽心鼎力相助,这种生死之交,其忠义贯千载不绝。(唐寅《高士图》,台北故宫博物院)

人心所归,惟道与义。

【译文】人们内心所归向的,只有道德和仁义。

这句话出自《晋书・熊远传》,是当时大臣熊远上书给东晋开国皇帝晋元帝司马睿的谏言。西晋是秦汉后第一个短命而亡的王朝,统一之后迅速由盛转衰、旋踵而亡。要晋元帝引以为戒。

据史传记载,南北统一后,西晋统治阶层夸耀文德武功,骄奢渐滋,腐化堕落,豪富间竞相比阔,以炫人耳目为能,对民众疾苦却视若无睹。

同时,在皇位继承上又陷入严重的分裂内斗,互相讨伐征战,只关心自身利益,毫不在意百姓福祉、民心民意。这不仅使国家产生巨大内耗,人民常年流离失所,最终导致人民委而去之、众叛亲离的悲惨结局。

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明确提出「为政以德」、「宽则得众」的理念,指出行政法律等治理手段只能从外在规范约束百姓的言谈举止,而德礼代表的道德教化则可以使百姓内心为之感化而归服。

孔子举周公辅佐成王的例子。周公励精图治、思贤若渴,前来投奔的人非常多。他有时候洗一次头,几次握著散开的头发去见客;吃一顿饭,也数次吐出含在嘴里的食物去接待客人。即使这样,犹恐怠慢、埋没了来投奔的贤士。周公以「握发吐哺」的精神使天下人心所向,四夷宾服。

「握发吐哺」比喻礼贤下士,求才心切。谁能得人心、得人才,并能正确发挥人才的作用,谁就会由衰而盛,由弱变强;如果失去人心、人才,则会由盛而衰,由强变弱,直至灭亡。齐国名相管仲说:「争天下者, 必先争人。」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正如《晋书》中所云:「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关联文章】
《二十四史》劝善名句

【延伸阅读】
让他三尺又何妨 「六尺巷」蕴含的美德
谦虚是人生的一盏明灯

【延伸阅读专辑】
古代诗人修炼故事
道德传家
独酌花间酒 沉醉李白诗境中
以史为鉴

明慧网原文: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16/7/11/《二十四史》中的劝善名句数则-3--331052.html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16/7/12/《二十四史》中的劝善名句数则-4--331053.html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16/7/15/《二十四史》中的劝善名句数则-7--331056.html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16/7/16/《二十四史》中的劝善名句数则-8--331057.html
【传统文化】仁义治国,何必言利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5/9/2/108425.html
包容的智慧: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10/5/4/222796.html
历史故事:朋友相交 以义为重
http://www.minghui-school.tw/school/article/2006/9/29/59570.html

(本文主图:《宋人 西园雅集图》,台北故宫博物院)

世局纷乱、灾异频仍、真假难辨⋯⋯
寻觅中,访问明慧之窗,让光明与智慧注入心田。

感谢您支持明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