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飞升」古今考 (2) 黄帝乘龙而去

「白日飞升」古今考 (2) 黄帝乘龙而去

文/闻思睿、张宇澄(明慧之窗记者李念秋编辑)

前文提到,唐朝女道士谢自然「白日飞升」的事迹,轰动天下。然而,在事实面前,仍有人不信此事或藉此抨击。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就是其中一位,他曾写下长达五百字的五言古诗《谢自然诗》,但在诗的最后却认为,修道成仙是虚无的事情。

(接前文

韩愈与韩湘子

韩愈独尊儒家,以佛、道为异端。然而,世间亲缘却如此奇妙。韩愈的侄孙韩湘子就是民间所说的「八仙」之一。据载,韩湘子从小丧父,韩愈将他养育成人,本欲使他考取功名为国效力,但是韩湘子一心想学道修仙,并在二十岁的时候告别韩愈,一人游山问道。

途中,韩湘子偶遇已经得道成仙的吕洞宾,经后者点化得道。韩湘子得道后回家为韩愈拜寿,曾为韩愈(叔祖)当众演示须臾间空酒缸里溢出美酒,须臾间花种发芽长大结出花苞,最后开出一朵硕大的红花,散发阵阵花香。韩愈倍感震惊,走上前去观察花朵,只见花瓣上有一行小字: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后来,韩愈因劝谏皇上不要崇信佛教,被贬至偏远的潮州。当行至蓝关一地时,天上下起了鹅毛大雪,道路也愈发难走,韩愈的马儿便停滞不前。这时,韩愈突然想起韩湘子的两句诗,恍然大悟,原来侄孙早已料到今日之事,想起韩湘子,便不由长叹:「侄孙,当日之语我已明瞭,可如今你却在哪儿呢?」

话音刚落,便听阵阵马蹄声。韩愈回头望去,正是韩湘子。韩湘子再次劝叔祖和自己去学道修仙。韩愈沉默了一会,叹道:「侄孙话虽如此,但我还是愿尽我之力,为百姓生活更好,事已至此,皆是定数。」

随后韩愈作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史书记载的「白日飞升」

1.  黄帝乘龙而去

对于「白日飞升」,最早的纪录见于《史记・孝武本纪》描述:「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龙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珣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

大意为,黄帝用首山开采出来的铜在荆山之下铸鼎。鼎铸就之时,有黄龙从天上飞来,龙须飘飘,请黄帝上背。黄帝骑了上去。妃嫔群臣们也跟著上去,有七十余人。

其他上不去的只好扯著龙的胡子。可惜凡心太重,龙须断裂,黄帝的弓也随之坠落,众人也掉了下去,眼睁睁看著黄帝离去,抱著龙须与弓哭倒在尘埃中。

后来这个地方就叫做鼎湖,现在位于河南省灵宝市。黄帝坠落的弓被称为乌号。

明代浙派画家石芮作《轩辕问道图》(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

对于《史记》的信史价值,历来为学术界认可。司马迁撰写《史记》时,对于上古的事,博采各种史料,对于难以把握的就放弃,比如,他读到记述上古年谱《历谱谍》(已佚失)的时候,由于「古文咸不同,乖异」,他就弃之不要了。

司马迁对于黄帝「白日飞升」虽然只是简单交待、春秋笔法,但是对于史家来说,没有被眼见为实的局限性所束缚,是难能可贵的。

《二十四史》正史的主旨,在于以礼治天下,以德序人伦,所以并没有大量记录「白日飞升」等修炼界的事例,但是在官方主导的类书中,却有大量的纪录。在宋代「奉敕撰集」的《太平广记》中就收录了大量的修者「飞升」、「羽化」、「尸解」等事例。

2. 张志和飞升而去

《太平广记》中有一例是说唐朝大诗人张志和的修炼事迹,人们熟知他的诗作,但实际上他还是一位得道的修炼人。

张志和,是会稽山阴人,博学多才,文采超然,考中了进士。他不仅诗才甚佳,还善于书画。张志和修炼的情况在《续仙传》中有零星的披露,说他是个「守真养气」的人,可以「卧雪不寒,入水不濡」。天下的山水都为他所游览,对于功名他早已淡然。

唐朝著名书法家、鲁国公颜真卿和他是好朋友。颜真卿在湖州任刺史时,与文人志士一起喝酒,席间一唱一和地作《渔父》词,那头一首就是张志和的词。词是: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颜真卿与陆鸿渐、徐士衡、李成矩,一共和了二十五首,互相传递著夸赏。张志和让拿出来颜料和剪裁白绢,画《景天》词的词意,不一会儿就画出来五幅。花鸟鱼虫,山水景象,笔法奇绝,今古无超。颜真卿和客人们传著玩赏,赞不绝口。

后来颜真卿东游平望驿,张志和喝酒喝到酣畅时,作水上游戏,把坐席铺在水面上,独自坐在上面饮笑吟唱。那坐席的来去快慢,就像撑船的声音。接著又有云鹤跟随在他的头顶上。颜真卿等在岸上观看的人们,没有不惊异的。不多时,张志和在水上挥手,向颜真卿表示谢意,然后便上升飞去。

明《项圣谟山水册・桃花钓船》(台北故宫博物院)

3. 颜真卿的尸解

「白日飞升」是修炼者圆满离开人间时的超常形式之一,而尸解则是修道圆满时所用的另一种常见方式。

颜真卿开创的颜体楷书「正而不拘、庄而不险、博大精深、雄逸豪迈」,「心通古意、寓巧于拙」,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巨大。

他早期书写的《多宝塔碑》(全称为《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中期书写的《东方画赞》、《颜勤礼碑》、晚年的《麻姑仙坛记》等,既是书法佳作,又折射出他个人的修为历程。

《太平广记》中也收录了颜真卿勇赴叛军大营,宁死不屈,英勇就义的事迹。此外,《太平广记卷三十二》还记载了:颜真卿死后十余年,颜家的仆人曾遇真卿于洛邑。颜真卿说,「吾尝修道,以形全为先。」意思是,我曾经是修道之人,要保全的身体完整。

颜真卿即是以「尸解」的方式圆满。尸解的常见形式是,得道圆满之人,先任常人入棺、下葬,之后化出一根竹竿或一只鞋子留在棺内,自己则以得道之身、生前相貌继续在世间做度化有缘之事,同时也能出入仙界。

《晩笑堂竹庄画传》颜真卿像。(公有领域)

结语

中土的历朝历代,修炼文化以不同形式呈现,但表现的都是修炼提升、回归天界。

从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逐渐开始兴起的气功热,特异功能热,反映的正是人们内心深处对于返本归真、向往永恒的渴望。

神传文化造就了以道德为本的做人和修为基准,所以中国人骨子里其实都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文化根基。

(待续)

【关联文章】
「白日飞升」古今考
特异功能探秘

【延伸阅读】
古代诗人修炼故事 (8)「烟波钓徒」张志和白日飞升
古代诗人修炼故事 (9) 修身楷模颜真卿

【延伸阅读专辑】
《为甚么会有人类》读后感
人类文明与生命奥秘
古代诗人修炼故事
破除无神论

明慧网原文: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23/9/14/「白日飞升」古今考-2--465106.html

(本文主图说明:明・仇英,《群仙会祝图》(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

世局纷乱、灾异频仍、真假难辨⋯⋯
寻觅中,访问明慧之窗,让光明与智慧注入心田。

感谢您支持明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