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文章】善念善行是最好的传世家风

【听文章】善念善行是最好的传世家风

【明慧之窗记者颜朴芳综合编辑】黄历的「九月九」是传统的重阳节,由于「九九」和「久久」同音,有长长久久、长寿的含意,因此重阳节又发展为敬老节,希望每位老人家都能富贵长命。

自古以来,长辈总是希望传留些甚么给子孙,让他们在人生道路上少几分坎坷、多几分顺遂。但究竟传留甚么给子孙,才真正对他们最好呢?

《二十四史》中的《南史》有云:「以清白遗子孙,不亦厚乎?」看来,长辈留给子孙清白和美德,才是对他们真正的疼爱。长辈善念善行所形塑的家风,不但积德可让自身远离灾祸,寿命延长,而且会惠及子孙,福泽无尽。

历史上很多实例可以佐证,一起看以下几个故事。

【听文章】

audio-thumbnail
善念善行是最好的传世家风
0:00
/11:56

王佑正直修身 儿孙出将入相

北宋大臣王佑(王佑)先后在太祖、太宗两朝任职,文武忠孝,天下的人都期盼他能出任宰相,然而王佑的正直不阿,却不为当权者所容。

当时宋太祖派他去调查镇守大名地区的符彦卿是否有过错,他调查后,发现只是符彦卿的两个仆人仗势为非作歹。王佑只将这两人治罪流放,没有牵连无辜。

回京将详情上奏皇帝,并以自己全家百余人的性命担保符彦卿无罪,又劝谏道:「五代的国君,大多因为猜忌而乱杀无辜,所以他们享有国家的时间不长,希望陛下能够以此为戒。」

这场冤案最终被王佑平息,当时的人都说他做了件积阴德的好事,可是他因此惹怒皇帝被贬为华州司马。他去就任新职时,亲友都来送行,大家都替他惋惜,说他本来可以做宰相的。王佑笑著说:「虽然我做不成宰相,但我的儿子必然会做。」

他亲手在庭院里种植了三棵槐树,说:「我的后世子孙将来一定有位列三公(古代地位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者。」注重修身养德的王佑很清楚:行善积德不但自己会有福报,而且会荫泽子孙后代。

后来,王佑的子子孙孙都非常贤德,果然出将入相,人称「三槐王氏」。儿子王旦进入朝廷任官,成为宋朝名相,封魏国公;另两个儿子指派任至外地,王懿中进士任袁州知州,王旭任应天府知府。孙子王素官至工部尚书,王质任天章阁待制。

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曾写《三槐堂铭》,叙述王佑种植三槐树以及子孙后代多仁德贤才的事实,赞颂王佑行善积德,其子孙享福报、福禄绵长,应验了「仁者必有后」的道理。

「三槐王氏」繁衍为天下王氏中最繁茂的一支,其源头在于家门德风,受到上天的祝福。

苏轼曾写《三槐堂铭》,叙述王佑种植三槐树以及子孙后代多仁德贤才的事实。(清 黄钺《征符康阜册・槐径清阴》,台北故宫博物院)

父亲公正平冤 商辂人称「三元宰相」

明朝人商辂(音路,lù)的父亲曾在严州做府吏,他常常劝同事们要奉公守法,不要冤枉害人,官员们都听从他。所属各县凡是有囚犯押解到严州府,只要有冤屈的,他一定替囚犯申诉,救助他们,许多人因此而保住了性命。

有关商辂的出生,也有一段传奇。

一天夜间,太守远远就看见府吏的家中有光亮闪烁,过去查看,并不是火光,因此颇为诧异。第二天早上,太守问府吏昨夜家中发生了甚么事,府吏说:「我家生了一个儿子。」太守联想到昨夜的奇异光亮,心想商家必定生了个贵子,待满月后,特地让府吏抱来让他看看,又惊奇又羡慕。

府吏家生的这个孩子就是商辂。英宗正统十年,他连中解元、会元第一,继而又殿试夺魁,连中三元,这在明朝三百年来只此一人,商辂后来历任三朝内阁重臣,官至吏部尚书,人称「三元宰相」。

商家子孙有如此成就,人们都说是其家父当年替人洗刷冤屈、广积阴德的缘故。

冯肖孟行善如流 夫妇康泰一门富贵

清朝人冯肖孟,性情宽厚,乐善好施,终身奉行「宽厚一分,他人受一分之惠;刻薄一分,子孙减一分之福。」这四句话。他的妻子简氏,同样深明大义、行善如流,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有一年发生饥荒,同乡有个人因被生活所迫,准备要卖掉自己的亲生孩子来维持生计,价钱契约都已经准备好了。冯肖孟听说后很伤心,送给他一些钱财,使他们一家免于骨肉分离之苦。

冯肖孟救济贫困无数,贫困人借的粮钱他不要求对方偿还,并自己把债券都焚毁了。有一次,他买回稻谷后,在倒入粮仓时发现里面居然有十两金子,冯肖孟马上去寻访失主,并如数奉还。

冯肖孟还曾聘请名师创办义学,以便族里的贫穷子弟能够读书。

冯肖孟行善积德得到上天的福报,夫妇两人子孙满堂,两人八十多岁时依旧身体康泰,并惠及其子孙后代。他的孙子冯成修,才华出众,高中进士,后任吏部郎中,出任贵州督学、粤秀书院山长、越华书院山长等职,是当时的名臣才子。曾孙冯斯衡考中举人,任知县;冯斯倬是副贡,冯斯佐是优贡;冯斯伟考中举人,任知县。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冯肖孟高寿无疾,儿孙成器,一门荣华富贵,福运长久。

黄凯钧宽厚良善 儿子成就大器

清朝人黄凯钧,是知名医学家,应诊乡里四十余年,颇负声誉。

嘉庆甲子年,浙西发大水,庄稼都淹没了,导致米价攀升,官府于是将粮仓所存的粮食平价出售给受灾百姓。当时百姓流离藏匿甚多,他们如果得不到米就可能饿死。于是黄凯钧主动出来帮忙,他冒著酷暑烈日,每家每户去统计查看人数,以确定给他们米的多少,唯恐有遗漏,很多人因此而得以活命。

黄凯钧曾经将自己房子旁边的空地借给别人用,但那人借用了很久都不归还,反而对黄凯钧反唇相讥,黄凯钧对此仅报之一笑,此后再也没去问。

他还买过邻居家的一栋房子,谁知这房子先前已被邻居租赁给另一人开了店铺。黄凯钧考虑到现在房子虽被自己买来了,可如果将这个开店铺的人赶走,这会给对方造成很大的损失,于是黄凯钧便把自己买房子的凭据销毁了,将这栋房子让给了那个租房人。

黄凯钧一直都是这样宽厚善良。没过几年,他的儿子黄霁青就科举高中进入翰林,后来当了潮州太守。乡里人都说这都是黄凯钧宽厚善良的福报。

黄凯钧一直都是这样宽厚善良。没过几年,他的儿子黄霁青就科举高中进入翰林,后来当了潮州太守。乡里人都说这都是黄凯钧宽厚善良的福报。(清 关槐《香山九老图卷》,台北故宫博物院)

廖封善举救人 五子科举高中

清嘉庆年间,廖封任郡吏之职。当时,海盗朱渥向朝廷投降归顺,一本与朱渥有联系的百姓名册落到了廖封手中,名册上记录了数百个百姓的名字。廖封心想:海盗已经投降,这些人就不必去深追究了。于是便将此名册投入火中焚毁。

后来,有其他官吏想按名册来惩罚那些百姓,但名册已经找不到了,不得已此事只有作罢。

廖封的德行福荫后代,五个儿子后来都科举高中,最小的儿子廖鸿荃榜眼及第,官至尚书。他享高寿八十余岁,去世时,异香满室(据说是圣人来接引时所带来的香气)。

结语

司马光在家训中说:「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留财富给子孙,子孙未必能守得住;留书本给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多积累点善德,这样才是为子孙打算的长远之计。

人们要敬老崇孝,感恩图报,要按照传统价值观为人处事,才能够积德而获得长寿的福报。除了自己受益,也惠及后世子孙,祖上积德才有后代的繁荣昌盛,家族的长久发展!

【关联文章】
道德传家

【延伸阅读专辑】
德行典范
儿童教育
西方轮回研究漫笔
《二十四史》劝善名句

明慧网原文: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23/3/28/东晋名相王导-践行仁义-458203.html
【传统文化】修养德行 福报子孙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6/9/11/137274.html
【传统文化】平冤积德 子孙显贵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6/10/8/139440.html
【传统文化】行善积德 福运长久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5/11/1/112788.html
【传统文化】宽厚善良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6/11/18/142725.html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15/8/2/救人荫子-312544.html

(本文主图来源:清 丁观鹏《太平春市图卷》,台北故宫博物院)

世局纷乱、灾异频仍、真假难辨⋯⋯
寻觅中,访问明慧之窗,让光明与智慧注入心田。

感谢您支持明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