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诗品人生】直中书省、乌衣巷

【读古诗品人生】直中书省、乌衣巷

【明慧之窗记者心笃综合编辑】读怀古诗词让人感到人生如梦、盛衰更替、世道沧桑,勾起心中对人生、生命和宇宙的反思。

中唐著名诗人白居易、刘禹锡,并称「刘白」。他们放淡名利、看透人生真相,走上修佛之路。因此,他们明白了人世间的一切都有因果关系,在遇到生活中的磨难时,就不会像一般人那样过分忧愁和烦恼。

一起来看两人面对浮沉宦海,却能豁达以对的诗作。

白居易(明慧网)

《直中书省》

丝纶阁下文章静,
钟鼓楼中刻漏长。
独坐黄昏谁是伴?
紫薇花对紫微郎。

【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唐代诗人,有「诗王」之称。他一生留下三千多篇诗作,是唐代存世诗歌最多的作家。特别擅长叙事长诗,《长恨歌》和《琵琶行》是其代表作。许多大诗人都是离世后才受到后人特别推崇,但白居易在世时便诗名显赫,不但受到了国内崇拜,在海外的朝鲜半岛和日本也享有盛名。

【品读】这首诗标题中的直通「值」,值班的意思。中书省是官署之名,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唐玄宗时一度改称紫微省。唐穆宗长庆元年(公元八二一年),白居易任中书舍人,这首诗应是此时在中书省值夜所作。

「丝纶阁下文章静,钟鼓楼中刻漏长」:丝纶阁中草拟的诏书很少,显得很闲静。听著钟鼓楼内计时的滴漏声,更觉得时间漫长。

「丝纶阁」是草拟皇帝诏书的地方,「钟鼓楼」为宫中报时辰的地方,早晨以敲钟报时,晚上以击鼓报时。

「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黄昏中独自坐守中书省,有谁来相伴呢?只有殿外的紫薇花对著我这个紫微郎。

紫薇花在夏秋之间开花,花呈紫红色或白色,因多植于宫禁之内,又称官样花。「紫微郎」乃指中书郎,中书令称紫微令,取紫微星为义,故任职中书省的官员又称紫微郎。

淡泊名利 念念为民生的白居易

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八一五年),宰相武元衡被刺杀,白居易上书请求捉拿凶手,被平时不满白居易的权贵找到藉口,攻击他任职左赞善大夫,负责陪侍讽谏太子,却越职干扰朝政,于是被贬为江州(江西九江)司马。

当他在江州浔阳江,听到沦落此地的长安红歌女弹奏琵琶曲,不禁写下了《琵琶行》,诗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也是他对自身遭遇的感慨。

这次沉重的打击使他的处世态度明显转变,开始走「吏隐」之路,虽居官而犹如隐者。他在江西庐山盖了草堂,常和僧道的朋友来往,成了一个与世无争、但仍然勤政爱民的官员。

元和十五年(公元八二零年)他奉召回京,一路官运亨通。但此时朝中朋党之争剧烈,无心争斗的他因此有「独坐黄昏谁是伴?」的孤寂之感。

长庆二年(公元八二二年)他请求外调,任杭州刺史时疏井修堤,蓄水灌田,离职时还写下治水要领《钱塘湖石记》刊于石上,让后继者知晓;并将官俸留在州库,作为公家急需之用。处处表达出关爱人民,为国家著想。

敬宗宝历元年(公元八二五年)他调苏州刺史,到任后平均赋税、简化政事,尽力解除民间疾苦。当他因病辞职,苏州官员和百姓站满运河两岸,准备酒席和乐队为他送行,许多人痛哭流涕地跟船追送十几里。

刘禹锡在《白太守行》中描述当时场面:「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白居易的善心使他事事为民著想,深得民心。

崇德尚道 修出宿命通功能

白居易晚年已是一心向佛的香山居士,他说:「人言世事何时了,我是人间了事人。」修佛使他明白吉凶祸福其来有因,劝人要记住世间痛苦多是人自找的,追逐名利只会自取灾祸。

唐朝有很多名人都是修行人,有些能知道自己前世,传说宰相房管前世就是个参禅的修炼人,诗佛王维自称前生是个画家。白居易在打坐入定时,用宿命通功能看到了自己多世的诗歌缘分,难怪这位早慧诗人六、七个月大时就能识字,五、六岁就能学写诗,他的诗歌天赋并非偶然。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诗人,被白居易誉为「诗豪」。为匈奴后裔,官至太子宾客。

他的诗作清新通俗,精炼含蓄,善用比兴手法,多有弦外之音。而他以《竹枝词》、《杨柳枝词》和《浪淘沙》为名的三组组诗,则充满豪气,富民歌特色,是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他的《乌衣巷》、《石头城》和《柳枝词》则是传世的精品。

【语译】朱雀桥边遍地野草野花,乌衣巷口夕阳斜照。从前在王导、谢安堂前筑巢的燕子,如今飞到一般百姓家里了。

【品读】《乌衣巷》是刘禹锡《金陵五题》五首诗中的第二首,他写这五首诗时还没去过金陵,只因有人向他提到有关金陵的事物,想起旧时豪门世族的衰落,如今人事全非,引发他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朱雀桥已毁 因《乌衣巷》留名青史

朱雀桥为建康(今江苏南京)朱雀门外横跨秦淮河的大桥,可通往秦淮河南岸的乌衣巷(地名),东晋时宰相王导、谢安等豪门贵族多聚居于此,三国时代吴国曾在此建营,兵士皆穿黑色军装,乌衣巷因而得名。传说朱雀是统领南天七大星宿,为南方之神。

南京在战国时代名为金陵,东晋改名建康,六朝先后建都于此,建康城曾经盛极一时。东晋宰相王导、谢安住在城南的乌衣巷,隔著秦淮河就是建康城的正南门(朱雀门),朱雀桥成为当年公卿将相每天必经之路。

三国时代东吴建造的南津大桥,东晋称「朱雀桥」,在王敦之乱时被焚毁,晋成帝咸康二年(公元三三六年)重建。为预防战事发生,新建的桥梁都是浮桥,若抽掉桥板下的船,秦淮河就成为都城的天然屏障,朱雀桥是当时秦淮河上二十四座浮桥中规模最大的。

晋孝武帝太元三年(公元三七八年),谢安在桥上建高楼,楼上安置两只并栖的铜雀,名为朱雀观。

隋文帝于开皇九年(公元五八九年)攻灭南朝陈国,见到远比隋朝京城繁华的建康,下令拆毁其所有建筑,朱雀桥也再次被毁。唐朝以后,文人纷纷到此凭吊六朝遗迹,有不胜今昔之感。

所以刘禹锡写《乌衣巷》时,朱雀桥早已不在,却因为这首传颂千古的名诗,使想像中的朱雀桥成为历史名桥,南京乌衣巷也成为今日旅游景点。

然而,有多少人真能看出这首诗中所表达的富贵如浮云、世道本无常这千古不变的真理。或许刘禹锡已经领会其中的奥妙,所以对自己宦海浮沉的坎坷能豁达以对,晚年走入了超脱自在的修炼之路。

【关联文章】
读古诗品人生

明慧网原文:
https://zhoubao.minghui.org/mh/haizb/062/A05/2573/【读古诗品人生】直中书省.html
https://zhoubao.minghui.org/mh/haizb/056/A05/2341/【读古诗_品人生】乌衣巷.html

(本文主图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

世局纷乱、灾异频仍、真假难辨⋯⋯
寻觅中,访问明慧之窗,让光明与智慧注入心田。

感谢您支持明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