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的奥秘 (1) 丹青之见

色彩的奥秘 (1) 丹青之见

文/A. H.(明慧之窗记者古缘编辑)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美术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拥有广博的内涵。绘画在中国古代也叫「丹青」,这一名称其实不像人们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不同的人对此有不同的理解,不同层次中也存在不同的感悟。

一般认为,丹青原指古代的「丹」和「青」两种矿物质颜料。丹是朱红色(略偏黄、较柔和的红色),青是指一种蓝色(不同的制作工艺,色相上会有区别),非美术专业的读者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红、蓝两种颜料。中国古代绘画常用这两种颜色,因此丹青就成了绘画艺术的代称。

其实,懂一点传统美术的人都知道,中国古代绘画常用的并非仅此两种颜色,而是习惯于采用「五方正色」,即与金、木、水、火、土五行所对应的白、青、黑、赤、黄五色,并且多以黑白作为主色,也就是讲究墨色的运用。

因此,有些人认为丹青的叫法可能更侧重于色彩本身:从色彩的冷暖对比角度来看,丹为暖色,青为冷色。从色彩学角度讲,偏红的颜色属于暖色体系,而偏蓝的颜色则是冷色体系。那么在传统文化上,它们则体现了阴阳的概念。

阴阳是道家太极学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认为,如果太极图是由红蓝两色的阴阳鱼所构成,那么红色代表阳,蓝色代表阴。当然,这只是在一定层次的认识,因为不同层次的道理也不相同,所以也有认为蓝色代表阳,红色代表阴的,而整体形式则体现了大道对宇宙的理解和概括。

修炼界将这两种色彩组成的太极图归为先天大道的太极,因此与一般的道家太极图色彩有所不同。从这个角度看,丹青代表冷暖,冷暖体现阴阳,阴阳概括宇宙。由小见大,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可见一斑。

在美术界经常能听到这样一句话:艺术是一种修炼。艺术家们大多习惯于将自己的人生感悟与心路历程投射到作品中,把艺术创作当成一种情感的宣泄,以此来表达他们的心境。不过,很多艺术界的人认为,他们所说的「修炼」只是一种比喻或者修辞上的描述,而与传统意义上的修炼并没有多大关系。

但事实上,如果对传统艺术追根溯源,就能发现美术与一些修炼方法、宗教理论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这些联系并不仅限于艺术题材和作品用途,而是涵盖著众多层次,甚至连绘画所使用的颜料、技法都与之息息相关。

而修炼文化又是如何体现在美术理论及其具体实践之中的呢?本系列文章揭示它们背后的奥秘。

「炉火纯青」源于道家修炼

说到宇宙,由于受现代媒体传播的太空影视图象资料的影响,一般人印象里群星璀璨、苍茫广阔、浩瀚无垠的宇宙其实只是「宇」的概念,因为人眼所能看到的东西实在太少了。中国古代对宇宙的认识是「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也就是说,古人认为宇宙不仅是空间,还有时间的概念。

时间在人类文明的体现就是历史,中国古代的史籍讲究以丹册纪勋,青史纪事,所以「丹青」之说也是一种比喻,因为这两种颜色都是矿物质颜料,不易泯灭,故此比喻记载能够历时久远,始终不渝。

从某种意义上讲,传统文化实则是一种修炼文化。丹青中的「丹」本身就是修炼文化中的名词,而修炼界还有个词叫作「炉火纯青」。这个词也源于古代的丹道修炼,炉是指炼丹炉,炼丹需要足够高的温度,相传当丹炉的火焰变成蓝色时,才能成功炼出好丹来。修炼界也有用炼钢来形容修炼的,道理类似。

在古代的条件下,要想让炉火达到纯青,需要得到真传,掌握秘法,并且自身努力修炼,也不是随便就能做到的。当然,这里讲的蓝色火焰与液化气、蜡烛等火焰中因化学反应而产生的蓝火完全不是一回事。宇宙中恒星的光色与炉火的颜色才是出自同一原理。

宇宙中的星辰也有不同的颜色。图为欧洲南方天文台(ESO)在智利建造的大型光学望远镜「甚大望远镜」(VLT)所拍摄的「珠宝盒星团」(Jewel Box)。星团里有颜色明显不同的恒星,因其璀璨光芒宛若大串华丽的珠宝而得名。

光的能量

目前的物理学理论认为,光的频率越高,能量越大。而不同颜色的光拥有不同的频率,人们常说的七色光在现代光谱学中的频率数据大致如下:

紫色:668─789THz
蓝色:630─668THz
青色:606─630THz
绿色:526─606THz
黄色:508─526THz
橙色:484─508THz
红色:400─484THz

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得知,红色光能量最低,然后逐级上升,紫色光能量最强。由于不同层次间也存在著一种对应的关系,所以对应到修炼理论上,不同层次的功所显现出的不同颜色的能量,通常从低到高也会按照赤、橙、黄、绿、青、蓝、紫这样的顺序呈现,而高层的能量比低层的能量更强大。

天上的情况与之类似,因此,一般橙色恒星比赤色恒星温度更高,黄色的又比橙色的温度高……这个道理放在火焰的光色上也能有所体现,比如刚开始起火暖炉时,温度较低的火偏红;当火烧旺了,温度升高,正常的火焰就变成橙黄色的了;而当火焰要熄灭时温度又开始降低,热能减少,所以灰烬里一些星星点点的余火也就变回红色的了。

但在这个空间,当炉火的温度逐渐升高时,人们其实看不到完整七彩的火焰,能观察到的颜色从低到高大致分为红、橙、黄、白、蓝白、蓝这几种颜色。对应到天空也一样,迄今为止,人类所能观测到的恒星也都是这几种颜色的。

这种情况与这个空间的物理规则以及人类视觉的感光特点等诸多因素相关,细说起来非常庞杂,但为了读者们能够轻松理解,笔者尽量避开一切复杂的学术理论,只用最简单通俗易懂的说法来表述。尽管会形容得不完全准确,但能让大多数读者都了解到基本的意思。

普朗克轨迹

刚才谈到,随著温度的变化,光的颜色也会发生变化。近代量子力学创始人之一、德国著名物理学家普朗克(Max Planck,一八五八年~ 一九四七年)也对此展开深入研究。根据他的研究成果,在人眼所能看到的色彩范围图谱上,可以通过一根轨迹曲线来直观展现这种不同温度的颜色,学术界称之为「普朗克轨迹」(Planckian locus)。

简单地说,如果把炉火不断升温,这条轨迹曲线所划过的所有颜色,基本就是火焰升温过程中会呈现的色彩变化。目前人类能观测到的各种不同温度的恒星所显现的光色整体也都在这条轨迹上。通过下面的图片,大家可以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图中整个彩色图形的部分叫作色彩空间,属于人眼可以感知的色彩范围,由国际照明委员会(CIE)于一九三一年制定。彩图中间从红色区域划向蓝色区域的轨迹曲线叫作「普朗克轨迹」,曲线上的数字刻度表示辐射源的温度。

我们看到,轨迹曲线从红色范围出发,逐步穿越了赤、橙、黄等各色区域,最后到达蓝色部份。但是在中间绿色一带时,轨迹穿过的色彩其实是几种光色交汇处附近的一个很亮的地方,色彩感觉并不明显。所以在极高的亮度下,人看到的颜色就成了一种无色彩倾向的亮色,人们视之为白色。

因此,在赤、橙、黄之后,我们看到的就不是绿色了。当曲线达到蓝色光那里时,轨迹线避开了紫色的区域,这也对应了人类在现有宇宙空间一直看不到紫色恒星的事实,因为整体上从红到蓝就是全部了,而不是红绿或红紫。由于原理类似,熔炉火焰的颜色在这个空间也是从红到蓝就结束了。

这幅示意图(赫罗图)展示了恒星的光度与色彩,我们看到恒星的颜色整体分为红、橙、黄、白、蓝白、蓝几色。

从这个角度看,无论是熔炉的火焰还是天空的恒星,相较而言,倾向于红色的能量更冷,而偏向蓝色的能量更热,所以前面谈到红蓝太极时,有观点认为蓝色表示阳,而红色体现阴,与一般情况下的认识正好相反。

红蓝两色的奥秘

对阴阳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阴阳其实并不机械固定地对应具体事物。比如大家对阴阳基本的认识是天阳地阴;同时热为阳,冷为阴。我们还以红蓝两色举例:蓝色的高空其实温度很低,非常寒冷;而地下红色的岩浆温度却又极高,炽热无比。那么这里的红蓝两色哪个属阴,哪个又属阳呢?

这些现象也告诉我们,从红到蓝的光色整体上囊括了天空中可见星辰的颜色,象征著整个宇宙;在人的环境中看,广阔天空之蓝与地底岩浆之红代表了上下两极,象征著天地乾坤;从修炼角度讲,红蓝两色也概括了熔炉初始点火到圆满功成时的火焰色彩,象征著一个完整的修炼过程。

丹青与三位一体

西方传统美术也属于神传文化。东方美术著重于表达思想、文化方面的意境、内涵;而西方美术的一大特点是对美术技法的重视,因此也注重对材料的掌握与分析。丹青作为美术材料,不仅在东方文化上影响深远,从西方文化角度看,居然也别有一番意义。

让我们先看看「丹青」具体是甚么。丹青在中国古代分别是指「丹砂」和「青雘」两种矿物,美术界一般认为其物质成份就是今天的朱砂和蓝铜矿。如果进一步看,朱砂的成份是硫化汞,也就是硫和汞的化合物,而蓝铜矿则属于碳酸盐。

读到这里,熟悉西方修炼文化的朋友可能会敏锐地注意到三个关键字──硫、汞、盐。是的,过去人们并不认识太多现代化学元素,其概念也与今天的并不完全一样,但这三种物质在西方工业文明之前的文化中拥有特殊的意义,与构成人的三大因素对应。

它们在西方历史上的自然哲学、传统医学、炼金术等一系列传统文化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在现代科学出现之前,西方人大多认为万物皆有一定的灵性,不少学科还认为物质与人之间有共通性,有点类似中国的天人合一思想。

在这种背景下,硫因为具有温暖、炎热的阳性特征,被认为是对应著人来自慈悲上界的灵魂;汞在常温下呈液态似水,自古在阴阳中被视为阴性,还因其有延展性且会挥发等特点而对应著人的精神;盐本来是一种粗糙的物质,但又能被提纯,因此对应著人能够通过修炼而被净化的身体。

可能很多人不理解灵魂与精神有甚么区别。我们在自然哲学的文化背景下谈这些词汇,其实这只是对意识的多种区分方法之一。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这里讲的不是炼金术,虽然涉及到了同一文化背景下相似的词语,但与炼金术理论并不是一回事。

举个例子,平常人们脑海里想甚么,是灵魂(Anima)和精神(Spiritus)共同起作用的结果,所以一般感受不到两者的区别。而一些濒死体验的报告却能显示出它们的不同。

很多短时间死亡后被救活了的人都经历过这种状态:他们在死亡的前夕非常恐惧,甚至精神错乱;但在死亡的瞬间却体验到安详、解脱,甚至有些高兴的正面感受;而他们被救活后又恢复了正常人的思维状态,与死亡时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

因此,死亡时的思想被认为是纯粹的灵魂,属于人的高层的、不朽的、本质的思想;而人们平时的意识则是灵魂与精神合在一起时的普通状态,其中包含了人的肉体细胞构成的浅层思维。

这三种因素根据各自的对应关系从理论上可以自由组合,而三者统一在一起时,就构成了完整的人,也就是人的三位一体概念,在西方过去的一些修炼文化中有这种说法。

从这个角度看,丹青是硫、汞、盐的组合,而硫、汞、盐又对应著人的灵魂、精神、身体这三位一体。如果能继续往上升华,人的三位一体又与生命在不同层次上的三位一体相关联,直至通达神境……所以说,传统文化非常地奥妙,因为它本来就是神传文化,能够做到上下贯通,与宇宙的结构相圆融,乃是真正的通天正路。

结语

随著历史的发展,文化也像如今的科技一样,领域分支越来越多,各类错综复杂而又不一定正确的知识越分越细;理论之路看似在向细致处延伸,其实也意味著路越走越窄,甚至已经走到细枝末节上去了。

在笔者看来,对于文化、艺术的研究,与其钻进书山卷海里沐雨梳风,舍本逐末,不如遵循通慧本性的自然明悟,从大处著眼,追溯艺术的初衷,返本归真,将艺术之路走回传统。

(待续)

参考文献:
Aristote,《 De Sensu et Sensibilibus 》, 4th century BC
Cennino Cennini,《 Libro dell』Arte 》, 1437
Charles Moreau-Vauthier,《 La peinture 》, 1913
Ewald Hering,《 Zur Lehre vom Lichtsinne 》, 1878
Étienne Dinet,《 Les Fléaux de la Peinture 》, 1926
Giorgio Vasari,《 Le vite de' più eccellenti pittori, scultori e architettori 》, 1550
Jacques-Nicolas Paillot de Montabert,《 Traité complet de la Peinture 》, 1829
Jean-Georges Vibert,《 La Science de la peinture 》, 1891
Leonardo da Vinci,《 Trattato della pittura 》, 1651
Léonor Mérimée,《 De la peinture à l』huile 》, 1830
Paul Coremans,《 Les Primitifs flamands 》, 1953

【关联文章】
丹青之见:色彩的奥秘

【延伸阅读】
解读文艺复兴之后两百年间的美术
画中时空 (1) 与神同行
画中时空 (2) 最后的审判
文艺复兴盛期三杰使用什么绘画技法?(上)
文艺复兴盛期三杰使用什么绘画技法?(下)
从中古欧洲教堂艺术看人类思想的变迁(上)
从中古欧洲教堂艺术看人类思想的变迁(下)
【听文章】死而复生 濒死经验者:天堂是存在的

明慧网原文: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21/9/29/色彩学与修炼文化(1)-431979.html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21/10/1/色彩学与修炼文化(2)-431980.html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21/10/3/色彩学与修炼文化(3)-431981.html

(本文主图来源:明慧网)

世局纷乱、灾异频仍、真假难辨⋯⋯
寻觅中,访问明慧之窗,让光明与智慧注入心田。

感谢您支持明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