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诗品人生】桃花灼灼世事无常 诗人不改气节

【读古诗品人生】桃花灼灼世事无常 诗人不改气节

【明慧之窗记者心笃综合编辑】严冬过后,美好的春天来临了。桃花盛开一般是在黄历三月,所以三月也称「桃月」,这是指中国大陆的节气;而在台湾因为品种与气候的关系,黄历一月花期就开始了。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歌咏桃花的诗篇数不胜数,如大家熟悉的《诗经・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写出桃花绽放华彩,明艳一整个春天!

可是以下这几首写到桃花的诗,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和领悟,一起来看。

《庆全庵桃花》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语译】寻得桃花源好避开秦朝暴政,眼见桃花鲜红,又是一年春天来临。落花飞舞时别让它随流水而去,担心有渔夫来探问渡口所在。

【作者】谢枋得,字君直,号叠山,南宋诗人,自幼颖悟,性好直言。宋理宗宝佑四年(公元一二五六年)与文天祥同榜进士。

宋恭帝德佑元年(公元一二七五年),谢枋得任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治理信州。隔年元军进犯信州,谢枋得兵败,城被攻陷。南宋亡国后,他改变姓名,隐居在建宁唐石山(在今福建)的庆全庵。

他在当地城区帮人卜卦维生,只取米、鞋而已,给他元朝的钱币都推却不拿。之后人们发现他学识渊博,多请到家里为弟子教学,《千家诗》的前身就是他在此时编撰的启蒙课本。

元朝曾多次求才征召,他都坚辞不从,因而被地方官强迫北送京师,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公元一二八九七年),谢枋得绝食而死。

南宋末年文天祥传颂千古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为后世许多忠臣义士的座右铭,而与文天祥同榜进士的谢枋得,也是一位舍身就义的爱国诗人。

《宋史》记载,谢枋得之妻李氏,美丽而聪慧,谢枋得兵败逃入建宁后,李氏带著两个儿子躲藏在深山里。至元十四年(公元一二七七年),元军追查至山中,下令:「如果捉不到李氏,就杀尽此地。」

李氏说:「怎能因我而连累别人,我愿出来,事情到此为止。」隔年她和孩子被迁至建康(南京)囚禁,有人指著李氏说:「明天就为官署所有了(成了官之妻妾)。」李氏抚摸两个孩子而哭泣,旁边的人说:「你将为官人之妻,为何哭泣呢?」李氏说:「我怎么可以嫁两个丈夫呢!」当晚就在狱中自尽了。

谢枋得之母桂氏尤为贤良,儿子逃亡,媳妇和孙子被关在远方,桂氏依旧处之泰然,没有一句抱怨。别人问起,她说:「他们的表现是义所当然啊!」

【品读】这首诗是谢枋得隐居在庆全庵时所写。

诗中用晋朝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故事,只是把主角换成自己,以桃花源比喻庆全庵,以秦比喻元朝,以桃花源避秦来隐喻自己在庆全庵避元。因避难遁世,身为宋朝遗民不愿在元朝做官,深怕地方官又要找上门来,所以诗的后两句才那么写。

岳飞在宋高宗绍兴十一年(公元一一四二年)除夕之夜遇害被赐死,一百年之后,谢枋得辗转得到一方砚台,是岳飞遗物。端砚背面有岳飞书刻「持坚、安白、不磷、不淄」八字,以此表明抗金卫国、还我河山的意志,和绝不与投降派同流合污的决心。

宋度宗咸淳九年(公元一二七三年),谢枋得把珍藏的岳飞端砚送给文天祥,端砚背面有岳飞书刻「持坚、安白、不磷、不淄」八字,表明了他们三人同样坚忍不拔的抗敌意志和不愿同流合污的清白操守。

古人重气节,往往视信仰、正义、做人准则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令人肃然起敬。谢枋得是一位身受国破家亡之痛的爱国诗人,他用生命和行动谱写了爱国的壮丽诗篇,诗作伤时感旧,沉痛苍凉。

玄都观为当时长安城的一座道观。 (明慧网)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 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 前度刘郎今又来。

【语译】百亩大的院子里一半长满青苔,桃花全无只見葵菜花开。昔日的种桃道士如今归往何处?前次來过的劉郎今日又來了。

【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诗人、哲学家,诗作清新通俗,充满豪气,有「诗豪」之称。为匈奴后裔,官至太子宾客,故称刘宾客。

刘禹锡世代儒学相传,又天资聪敏,从小就气度不凡。虽官场上多次被贬,几经调动,仍樂观豁达,勤政爱民,受到人民爱戴。民众把同样当过苏州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合称 「三杰」,为他们建了三贤堂。

【品读】唐德宗贞元二十一年(公元八零五年),京城中玄都观还没有花木,那时劉禹锡担任屯田员外郎,后又贬为朗州(在今湖南)司马。十年后,宪宗元和十年(公元八一五年),他被召回京师,当时正值春天,玄都观里的桃花开得绚烂如霞,吸引了不少游客。他的朋友邀他去观赏桃花,他看到新栽的桃花很有感触,就写了《玄都观桃花》。当时道士手植的仙桃盛如红霞。

刘禹锡讽刺时政再次招致不满,贬谪为連州(在今广东)刺史,之后又转任几个地方。十四年后旧地重游,因游客稀少,庭院大半长满青苔;种桃的道士已经死去,桃树疏于照顾都没了,桃花荡然无存,只見燕麦野葵,荒凉的景色让人感到人事全非。诗人又回來了,而政治斗争仍在继续,只是春风得意者换成另一批权贵。

刘禹锡在诗中表达出对权贵的蔑视与自己积极的心志。也因为这首诗,过了三年,他又被外放。再过五年,才改任太子宾客。

二十多年來,劉禹锡因得罪当权者,接連被贬外地。这次重回长安,看到世事如此变化无常,使他修佛之心更加稳定。

刘禹锡是个佛缘很深的人,曾在梦中得到神的点化,使他悟到了很多道理;他一生有很多佛门的朋友,有的高僧讲了超常的经历,这些都让他瞭解到:

世人只相信自己的耳目,其实是画地自限,常人感官无法見闻的另外空间,往往才是事实的真相。

所以他在《有僧言羅浮事因为诗以写之》中写道:「世人信耳目,方寸度大钧。安知视听外,怪愕不可陈。」

白居易晚年虔心修佛,是劉禹锡修煉中互相督促的好朋友;劉禹锡的哥哥是隐居山中的修道人,两人对劉禹锡的修煉都有积极影响。劉禹锡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和哥哥一同修成,而晚年的真修使他的体悟和修持境界也不断地提高。

劉禹锡塑像。(明慧网)

【关联文章】
读古诗品人生

【延伸阅读】
【窗前馨语】梅之风骨 玉之精神
【读古诗品人生】直中书省、乌衣巷
古代诗人修炼故事(12):刘禹锡挣脱凡见 晚年精进真修
古代诗人修炼故事 (6) 唐朝诗人白居易 一心追寻生命回归之道

明慧网原文:
明慧网《海外周报》第九九期 〖读古诗品人生〗庆全庵桃花
【读古诗品人生】再游玄都观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08/4/8/176053.html

(本文主图说明:明 仇英《桃花源图》局部,公有领域)

世局纷乱、灾异频仍、真假难辨⋯⋯
寻觅中,访问明慧之窗,让光明与智慧注入心田。

感谢您支持明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