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义富贵如浮云 安贫乐道享高寿

不义富贵如浮云 安贫乐道享高寿

【明慧之窗记者颜朴芳综合编辑】 《后汉书》记载,东汉章帝时,李恂任兖州刺史的时候,以清廉俭朴为下属作出了表率。

兖州物产丰富,比较富庶,华贵的东西很多,作为地方长官的刺史是可以享用一些的。可李恂却是勤勉自励,事事以俭朴为则,从不骄奢。

在担任地方长官时,他能够体恤下情,以清正廉洁自律;在日常起居上,他住的宅院不求豪华,从不装饰,居室里更是俭朴,席上垫褥是一张普通的羊皮,盖的是麻布被子,后人常以「李恂被」称朴素的布被。

奉公不阿 拒不送礼

李恂担任张掖太守时,威严沉毅、忠正耿直。当时,大将军窦宪北伐匈奴,驻军在张掖附近的武威,武威一带的州郡官员为讨好窦宪,都争相献上礼物。张掖离武威很近,下层的官吏劝李恂也带上些礼物去拜访大将军,他说:「我又没有甚么公事,不必去了。」

由于他不趋炎附势,不巴结窦宪,奉公行事,拒不送礼,这一来就得罪了窦宪,窦宪藉故上奏朝廷,李恂因而被罢官职,但掩盖不了他忠正廉洁的事迹。

窦宪北伐平定匈奴后,随著权力和名望的不断提升,竟以外戚专权参与朝纲,还滋生了二心,阴谋篡汉。行事、为官不义的他,终因私德有亏,最后被汉和帝赐死。

出使西域不收礼

之后李恂被重新启用,担任西域副校尉的重任。

当时西域很富庶,出产很多的奇珍异宝,而且各国往来的使节、贵宾、商人很多。李恂到达西域后,各小国的君主、官吏、商人按照惯例纷纷献上奴婢、大苑良马、名贵香料、金银玉器等礼物,都被李恂拒绝了。

这些人一开始不理解,以为东西送少了,又几次派人携大量财物馈赠,等弄清了李恂的为人后,都非常敬佩他。

由于在西域立功,李恂升迁为武威太守,不久却因为某事被罢职免官。从此,李恂告别仕途,徒步返回故乡,选择了一个林木优美的地方修建草庐,潜心教授学生,还自己编织草席营生。

汉末,西羌叛乱,擒获李恂,羌人素闻其名,非常敬重他,就将他放了并一路护送出境。李恂来到洛阳,准备拜见皇帝,却遇上饥荒,没有粮吃,司空张敏、司徒鲁恭等各遣子侄给他送粮食,他坚持不接受。

之后,他迁居新安关下,虽然生活清贫他也不忧,以拾野果过日子,九十六岁高寿无疾而终。

之后,他迁居新安关下,虽然生活清贫他也不忧,以拾野果过日子,九十六岁高寿无疾而终。(明 仇英《春山吟赏・轴》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

安贫乐道享高寿

《论语・述而》中,孔子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意指,如符合正道,即使吃粗粮,喝白水,弯著胳膊当枕头,也是乐在其中;通过不正当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就如同天际的一片浮云,过眼云烟不足取。

孔子倡导儒家道义担当的「安贫乐道」,对「道济天下」的坚信,「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感,提倡道德教化,经常劝人安贫乐道,完善道德人格,帮助人们从功名利禄的贪欲中超脱出来,勿因迷失人生方向而堕落。

李恂正是做到了远离不义,安贫乐道。他一生为官,不为富贵而做不义的事情,晚年虽然物质条件贫乏,但心安理得而能享高寿。他一生恪守东汉士人名节,先后历任数职,但都不畏权势,清约率下,尽力于事,受到时人的敬仰和赞誉,以清廉忠义闻名天下。

现在说到古代的清廉之官,除了想到东汉杨震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慎独拒礼之外,李恂的不受馈、「李恂被」也为后人赞誉。

结语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大到一个国家,上级官员贪腐会助长下级官员、乃至普通百姓的不正之风。官员级别越高,影响范围越大;小至一个家庭,父母言行不正,也会造成孩子难以教育。正如西汉思想家董仲舒所说:「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

反观中国大陆,中共的官员们既贪婪、恶毒又荒淫,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良知,忘记了历史的教训,听不进劝善之言,他们的落马原本就在意料之中啊。神目如电,更严重的报应还在后面呢!

中国民间有句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在切身利益面前,何去何从,聪明的人是知道如何选择的。

【延伸阅读】
执政不仁不义的后果

明慧网原文: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24/3/8/【传统文化】不义的富贵如浮云-473933.html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11/5/20/【神传文化】浅谈传统理念「安贫乐道」-240465.html

(本文主图说明:明 仇英《春山吟赏・轴》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

世局纷乱、灾异频仍、真假难辨⋯⋯
寻觅中,访问明慧之窗,让光明与智慧注入心田。

感谢您支持明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