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服饰藏玄机  你猜对了吗?

古人服饰藏玄机 你猜对了吗?

文/王雅和(明慧之窗记者李莲改写)

在人类服饰的悠久历史中,中国古代服饰是最夺目的一页。《红楼梦》中贾母头顶高挽著圆形发髻,发髻上的金钗闪闪发光,头前额戴著一个非常精致的绣花抹额,腰间系著一个绣花腰带,身著长袍,相貌端庄。

古人为甚么这么装扮?又与今人身穿裸露和破洞衣服有何不同?我们一起从上图的头饰、束带、长袍、长裙中来寻找答案。

幞头与簪花  保护百会穴不受风寒

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幞头起源于东汉,北周时期正式得名为幞头,到了隋朝时期,成为社会各阶层喜欢的冠帽,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皆以幞头为自己的日常便服,男女皆可戴。

幞头是古人根据阴阳五行,取法天、地、人三才制作而成。天有阴阳昼夜,四季寒暑之变化,人有五脏六腑、十二阴阳经脉与奇经八脉气血运行,虚实盛衰。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天地之道,行方正之事。根据天地阴阳四时的规律,少思、节欲、慎行抑情,养生养德。

清 黄慎《韩魏公簪金带围图》轴(或名《韩琦簪花图》)局部。(图片来源:公有领域)

簪花,象征吉祥富贵、喜庆、感恩。在古代只有在大型典礼、郊祀等活动结束臣子们回銮时头戴簪花,以谢天地之恩。

唐代的士大夫多崇尚头戴簪花,有一个盛传天下「四相簪花」故事,说的是北宋韩琦、王珪、王安石、陈升之四人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头戴了一样的簪花,后来四人都成为国相。

宋代的新郎官也有戴簪花的习俗。司马光《书仪﹒婚仪上》:「世俗新婿戴花胜,拥蔽其首,殊失丈夫之容礼。」

除此之外,幞头、簪花、抹额还有一个少为人知的功用,能够保护头部百会穴不受风寒。中医讲「头为诸阳之会,又为髓海。」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虢国太子因尸厥昏迷,扁鹊针刺头部百会穴,令太子起死回生,就是一个实例。

腰间束带 提醒人们要节制欲望

古代服饰中男女腰间都有一根束带,束带所系的部位正好是人体带脉循行的部位。「带脉者,起于季胁,回身一周,前垂如带,总束诸脉,使上下有常,要约管束之,如人之束带然。」

带脉主要起到约束人体所有纵行的经脉有规律的运行。《妇科玉尺》说带为五色之带,指出了纵欲损肾而成带下之疾。五色分别是肝主绿色、心主红色、脾主黄色、肺主白色、肾主黑色。

五色、五志对应人体五脏,同时也遵循五行之相生相克的理。(图片来源:大纪元)

人的七情如果不加以节制,纵欲妄行,带脉就会约束无力,脉气下陷,肾伤髓枯,腰僵直不能屈伸,两足沉重,难以行走。《扁鹊﹒心书》记载,房劳损肾,则中风、淋症、阴茎出脓、肾劳、四肢常冷,腹痛、便血、骨痿、腰酸无力、女子带下量等病症。

所以,智者养生,顺四时寒暑变化,节制七情六欲,正气内守,外邪不至,而长生久视。

长袍与长裙  保护储存气血的脉络

众所皆知,人体有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奇经八脉有任脉、督脉、带脉、冲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而奇经八脉的作用是涵蓄不足,储存有余。

古人把奇经八脉比喻成沟渠和湖海,人体气血隆盛时在奇经八脉内储存,人体气血虚弱时,就需要奇经八脉的气血来补充。而涵养与灌溉都需要阴维脉、阳维脉来维系。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皆起于脚踝关节处。那么长袍与长裙就起到了河堤的作用,保护体内气血储存有余,灌溉有源。

变异服饰易招邪  有损五脏六腑

我们了解了古人的穿衣打扮,生活点滴都包含著养生养性之道。那么今天人们的著装有哪些地方违背了养生之道?

有时走在马路上,常见男女穿著带有破洞的衣服,夏天穿著裸露肩背、肚脐、大腿的短装,有的人穿没有腰带的掉裆裤,冬天光著脚背,脚踝,有的人头发散乱。这种装扮在古人看来为不正之衣冠,容易招邪,会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

因为人体有许多重要的穴位分布在头、脖子、肩背、膝关节、脚踝等部位。如果经常裸露这些部位,会使人体内阳气外泄,寒邪入侵,堵闭穴窍,侵害脏腑。

古人穿衣打扮在于保护自己不受外邪六淫(风、寒、燥、湿、暑、火)的入侵,除了给人以视觉美感外,更令人思无邪心生敬意。

而今天人们的著装恰恰相反,把人体最需要保护的部位全部裸露在外!所以古人五十才有的「五十肩」,今人二十几岁就有了。而且让观者妄想心生邪念,于人于己都不利。

原文:古人服饰之美韵透出了甚么? https://pse.is/3py5tc  )

(本文主图来源:明慧网)

世局纷乱、灾异频仍、真假难辨⋯⋯
寻觅中,访问明慧之窗,让光明与智慧注入心田。

感谢您支持明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