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服飾藏玄機  你猜對了嗎?

古人服飾藏玄機 你猜對了嗎?

文/王雅和(明慧之窗記者李蓮改寫)

在人類服飾的悠久歷史中,中國古代服飾是最奪目的一頁。《紅樓夢》中賈母頭頂高挽著圓形髮髻,髮髻上的金釵閃閃發光,頭前額戴著一個非常精緻的繡花抹額,腰間繫著一個繡花腰帶,身著長袍,相貌端莊。

古人為甚麼這麼裝扮?又與今人身穿裸露和破洞衣服有何不同?我們一起從上圖的頭飾、束帶、長袍、長裙中來尋找答案。

幞頭與簪花  保護百會穴不受風寒

虢國夫人遊春圖局部。(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幞頭起源於東漢,北周時期正式得名為幞頭,到了隋朝時期,成為社會各階層喜歡的冠帽,上至王公貴族,下至黎民百姓,皆以幞頭為自己的日常便服,男女皆可戴。

幞頭是古人根據陰陽五行,取法天、地、人三才製作而成。天有陰陽晝夜,四季寒暑之變化,人有五臟六腑、十二陰陽經脈與奇經八脈氣血運行,虛實盛衰。天圓地方,人頭圓足方,以應天地之道,行方正之事。根據天地陰陽四時的規律,少思、節欲、慎行抑情,養生養德。

清 黃慎《韓魏公簪金帶圍圖》軸(或名《韓琦簪花圖》)局部。(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簪花,象徵吉祥富貴、喜慶、感恩。在古代只有在大型典禮、郊祀等活動結束臣子們回鑾時頭戴簪花,以謝天地之恩。

唐代的士大夫多崇尚頭戴簪花,有一個盛傳天下「四相簪花」故事,說的是北宋韓琦、王珪、王安石、陳昇之四人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頭戴了一樣的簪花,後來四人都成為國相。

宋代的新郎官也有戴簪花的習俗。司馬光《書儀﹒婚儀上》:「世俗新婿戴花勝,擁蔽其首,殊失丈夫之容禮。」

除此之外,幞頭、簪花、抹額還有一個少為人知的功用,能夠保護頭部百會穴不受風寒。中醫講「頭為諸陽之會,又為髓海。」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虢國太子因屍厥昏迷,扁鵲針刺頭部百會穴,令太子起死回生,就是一個實例。

腰間束帶 提醒人們要節制慾望

古代服飾中男女腰間都有一根束帶,束帶所繫的部位正好是人體帶脈循行的部位。「帶脈者,起於季脅,回身一週,前垂如帶,總束諸脈,使上下有常,要約管束之,如人之束帶然。」

帶脈主要起到約束人體所有縱行的經脈有規律的運行。《婦科玉尺》說帶為五色之帶,指出了縱慾損腎而成帶下之疾。五色分別是肝主綠色、心主紅色、脾主黃色、肺主白色、腎主黑色。

五色、五志對應人體五臟,同時也遵循五行之相生相剋的理。(圖片來源:大紀元)

人的七情如果不加以節制,縱慾妄行,帶脈就會約束無力,脈氣下陷,腎傷髓枯,腰僵直不能屈伸,兩足沉重,難以行走。《扁鵲﹒心書》記載,房勞損腎,則中風、淋症、陰莖出膿、腎勞、四肢常冷,腹痛、便血、骨痿、腰酸無力、女子帶下量等病症。

所以,智者養生,順四時寒暑變化,節制七情六慾,正氣內守,外邪不至,而長生久視。

長袍與長裙  保護儲存氣血的脈絡

眾所皆知,人體有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奇經八脈有任脈、督脈、帶脈、衝脈、陰維脈、陽維脈、陰蹺脈、陽蹺脈。而奇經八脈的作用是涵蓄不足,儲存有餘。

古人把奇經八脈比喻成溝渠和湖海,人體氣血隆盛時在奇經八脈內儲存,人體氣血虛弱時,就需要奇經八脈的氣血來補充。而涵養與灌溉都需要陰維脈、陽維脈來維繫。陰維脈、陽維脈、陰蹺脈、陽蹺脈皆起於腳踝關節處。那麼長袍與長裙就起到了河堤的作用,保護體內氣血儲存有餘,灌溉有源。

變異服飾易招邪  有損五臟六腑

我們了解了古人的穿衣打扮,生活點滴都包含著養生養性之道。那麼今天人們的著裝有哪些地方違背了養生之道?

有時走在馬路上,常見男女穿著帶有破洞的衣服,夏天穿著裸露肩背、肚臍、大腿的短裝,有的人穿沒有腰帶的掉襠褲,冬天光著腳背,腳踝,有的人頭髮散亂。這種裝扮在古人看來為不正之衣冠,容易招邪,會影響到人的身體健康。

因為人體有許多重要的穴位分布在頭、脖子、肩背、膝關節、腳踝等部位。如果經常裸露這些部位,會使人體內陽氣外泄,寒邪入侵,堵閉穴竅,侵害臟腑。

古人穿衣打扮在於保護自己不受外邪六淫(風、寒、燥、濕、暑、火)的入侵,除了給人以視覺美感外,更令人思無邪心生敬意。

而今天人們的著裝恰恰相反,把人體最需要保護的部位全部裸露在外!所以古人五十才有的「五十肩」,今人二十幾歲就有了。而且讓觀者妄想心生邪念,於人於己都不利。

原文:古人服飾之美韻透出了甚麼? https://pse.is/3py5tc  )

(本文主圖來源:明慧網)

世局紛亂、災異頻仍、真假難辨⋯⋯
尋覓中,訪問明慧之窗,讓光明與智慧注入心田。

感謝您支持明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