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註冊
捐助
首頁
>
古往今來
>
傳統正見
|
紅禍瀰漫
|
文化長廊
|
古往今來
不修道已在道中的陶淵明
2022-08-12
要讀懂陶淵明的詩不但需要文學素養,更要有超脫常人的胸懷,因為能把詩寫到如此至清至淡的程度,正是心中了無纖塵、摒絕俗念的表現,而這種超乎常人的心性只有道中人才可能具備。
清正無私 仁厚愛民的父母官——西漢黃霸
2022-08-10
「父母官」是百姓對地方官員的一種讚譽。一個好的地方官員應該是「愛民如子」,像愛護子女般愛護百姓;應該是「為民做主」,維護百姓的權利免於受到傷害。一起看看西漢一位優秀的父母官——黃霸的事跡。
多代皇帝都在尋訪他:太極祖師張三豐
2022-08-5
你使否曾經幻想過,有朝一日,可以暫離塵世的喧囂,尋找一處世外山林,與自然合一,重拾內心謐靜?中國符合以上條件的山嶺不少,位於湖北省的武當山就是其中之一。它風景如畫、高聳入雲、神祕莫測,兩千多年來武當山一直是潛心修道者首選之地。而真正使武當山聲名遠播者,應屬真人張三豐及其所創的太極拳法。讓我們一起來認識這位太極祖師。
岳飛以詩言志:忠的境界 至真至善(三)
2022-08-2
歷史已走過近千年,岳飛的「忠義」精神感召無數中華兒女,心懷忠正、以德為先、明辨是非。岳飛留下的寶貴詩句,是後世領略千古英雄真諦的嚮導,打開神傳文化的鑰匙。
七夕節話古今清流 男女有別守禮而行
2022-07-30
七夕節、也稱七巧節、乞巧節、七姐誕。古代女子會在這天向上天乞求:擁有織女般巧手,得牛郎般忠貞郎君,家庭婚姻幸福美滿。一起來看看古人和現代社會中在各種誘惑中逆流而上的一群人,他們是如何守禮節慾的。
天道佑善 宋景公三念化解死劫
2022-07-27
《吕氏春秋》、《淮南子》、《史记》等都記載過這樣一個故事,宋景公的時候,天上熒惑星(火星)侵入了心宿星的範圍,宋景公非常憂慮,生怕上天會給宋國帶來災禍。最後,這一災難是如何化解的呢?對後人的啓示又是什麽呢?
岳飛以詩言志:忠的境界 至真至善(二)
2022-07-24
歷史有如一場大戲,時時驚心動魄,卻又有意無意之間,為後世留下了洞悉歷史緣由的真機。「以詩言志」,岳飛留下的部份詩文,可以看到詩人心繫蒼生的至真至善的胸懷,以及最終返本歸真的求道之心。
水的德行與智慧
2022-07-21
中華神傳文化中常以日常景物來展現「天人合一」的內涵,反映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嚮往和追求,以及重德向善的道德理念。水,它不僅是萬物生存的活力源泉,也是聖人口中諸多智慧與德行的比擬象徵,更可能是神佛慈悲的無言教化。
岳飛以詩言志:忠的境界 至真至善(一)
2022-07-17
紹興三年(1133年),岳飛寫下了這首震爍千古的《滿江紅》。忠義之氣,撲面而來,盪氣迴腸,雖然時間已過去千百年,但是躍然紙上的正直、氣概,讓人感受到近在眼前的「壯懷激烈」。
文藝復興盛期三傑使用什麽繪畫技法?(下)
2022-07-15
文藝復興繪畫中出現的Cangiante(換色法)、Chiaroscuro(明暗對照法)、Sfumato(暈塗法)和Unione(統合法)這四種風格迥異的繪畫技法,被後世廣為流傳,許多藝術巨匠都曾經出神入化地運用它們創造出輝煌而美麗的藝術珍品。您知道意大利文藝復興盛期的三傑,各自最拿手的技法都是什麽嗎?
文藝復興盛期三傑使用什麽繪畫技法?(上)
2022-07-14
文藝復興繪畫中出現的Cangiante(換色法)、Chiaroscuro(明暗對照法)、Sfumato(暈塗法)和Unione(統合法)這四種風格迥異的繪畫技法,被後世廣為流傳,許多藝術巨匠都曾經出神入化地運用它們創造出輝煌而美麗的藝術珍品。您知道意大利文藝復興盛期的三傑,各自最拿手的技法都是什麽嗎?
神目如電 也來說說那些遭雷擊的人
2022-07-10
中華神傳文化中,認為「驚雷」是上天揚善懲惡的霹靂手段。人間君臣合德,順天意向民心,則風調雨順;但凡人間有逆天謗神、惡貫滿盈之人事,天空必電閃雷鳴。人們普遍相信,被雷擊斃的人,都是一味幹壞事不聽勸告的作惡者。
古今因果案例:幹了什麼事遭雷劈身亡?
2022-07-7
中國歷史上一個名叫武乙的君王,因玩「射天」遊戲,輕慢天神被雷劈死;《太上感應篇》中記載有一則法官錯判和尚死刑的案子,後來法官與行刑官都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自古以來,輕慢、誹謗佛法,迫害信佛修佛的人,都會受到上天的降罪。如今,也有實實在在的案例發生,一起來看看。
酷吏之母的告誡和預言
2022-07-5
西漢時代,嚴延年出任河南太守,由於對待百姓非常嚴酷,當地人給他起了一個綽號,叫他屠伯。他精明強幹、獨斷專行、擅寫獄詞、效率神速,寫的獄詞往往讓專業人士也找不出破綻,可悲的是這些才能不是為了救人,而是為了殺人......
古人的為官之道
2022-07-1
古人非常講究為官之道:官位高了要關心底層,權力重了要謹言慎行,俸祿厚了也不能看重。這些都是為官的金玉良言!
古典小說中「因果報應類」詩詞選粹
2022-06-28
傳統文化賦予了中國古典小說以教化人心為主題,因此各時期各類小說中都有表現因果報應思想的作品:勸人為善,遵從天理,為自己的行為和未來負責。古典小說中有大量相關詩詞出現,為廣大讀者所喜聞樂見。本文摘錄其中部分詩詞。
「書聖」王羲之的書品與人品
2022-06-27
中國書法,是文字的藝術,是藝術的文字,漢字因書法而彰顯,書法因文字而高貴。傳統文化中非常重視道德、人品,「文如其人」、「字如其人」,就如同賞讀王羲之的千古名作《蘭亭集序》,他的書法和人品都達到了清逸脫俗、仙風道骨的境界。
三個故事告訴你:祖上積德 福澤子孫
2022-06-25
為人父母者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其實都是為子女著想。但是如何為子女著想呢?將來老了能給子孫留下什麼呢?或許古人之言可供參考…..
【精采回顧】為了一次地震 冥界準備了五十年
2022-06-25
「因果相連,善惡有報」,這在人類社會曾經是人盡皆知的天理常識。然而到了十惡毒世,很多人不信因果,所以遭難時頗覺不公和不解,這種現象自古便有。其實萬事哪有偶然?本文要講的是清朝的一個例子。
天與目(上)「第三隻眼」探秘
2022-06-24
《科學》期刊曾刊登一幅彩色風景畫,出自一位先天全盲的土耳其畫家,他從沒看到過他畫中的世界,畫出來的作品卻像是視覺正常者所畫。科學家對他的大腦進行研究後認為,人體中神秘的「第三隻眼」應該是存在的。而這第三隻眼,就是法國哲學家笛卡兒所稱「靈魂的寶座」— 松果體。
行善積德是最好的風水
2022-06-20
以前老人家經常講「祖上積德,兒孫有福報」,古語也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莫道因果無人見,遠在兒孫近在身」。古人講的因果報應、善惡有報,是宇宙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從古至今都存在著。古今社會中,有許多行善向善而得福報的實例,行善積德可是最好的風水呢!
頭髮趣聞
2022-06-19
説起關於頭髮的典故,通常能想到怒髮衝冠、千鈞一髮、懸樑刺股等成語,以及「伍子胥過昭關——一夜白頭」的故事。中醫認為頭髮與血和腎有關,有「血為髮之本」等說法。高明的中醫通過觀察人的頭髮,即可看出其身體狀況。其實頭髮還有很多趣聞呢。一起來看看。
【精采回顧】「瘟疫有眼」指甚麼?
2022-06-18
五毒就是五瘟使者放的瘟毒。五瘟使者是指五位瘟神,專職對人間布撒瘟疫。在民間,從來就有「瘟疫有眼」的說法,就是說,瘟疫在哪裏發生、誰會染病,冥冥之中都有選擇和決斷。
「漁父辭劍」—— 在《史記》上名留青史的漁夫
2022-06-14
中華上下五千年,但正史只有寥寥二十四部,能夠進入史家眼中而載入二十四史的人可謂鳳毛麟角,絕非尋常人物!被譽為中華第一史書的《史記》中竟有一位小小的漁翁上榜!這位漁翁是憑什麼上榜的呢?
蘇東坡是大文豪 也是經世濟民的大好官
2022-06-14
北宋大文豪蘇軾,號東坡居士,一首「大江東去浪淘盡」,激蕩千年;「十年生死兩茫茫」,驚嘆百世。生活中的蘇軾,也是個「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濟世救民,有擔當的父母官。
修仙做官各隨己願 意志不堅修煉難成
2022-06-12
在華夏神傳文化中,進山修道的人一直絡繹不絕,也出現了許多不能用現代科學解釋的現象。裴諶、王敬伯、梁芳,這三個好友進山修道的故事雖然是過去的小道修行,但它講的實際上是一個人如何堅毅心性的道理。只有不斷去掉人心執著,才能堅定地在修煉路上走到底。
從神傳文化看「男左女右」的習俗
2022-06-9
「男左女右」好像約定俗成地滲透到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戴婚戒;看手相;男女同行出席正式場合;中醫診脈,男取脈於左手,女取脈於右手;拍結婚照的時候站位也是「男左女右」呢。「男左女右」習俗是怎麼產生的?
南北朝名臣高允一生行善(二)輔佐五朝皇帝
2022-06-6
在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北魏,有這樣一位大臣,他仁愛積善,他的品格善行受百姓和皇帝的推崇,青史留美名。高允歷任五代官員,輔佐皇帝直到近百歲。展開歷史的畫卷,我們一起去了解他的人生軌跡和事蹟。
南北朝名臣高允一生行善(一)救數千人命
2022-06-5
在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北魏,有這樣一位大臣,他仁愛積善,他的品格善行受百姓和皇帝的推崇,青史留美名。他在皇帝面前仗義執言,讓數千人被赦免死罪。展開歷史的畫卷,我們一起去了解他的人生軌跡和事蹟。
端陽之際話端午
2022-05-31
一提到端午節,您最先想到的是什麼呢?是吃粽子、賽龍舟,還是屈原呢?這個傳統的民俗節日,在現代社會漸漸式微,失去了原有滋味。許多家庭就買幾顆粽子回家吃吃,算是給了端午節一個交代。其實端午節是一個有趣、好玩,富含典故、生活智慧的節日,希望透過以下的介紹,再加上讀者的巧思,能把屬於端午節的氛圍找回來。
Toggle Th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