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行感天 神明賜福

孝行感天 神明賜福

文/ 陸文、史鑑(明慧之窗記者顏樸芳編輯)

孝的觀念源遠流長,殷商甲骨文中就已出現「孝」字。「孝」的漢字構成,上為老、下為子,意思是子能承其親,並能順其意。漢字「教」,由「孝」和「文」組成,即教育是以孝道人倫為基礎而擴展開來,起到化育人民的作用。

「孝悌」指的是孝敬父母、尊重長輩、友愛兄弟及關愛幼者的倫理行為,體現出感恩、回報和禮敬。進而推及一切,善待他人,名之「行仁」,孝悌乃行仁的開源。

「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中華傳統美德,也是做人立身之本。行孝是積德,這個德會福報於自己,甚至後代。一起來看看幾個孝親得福報的故事。

崔沔孝順盲母 獲福報與兒同當大官

唐朝人崔沔(音免,miǎn),天性純正,性情溫和,侍奉父母非常孝順。他的母親雙眼失明,他到處求醫卻無效,他就守在母親身邊奉養她,三十年來都恭敬細心,連晚上都不把帽子和外衣脫下,以便隨時起身服侍。

每當遇到佳節或美景良辰,他一定扶著母親外出郊遊或走親訪友,和人們有說有笑,使母親忘掉失明的痛苦。

後來母親過世 ,崔沔傷心到吐血。他終身按母親的心願對待家人,他愛兄姐就如同愛母親一樣;對待外甥姪子也好過對自己的孩子;所得薪俸都分給親人。

他說:「母親過世了,我已經沒有辦法表達對母親的孝心。她老人家在世時,最掛念的就是哥哥、姐姐、外甥和姪子這幾個人,所以我要厚待他們,這樣做或許可以安慰母親在天之靈!」

崔沔可說是一位真正的孝子!母親在世時,盡力使老人家活得開心;母親過世後,又完成她老人家的心願。

後來崔沔官至中書侍郎,他的兒子崔佑甫成為賢明的宰相。

示意圖。崔沔在母親在世時,盡力使老人家活得開心。(公有領域)

朱壽命乞討贖母 邵學士出資伸援

清朝人朱壽命,康熙乙卯年兵荒馬亂時,與母親李氏失散。他日夜哭泣,哀痛了幾年。一天晚上,夢中有神靈對他說:「你母親平安無恙,在正藍旗下為奴。」他辭別了親戚鄰里,說:「如果不見到母親,我絕不生還。」

於是穿短衣、踏草鞋、背上黃布包袱,小腿露在外面,沿途匍匐乞討三千餘里才來到北京。

朱壽命到北京後就在街上行乞,別人給飯就自己吃,別人給錢就縫在衣服裏,別人不給飯就整天忍飢挨餓,始終不花一文錢,因為他要攢錢贖母。他走訪多時,終於找到母親下落,就像夢中神靈說的一樣在正藍旗下為奴。

朱壽命懇求贖還母親,但旗主故意開出天價拒絕他,他便天天跪在旗主門外哀求,雙膝都跪腫了。遇到母親生日,他捧來一碗肉麵,跪著獻給母親,等母親吃完了才起身。

當時邵遠乎學士在北京做官,聽聞後仗義疏財,贖回朱壽命母親。母子倆離開後無處可依,邵學士收留他們。

朱壽命的母親性子急躁,稍有不如意處就對兒子痛罵不止,甚至搧他耳光,他卻更加和顏悅色地對母親說:「兒子怕打疼母親的手。」幾月後有便船可搭,朱壽命於是接母親返回家鄉奉養。

曹娥投江尋父屍 皇帝立祠表彰

漢朝人曹娥,他的父親叫曹盱,是一位巫師。在五月五日端午節的那天,他乘船在江上迎神,不小心墜入江中淹死了。當時曹娥才十四歲,她沿著江邊找父親的屍體卻遍尋不著,她在江邊哭泣了七天七夜,仍然不見父親的屍體浮出水面。她就跳入江中,經過五天,兩人的屍體一同浮出江面,曹娥緊緊背著父親。

在場的人們見此都流下了眼淚,都說是曹娥至誠的孝心感動了江神,才讓她在水下找回父親的屍首,並把他們送上水面。當地的縣官也被曹娥的孝心和壯舉深深感動,下令把他們父女好好埋葬,並且立了一塊碑,將孝女曹娥的事跡記錄下來,供人們瞻仰、懷念。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曹娥,就在她投江的地方建起了「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子也改名為「曹娥村」,那條江也改稱為「曹娥江」。當地端午節的紀念活動也就與曹娥有關了。

曹娥。(公有領域)

吳孝婦守寡侍奉婆婆 上天賜錢供養

宋朝人吳孝婦,丈夫早死又沒有子嗣,但她侍奉婆婆非常孝順。婆婆年老且眼睛有病,想到自己的媳婦太孤單了,就想招一個義子為兒媳成親。

吳孝婦哭著對婆婆說:「自古以來,烈女是不事二夫的。我自然應當竭力地奉侍婆婆,還請婆婆放心。」

吳孝婦為鄰居做手工粗活賺錢養婆婆,間或有人送她好的食物,她就帶回家給婆婆吃。有一次,她飯還沒煮熟,鄰居的媽媽有急事,喊她出去幫忙。婆婆擔心飯煮太久會煮焦了,就把它放在盒子中,因為眼睛看不清楚,實際上是把飯放進了垃圾桶裏。

吳孝婦回來後看到了,可她不去問責婆婆,只趕快向鄰居借些飯來給婆婆吃,然後再用水洗淨弄髒的飯,蒸熟了自己吃。

有一天,她夢到兩位穿著青色衣服的童子,駕著祥雲來到她的面前,手裏拿著符牒道:「我們是奉了上帝的玉旨,來召吳孝婦晉見。」接著吳孝婦見到了上帝,上帝對她說:「你只是一個村婦,能夠如此勤苦盡心地侍奉婆婆,實在是令人尊敬!因此特別賞賜你一千文錢供養婆婆,從此你不必做粗活手工賺錢養家了。」

吳孝婦一夢醒來,發現床頭果然放著一千文錢,而且用完之後,床頭就又出現一千文錢。如此周而復始,延綿不絕!

呂升孝心感天 神助要回杏林地

明朝人呂升,從小就失去母親,他非常孝順地侍奉父親。父親因為年歲很大,夜裏常會起來小解,呂升就與父親同睡,以便就近照料。呂升每天晚上都要起來四、五次,照顧年邁的父親起夜。

有一年,遇到了兵荒馬亂,盜匪遍地橫行,呂升就背著父親逃入山中,在半途卻遇到了強盜,但是這些強盜對呂升的孝心早有耳聞,深受感動,並沒有為難他們父子。

呂升的父親很喜歡吃滋味香甜的杏子,呂升特別在家裏附近種植了許多杏樹,可是種植杏樹的地面,後來被鄰居強佔去了。

呂升無奈,寫了一篇奏章稟告神明,向神求助。神明就譴責強佔呂升杏地的鄰居,讓他的家人生病,還告諭那個鄰居:「你要立刻把強佔的杏地還給孝子呂升!」直到鄰居把杏地還給呂升,神明才讓他家人的病立即痊癒。

不願孝順婆婆 李迥秀休妻 門前長出靈芝草

唐朝人李迥秀,天性至孝,他的母親出身貧賤,而他的妻子出身富貴,不願意孝順婆婆;並且還經常罵家中的婢女,讓他的母親聽了感到很不快樂。

李迥秀教育妻子,要她變得寬厚賢淑些,但是她做不到,他就把妻子給休了。有人就問他:「你為甚麼把妻子給休掉了呢?」

他說:「我娶妻就是要妻子侍奉母親啊!可是,我的妻子不能夠和顏悅色對待下人,更不願盡心盡力侍奉婆婆。這樣的媳婦,我怎能留她呢?」

李迥秀的孝心感動了上天,因而在他家門前長出靈芝草。唐中宗知道後特別頒下詔書,表彰他的孝行。

結語

孔子說:「夫孝,德之本也」、「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人之行也」,認為「孝」是上天所定的規範。古代孝子盡力贍養父母,對父母溫言軟語,發自內心感念、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當今的我們應及時行孝,不但父母在世時要盡孝,父母百年之後,也要飲水思源,莫忘父母之恩,那孝道就會透過清明這樣的節日,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據《集福消災之道》、《清稗類鈔》)

【延伸閲讀】
清明節 — 華人的感恩節日
兩個現代媳婦忍辱解難題
丈夫服刑她苦等八年 丈夫: 妳真像菩薩

【延伸閲讀專輯】
《為甚麼會有人類》讀後感
神韻演出
一人煉功全家受益
幸福家庭系列
幸福婚姻秘訣
尋找生活希望的故事
尋找生命意義的故事

明慧網原文: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11/3/23/古代孝親故事-237986.html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10/11/29/歷史故事-朱壽命贖母-233033.html

(全文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世局紛亂、災異頻仍、真假難辨⋯⋯
尋覓中,訪問明慧之窗,讓光明與智慧注入心田。

感謝您支持明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