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榜十次后 他如何最终登榜夺魁?

落榜十次后 他如何最终登榜夺魁?

文/泰源(明慧之窗记者周慧文编辑)

济人之急,救人之危,益己之身。他人有难时,若能善意解救,则此功德亦能庇荫自身。

刘理顺(一五八二年 ~ 一六四四年),明朝河南杞县人。他出生刚满月父亲就去世了,由母亲抚养成人,从小非常注重道德修养,受到乡人们的器重。他二十来岁就中了举,可是后来接连参加了十次会试,都没有考中。人们惋惜他命运不好,遇事不利,但他自己倒是很泰然。

后来他就长期在一座寺庙中读书。有一天,他正在专心用功,忽然听到外面传来女人凄惨的哭声,就派人去打听。原来是一位妇女,丈夫外出经商七年未归,音讯全无,眼看家中就要揭不开锅了。婆婆就想让媳妇改嫁,寻一条生路,于是就收了一个外地商人12两银子,人家就要将媳妇带走,所以婆媳二人在别离之际抱头痛哭。

刘理顺得知后,急忙吩咐仆人道:「赶快回去取12两银子来!」

仆人说:「家中目前只有一点准备纳税的银子,明天一早就要交上去的。」刘理顺却坚决地强调:「救人要紧,税银另想办法也还来得及。」

刘理顺马上又模仿那家丈夫的口气写了一封信。说是离家七年,已赚了500两银子,再过十多天就要回乡,先寄回12两作为家用。然后让人连银带信送给那婆媳二人。婆媳二人绝处逢生,喜出望外,立即退银赎人。

过了十多天,老太婆的儿子真的回来了,带回的银子与信中说的正好差不多。母亲提到书信的事,儿子竟然不知。拿出那封信来,越看越觉得莫名其妙,愣了好半天才说:「这是天神可怜我们,暗中帮了我们一把,今后我们一家人只有拜天谢地来报答了。」

后来,那位丈夫偶然到了刘理顺读书的那个寺庙,看见墙壁上有刘理顺读书时的题咏,竟和那封信中的字迹一样,便知那信和银两是出自刘公之手。于是他带家人一起到刘府拜谢,但刘公竟拒不承认有此事。

第二年,崇祯七年甲戌年(一六三四年),刘理顺再度北上赴试。这年他已经53岁了,这是他第十一次参加会试。没想到这一回他顺利地通过了会试。

到了殿试时,刘理顺写的应试文章,总是以意、气为重,不迁就格式。殿试结束,读卷大臣将拟好了名次的卷子送呈崇祯皇帝审定。这些卷子大都是严格按照格式要求写作的,不免显得呆板空洞,套话多。皇帝没有挑出合意的,大臣们就将所有的考卷都抱来。经过反复审阅,崇祯皇帝认为原拟第22名考卷,能畅所欲言,质量最高,就定为第一。这本考卷正是刘理顺的。

刘理顺十一次参加会试,历时30年,终于在53岁时取得了状元。崇祯皇帝曾得意地对近臣说:「朕今天得到一个年高有德望之人。」

刘理顺屡试屡败,却因行大善事,积大功德,一举夺魁,这何尝不是自己积来的福报呢?(事据《明史考证》、《明史纪事本末》)

刘理顺屡试屡败,却因行大善事,积大功德,一举夺魁。(明状元赵秉忠殿试卷,公有领域)

【延伸阅读专辑】
德行典范
儿童教育
中华传统女子美德
道德传家

明慧网原文:
明慧期刊:明白(第九一期) https://qikan.minghui.org/qikan.aspx?id=202678

(本文主图来源:明慧网)

世局纷乱、灾异频仍、真假难辨⋯⋯
寻觅中,访问明慧之窗,让光明与智慧注入心田。

感谢您支持明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