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诗品人生】枫桥夜泊、秦淮夜泊

【读古诗品人生】枫桥夜泊、秦淮夜泊

【明慧之窗记者心笃综合编辑】对于漂泊异乡的游子来说,离乡后思念故乡乃人之常情,尤其是夜晚时更能触景生情。诗人便用他们的妙笔把当时的情景以及兴起的感慨等,写成一篇篇意境优美、耐人寻味之词。

一起来看两首羁旅愁怀的诗作。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作者】张继,字懿孙,盛唐末诗人,生平事迹不详。

【品读】读过这首诗的人大多被描述的情景所触动,这正是诗人跨越千年时空的写作功力。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西沉的月亮、啼叫的乌鸦以及满天银霜似的夜空,江边上的枫叶、水上的渔火让我愁得难以入睡。

诗人用西沉的月亮、啼叫的乌鸦、如霜的夜空、江边的枫树,以及江上忽明忽灭的点点渔火等这些让人感到忧伤的事物,来诱发读者的愁绪,让人不自觉地走入这历千古却依然鲜活的情境之中。我们也许从未认识过真正的枫桥,但当读这首诗时,脑海中自然就会浮现出一幅自己心目中的枫桥景象,因而获得共鸣。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姑苏城外有一座寒山寺,半夜里它的钟声清晰地传到我客居的船上来。

寺庙里的钟声悠扬、平和、沉稳,深远,具有警惕、自励、觉悟、镇定之力,能惊醒世间上的名利客,也能唤回苦海中的梦迷人。不过解铃还须系铃人,只有自己才能解开自己心中的千千结。

寒山寺半夜传来的钟声,让诗人听到了也悟到了,但是他却不将悟到的结果写出来,反而以平铺直叙不带主观意念的诗句来描写。正因为这样单纯而又没有结果的描述,所以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人对寒山寺的钟声心生向往,都想亲身体验一下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感受。

虽然历代文人墨客也留下了很多咏叹枫桥、寒山寺的诗词,但是都没有像张继的《枫桥夜泊》那样受到激赏,因为他写得是众人的感受,解得是大家的迷惑。

为甚么人会有那么多的愁呢?说穿了,就是失去既有的,怕该来的不来。但是会不会失去?该不该来?其实在谜底揭晓之前,上天早已根据你我前世今生的总总作为,加减乘除后做了妥当的安排。

凡事皆有定数,我们只不过按照安排好的进程去执行罢了,做我们该做的,得我们应得的。努力做好,心怀善念,一切顺其自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担心不能改变事实,祈求也不会奇迹出现,否则人人都「心想事成」,而没有善恶对错,那么这个世界岂不天下大乱?

《秦淮夜泊》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作者】杜牧,字牧之,唐代士大夫、文学家,三朝宰相杜佑之孙。是一位才华横溢、有抱负、有胆识的爱国诗人,可惜受到牛、李党争的影响,未能出将入相而怏怏不平,但是忧国忧民之心未曾稍减。

【品读】这首诗是杜牧在旅途中,夜泊秦淮河边,想到国政的紊乱,以及见到社会漠不关心、依然歌舞升平的现象时,所兴起的感慨之词。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寒冷的河水上笼罩著一片轻烟,淡淡的月色笼罩在沙滩上,今晚就停泊在靠近酒家的秦淮河畔。

诗人担心国计民生,既写景色又交代时空背景,与诗题《秦淮夜泊》相契合,不过冷清场景让人不自觉地陷入伤感的情绪中。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那些不知亡国之痛的歌女们,依然在对岸高唱著靡靡之音。

诗人原本已情绪低落,此时所见到的情景如同火上加油,让他激动得无以复加,连「亡国」的重话都写了出来,可见其感慨之深。发自内心无我无私的话,最真诚感人,也不受时空限制,所以能历千古而不灭,这千古名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就成了每一个朝代走向败亡的社会观察指标。

亡国之君陈后主

「后庭花」是唐代教坊歌曲的曲名,全名叫《玉树后庭花》,是南北朝时代南朝陈后主叔宝所作。

陈后主即帝位七年(公元五八三~五八九年),正是北朝的隋文帝杨坚大举整军经武,任贤纳谏,消除奢靡,累积国力,随时准备灭掉陈朝统一天下的时候。而陈后主却荒淫无度,不但自己流连后宫,更把大臣一齐召进宫来,饮酒赋诗,征歌逐色,自夕达旦,置朝政于不顾。

这首曲词就是陈后主这时所写的,曲成之后他还特地挑选宫女千人习而歌之。

《玉树后庭花》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这是一首形容嫔妃们娇艳媚丽,堪与鲜花比美竞妍的诗, 写出美人们见驾时的风情万种。结尾「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彷佛写出陈后主的好日子就像这后庭花一样短暂的不祥之兆,其词哀怨靡丽而悲凉,后世因而以《玉树后庭花》,简称《后庭花》,为亡国之音的代称。

公元五八九年,隋兵进入建康(今南京),陈后主被俘,后病死于洛阳。

陈后主为甚么明知隋文帝雄心勃勃,却依然无动于衷呢?当隋文帝的大军兵临城下的时候,陈后主不但不理会群臣的意见,还说:「非唯朕无德,亦是江南衣冠道尽。」意思是,这不只是朕失德无道,也是由于江东士大夫的气节全都丧失殆尽了。显然他并不是不知道危机的存在,只是他把责任推给大家,让大家哭笑不得,昏庸如此能不亡国岂不怪哉?

唐代魏征曾中肯评价陈后主,说他是一个「生深宫之中,长妇人之手,不知稼穑艰难,复溺淫侈之风。宾礼诸公,惟寄情于文酒,眼近小人,皆委之以衡轴,遂无骨鲠之臣,莫非侵渔之吏。政刑日紊,尸素盈庭,临机不寤,冀以苟生,为天下笑,可不痛乎!」的亡国之君。诚哉斯言。

【关联文章】
读古诗品人生

明慧网原文:
https://zhoubao.minghui.org/mh/haizb/064/A05/2652/【读古诗品人生】枫桥夜泊.html
https://zhoubao.minghui.org/mh/haizb/066/A05/2730/【读古诗品人生】秦淮夜泊.html

(本文主图:清 袁耀画作局部,故宫博物院)

世局纷乱、灾异频仍、真假难辨⋯⋯
寻觅中,访问明慧之窗,让光明与智慧注入心田。

感谢您支持明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