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心救人一命 十年后得善报

善心救人一命 十年后得善报

【明慧之窗记者周慧文编辑】一个人的善念,可以挽救他人的性命;也正因为善念,提携了自己的运程,改善了自身的命运。

清朝时安徽寿州有一位赵翁,因救人的善行,种下了善因,而得到了善报,还惠及了自己的子孙后代。

路人危在旦夕 善心施救

赵翁平时里乐于做善事。一天,他在路边看见一人躺倒在地上,一直不停地呻吟著。赵翁想问清楚情况,但那人却完全说不出话了。赵翁到旁边的客店去询问,才瞭解到这人住在客店有一个多月,房费饭钱都缴不出来了。如今又病著,看样子危在旦夕。

店主害怕日后承担责任,就叫店里的夥计把病人扛了出去。赵翁对店主说:「这位客人单身一人,孤苦无依,实在可怜。劳烦店家的夥计将他扛进店里。凡是他所有的调养、住宿、饮食等费用,都由我来支付。」赵翁言而有信,为这位客人支付了一切住店、治病等费用。

过了十多天,客人的病情大幅好转,能自己扶著墙壁走动了。店家对客人讲述了他能活命的原由。客人感激不尽,就恳求夥计扶著他去拜见了赵翁,当面向他道谢。赵翁为客人的病情好转感到真心高兴,两人相见后,你一言,我一语地攀谈起来。赵翁问客人:「你是哪里的人,因为甚么原因到了这里里呢?」

客人解释说,他家在关口外,来这里是为了礼拜包公。途经芜湖时,因为客船翻掉落了水,他被好心人救了起来。然而,他的家人和行李都被河水冲散了,只好独自一人来到这里。但不幸又染上重病,若不是赵翁出钱相救,他早就没命了。赵翁留客人在家里住下,安排人悉心地照顾他。这位客人正值壮年,身体很快就康复了。

当客人离开的时候,赵翁赠送了他几十两银子,并派人找到幅包公的画像送给他。原来关口外的百姓一直以来尊敬供奉包公,好比内地供奉关公一样。

上报灾情 被发配充军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赵翁所住的乡里发生了灾荒,赵翁到官署去上报了灾情,引来很多人大闹官衙。因为这件事,赵翁受到牵连,被发配充军,戍守边关。

赵翁被差役押解出关,到了要住宿的时候,看到附近并没有驿站,只有一座高宅大院。押解的差役就想著在门外借宿一晚。这时从宅院里面走出来一个看门人,呵斥他们离开。赵翁说:「我是江南寿州人,来到此地找不到可以歇息的地方。恳求行个方便。」

看门人转身去禀报主人。主人一听是寿州人,急忙派人询问对方的姓名。赵翁如实相告。不一会儿,这家仆人打开了中门,赵翁看见一个年轻的公子,头戴蓝顶,恭敬地出来迎接他,请他进去。他后面有位老者头戴著宝石顶,站在门内等候著,并向赵翁行礼,请他到厅堂上座。

路人报恩

待赵翁坐稳后,公子向他磕头跪拜;老者则以宾主的礼节,向赵翁致敬。赵翁被眼前的变故搞得仓皇失措,不知怎么回事。他仔细观察公子,原来正是十多年前,他救起的那个倒地不起的病人。

公子热情地招待赵翁,让他留在府上居住。接著,公子又写信给边关的将军,协调安排好了赵翁被发配充军的事情。

三年之后,赵翁得到了赦免,可以回到家乡去了。临走之前,公子赠送了他五千金作为路途上的花费。已经家道中落的赵翁,后来又在公子的帮助下,很快振兴起来。他的子孙后代也很昌盛,有的还享有功名。

赵翁因自己救人的善行,种下了善因,而得到了善报,还惠及了自己的子孙后代。

(事据《劝戒录类编》卷2)

赵翁因自己救人的善行,种下了善因,而得到了善报,还惠及了自己的子孙后代。

【关联文章】
儿童教育

【延伸阅读专辑】
德行典范
中华传统女子美德
珍惜人生
道德传家

明慧网原文:
明慧期刊:金种子(第三五期) https://qikan.minghui.org/qikan.aspx?id=201003

(本文图片来源:明慧网)

世局纷乱、灾异频仍、真假难辨⋯⋯
寻觅中,访问明慧之窗,让光明与智慧注入心田。

感谢您支持明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