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之美 谦让无私

成人之美 谦让无私

文/何静(明慧之窗记者颜朴芳编辑)

 在《论语・颜渊第十二》中,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美德、好事,而不成全别人的罪恶、坏事。小人则与此相反。

成人之美是一种修养的境界,也是一种高尚的品德,能做到这一点的人,需要有宽广的胸怀和与人为善的心态。

千百年来,「和为贵」、「与人为善」、「仁者爱人」等理念,渗透于历史上各家各派的思想之中,成为人们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准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有礼敬必吉,家有礼敬能昌,国有礼敬自强。古人重天理良知,敬天礼地,与人为善,世风祥和,人们对任何东西都能体现出不争。

如果看别人有好事,能够不嫉妒,那么这是一个正常的心态;如果看别人有好事,能够真心赞美别人,这是大度容人的表现;如果看别人有困难,而自己的帮助能够解人之困,舍己为人,那么这样的境界,可以说是成人之美的高尚德行。

鲍叔牙荐贤 成人之美

在春秋战国时期,当齐桓公准备拜鲍叔牙为国相时,鲍叔牙却辞谢而推荐了管仲。

鲍叔牙说:「管仲是国家的栋梁之材,我有几方面不及他:以宽厚慈惠来安抚民众,我不及他;治理国家不忘根本,我不及他;为人忠实诚信,能得到百姓的信任,我不及他;制定的礼仪足以使天下效法,我不及他。」

齐桓公于是拜管仲为相。鲍叔牙的荐贤是出于对管仲的了解、敬佩和对齐国的忠诚。齐国有管仲这样的贤臣,有鲍叔牙这样的荐贤良臣,国家果然得到大治。后来人们称赞鲍叔牙「知贤智也,推贤仁也,引贤义也」,这正是君子成人之美的实践典范。

郑玄路遇 谦让无私

在东汉时期,有一位著名的经学家郑玄,字康成,高密人,博古通今,他想为《春秋左氏传》作注,但还没有完成。

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公有领域)

服虔,字子慎,荥阳人,也是东汉经学家。有一天,郑玄恰好与服子慎投宿同一家旅舍,两人此前并不认识。服子慎在旅舍外面的车上,和别人谈论自己注释《春秋左氏传》的想法,郑玄在一旁听了很久,发现服子慎谈的大多与自己的想法相同。

郑玄于是走向车子,对服子慎说:「我早就想为《春秋左氏传》作注,但还没有完成;听你刚才所说的一席话,大多与我的想法相同,现在就将我所完成的注解部分送给你。」于是服子慎便完成了《左传》服氏注。

郑玄与服子慎都是有名的经学家,偶然相遇,郑玄在听到服子慎的一些想法与自己很相近后,默默地给予圆容、帮助和支持,当即决定将自己已经完成的注译部分,全部无条件送给了素昧平生的服子慎,使他完成了这一浩繁的工程,扬名四海。

郑玄毫无私心、助人为乐,达到了君子成人之美的境界。

见人之得 如己之得

历史上流传著若干嫉贤妒能、自食其果的教训,史册中也铭记了宽容待人、有容乃大的美德,两千余年的中华文明,演绎了谦和礼让、先他后我的道德文化。

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在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唐太宗总结他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用人:第一,不妒忌有才能的人,看到别人的才能,好像就是自己的才能;第二,用人所长,避免其短;第三,敬重贤良,原谅犯错误的人;第四,褒奖正直,从不黜责出去一人。

圣王明君的仁爱和包容的胸怀,是神传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宋范仲淹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垂范后世。

清朝康熙皇帝在《庭训格言》中,曾讲过这样一段话:「凡人持身处世,惟当以恕存心。见人有得意事,便当生欢喜心;见人有失意事,便当生怜悯心。此皆自己实受用处。若夫忌人之成,乐人之败,何与人事?徒自坏心术耳。古语云:『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如是存心,天必佑之。」

这里康熙告诫子孙说,见到他人有所得,就如自己得到一样,见别人有损失,就如自己有损失一样,有这样的心地,上天一定会保佑他。

成人之美是一种修养的境界,也是一种高尚的品德。(瑞士法轮功学员摄影作品)

中国人注意到了吗?

当每个中国人都认为做好人吃亏、做好人受气、做好人傻,从而放弃做好人,转而去做「强者」、「霸王」、「厉害国」的时候,中国只能成为一个「人人为近敌」、「人人互害」的社会,还会因整体的道德低下而被国际社会看不起。

乱世之中,不管别人是否守德,如果每个人都自己要求自己守住善良、守住品德,中国才能有越来越多的人成为被神眷顾的生命。

【关联文章】
道德传家

【延伸阅读】
包容故事五则:张公艺九世同堂 魏文侯消弥战祸
「人人如近敌」的社会是怎么形成的?

明慧网原文: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24/5/4/中国人注意到了吗--475918.html

(本文主图说明:明 仇英《松林村落》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

世局纷乱、灾异频仍、真假难辨⋯⋯
寻觅中,访问明慧之窗,让光明与智慧注入心田。

感谢您支持明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