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道待人 才能长久

厚道待人 才能长久

【明慧之窗记者宋蒖琂编辑】春秋战国时期,梁国有件难以判断的疑案,狱吏们一半人认为应当治罪;另一半人认为应当赦免。梁王也犹豫未决,因为听说陶地的朱公有奇智,就召来朱公问他:「您觉的应该怎样判这个案子呢?」

朱公说:「微臣我是鄙陋无知的平民,不知怎样断案。虽是这样,我家里有两块白色的玉璧,颜色相同,直径相同,光泽相同。然而,一块价值千金,一块价值五百金。」

梁王问:「直径、色泽毫无差别,一块值千金,一块值五百金,为甚么? 」

朱公说:「从侧面看,一块比另一块厚一倍,所以价值千金。」

梁王恍然大悟,说:「对啊。」于是,厚待百姓,对可判罪可不判罪的案子就不判罪,对可赏可不赏的人则给予赏赐。从此,梁国上下,都大为高兴。

宽待他人 敌人投降

正史《三国志》记载:五年,曹操在官渡之战打败了袁绍。袁绍拋弃了军队,渡河逃走。曹操接收了袁绍遗弃的图书、珍宝、马车等战利品,从中发现了一些书信,是曹操在许下和军中的属下与袁绍暗中通信的书信。曹操是怎么做的呢?

魏太祖曹操彩像,明人绘。(公有领域)

曹操下令把这些书信都烧掉了。

曹操的随从问:「您为甚么不按照信件,逐一点清、核对姓名,收拾、处死这些吃里扒外的人呢?」

曹操说:「当时袁绍太强大,我犹且不能自保,何况众人呢。」

人们听说了连这样的事,曹操都容得下,都不追究,感动了。冀州各郡多有整个城的人都向曹操投降的。

人们只知道「身在曹营、心在汉」是赞美徐庶的。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想想,能容得下「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执政者,恐怕也只有曹操等少数人吧。

以德报怨 感化邻国

梁国有个叫宋就的人,曾做过边境的县令。这个县和楚国相邻界。梁国的边境的兵营和楚国的边境的兵营都种瓜,种瓜的方法却不同。梁国士兵勤劳,经常浇灌他们的瓜田,所以瓜长的好;楚国士兵懒惰,很少浇灌他们的瓜田,所以瓜长得差。

楚国县令因为梁国的瓜好,愤怒地责备楚国士兵把瓜种的那么差。楚国士兵心里厌恶梁国士兵瓜种的比自己好,就在夜里偷偷去翻动梁国的瓜,所以梁国的瓜总有枯死的。

梁国士兵发觉了这件事,于是请求县尉,也想偷偷翻动楚营的瓜来报复。县尉拿这件事向宋就请示。

宋就说:「不好。这怎么行呢?结下怨仇,是招祸呀。人家使坏,你也跟著使坏,怎么心胸狭小得这样厉害。要是让我教给你办法,一定要每晚都派人过去,偷偷地为楚国兵营在夜里好好地浇灌他们的瓜田,不要让他们知道。」

于是,梁国士兵就在每天夜里,偷偷地去浇灌楚国兵营的瓜田。楚国士兵早晨去瓜田巡视,发现都已经浇过水了,瓜一天比一天长得好了。楚国士兵感到奇怪,就注意察看,才知道是梁国士兵浇的。

楚国县令听说了此事,很高兴,于是详细地报告给楚王。楚王听了,因羞惭而脸红,告诉主管官吏说:「调查那些到人家瓜田里捣乱的人,莫非还有其他罪过吗?这是梁国人在暗中责备我们呀。」

于是拿出丰厚的礼物,向宋就表示歉意,并请求与梁王结交。

楚王时常称赞梁王,认为梁王守信用。所以说,梁楚两国的交好,是从宋就开始的。古语说:「转败为胜,因祸得福。」老子认为应该:报怨以德。就是说的这类事情呀。

别人做了不善的事,哪里值得效仿呢。

清院本《清明上河图》局部。(公有领域)

结语

一个好人,肯定也是一个「老实厚道」的人。厚者宽也,宽容,不刻薄。厚道的人,大度实在,待人诚恳,不算计,不欺骗,充满善意,温润如玉。与厚道人打交道如同沐浴春风,让人感到温暖宁静和温馨。

而现如今的中华大地,「厚道」已绝少被提及和倡导,刻薄和戾气却随处可见。当失去了一颗老实厚道的心,那么可能做了坏事都意识不到。

本文的故事在提醒人们:厚道待人,才能长久。

参考资料:
《三国志》
汉 刘向《新序・杂事四》

【关联文章】
儿童教育

【延伸阅读专辑】
德行典范
道德传家

明慧网原文:
https://big5.minghui.org/mh/articles/2017/4/3/厚道待人-才能长久-345078.html

(本文主图说明:明 文征明《品茶图》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

世局纷乱、灾异频仍、真假难辨⋯⋯
寻觅中,访问明慧之窗,让光明与智慧注入心田。

感谢您支持明慧之窗!